∵∵∵∵问题43:为救一个人而杀一个人,是慈悲么?

贤然法师:我要说是慈悲,你去杀么?

问题44:我喜欢迷恋追逐金钱、名利、豪车、美女,这与佛法沖突么?如果是矛盾,是否意味着我就没有成佛的希望了?

贤然法师:这个问题有点复杂。首先,无论你喜欢追求什么都一定能够成佛,这个概念一定要树立起来。我觉得这也是佛教最不共的一点,最殊胜的地方。但是,如果你已经开始走这条路的时候,你还是尽量开始学习放弃他们。

问题45:佛能不能超越因果律,佛本身受不受因果支配?

贤然法师:这个我不敢答,如果答错了,过几天凤凰岭后面就多了一只野狐貍。

问题46:佛教育我们放下“贪嗔癡”,如果戒掉这个,我没有了生活动力怎么办?

贤然法师:我很随喜这个同学,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我们生活的动力就是贪嗔癡,你反过来看这个问题还是很有意思的。我的回答是:你尽量的放掉就ok了,你不要担心没有生活动力。实际上,我们对“贪嗔癡”串习的太坚固了,以至于不是你想放就能放掉的,但是我们应该尝试着做。

问题47:有时候在黑暗处或看鬼片就碰见沖过来的大狗,这是不是慈悲心不够?有没有什么方法让自己不害怕呢?

贤然法师:请去咨询心理医生。(笑)

问题48:学教中有很多仪轨,我们没有经过专门学习、训练,会出现不如法的做法,但本意、初衷都是虔诚的。据说不如法的做法一定会有罪过,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不是把握好发心就行了,而不必在意形式?

贤然法师:我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行持很多仪轨,我认为这是一个过程问题。们必须随着学习佛法的深入及自己证量的提高,你才能够有可能做得尽善尽美。换句话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是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我身后的诸位菩萨都非常慈悲,他们不会因为我们在学习教法的过程中,我的初发心很好,但我能力不够,没有做得特别好,菩萨就会责怪的,不会的。我坚信这点。菩萨们这点慈悲肯定是有的。但作为我们来讲,内心不能偏到另外一个极端,好了,ok,贤然法师说了,不用特别在意这个东西。那也不对,对不对?我们不能偏到两边。我们在恭敬虔诚的基础上,确实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去做的,菩萨是可以原谅的。

问题49:佛陀所说的“空性”是怎么的一种状态?

贤然法师:如果我能说出来,我就是佛陀了!

问题50:世间的善恶对错是本来就存在这个世间,还是人来到世间后所定下的规矩?

贤然法师:我非常赞叹你的想象力。因为我没在人来到世间以前来到这个世界,所以我不知道,∵∵

问题51:人活着什么对人的约束最大?

贤然法师:经论中都说,如果我们不破除我执,首先使我们的发心越来越小,格局越来越小,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的智慧、慈悲、福报都越来越小,所以对我们最大的束缚无疑就是我们执着有我这个见解。菩萨的能量突然突飞猛进的增长,就是因为没有“我”的约束。

问题52:即然修佛是向善的,不修佛也可以向善,为什么要修佛?不修也可以广做善事,做公益事业影响他人呀?

贤然法师:即然你已经做了那么多善事了,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理论基础提高呢?我们的行为的背后都是我们的知见,我们不同想法、不同的知见会导致我们不同的业的果报,得到的福德也不会一样。如果你按着佛教这种有系统的、究竟的、圆满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起来一套概念,在这个知见的指导下去行持你的善业,一定会比没修要好的多。比如我们去做一个善事,做公益事业,这个得到的福报比不修大得多。非常强烈建议大家好好学习佛法的理论。

问题52:皈依居士如何在家修习佛法?

贤益法师:我们要建立正知见。建议大家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这本书是有第二佛陀之称的宗喀巴大师写的。他非常了不起,从小就聪明绝顶,是一个即生成佛的大成就者。你要配合日常法师讲解磁带学习,日常法师是一个高量的大德。《广论》跟我们文言文不太一样,你只要坚持学,也不太难。

问题53:龙泉寺的法师很柔和,如何才能做到这样?

贤益法师:在没有认知佛法以前,我们的烦恼都是比较粗猛的。如果你碰到一个不喜欢的人,这个人跟你对立,你可能就起嗔恨心,乃至发脾气。也许你也知道自己不对,如果你没有正知见,你就是不能克制。我们在世间都有这种心态,向外求。常会说:“你不对”、“你对不起我”……烦恼一起来,很容易产生矛盾,导致自他都很痛苦。这个就需学习佛法,去超越它。假如我们真正的信仰佛法,任何的外在人和事都不能伤害我们自己,伤害我们的只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是我们的烦恼。我们要慈悲、包容,我也有缺点,也希望别人慈悲、包容我。

我们学到这些佛法理论的时候,要多去练,历事练心,它不仅仅是文字,透过境界,这个时候正知见才能起作用。烦恼起来马上反省自己,乃至忏悔:业障呀,我怎么发这么大的脾气。这样久而久之,你再跟这个人相面对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这个习气会变弱。我慢心要怎样,要观功念恩,看到别人功德,升起惭愧心,然后虚心向他学习,这样我慢就可以被降服,就是在这些细节上去磨练。不要怕跌倒,要做常败将军,你相信自己肯定可以去战胜自己的烦恼这个敌人。

开始,修行不是一件想象中很美好的事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磨练,然后你的内心就变得越来越柔软、清净、调柔,你跟别人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好,与父母朋友间都是这样。

问题54:每次见到你,你都很快乐,请问这都是你学习佛法的结果吗?

贤益法师:我想答案大概肯定是这样,但是我还是有烦恼。

问题55:为什么学佛要放弃了家庭、亲人?

贤益法师:社会上很多人对佛法不了解,才会有这样的疑问。假如说拿孝道来讲的话,行孝三层次: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最好能让父母得到圣贤的智慧,这个是最好的孝顺。如果我们经常在家里,陪伴左右,再怎么样仅仅是这一生,其实吃好的、喝好的是最基础的孝。

按儒家讲孝分三种层次,第一个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第一个是最基本的始于事亲,在跟前伺候;再进一步事君,就是对国家尽职,为人民服务;最高层次的孝就是修行,成圣成贤,光宗耀祖,这个才是最高的孝。我们透过理性的分析之后,这个是唯一离苦得乐的路,我们肯定选择最好的给父母,他们的恩德对我这么大。如果人有来生,有六道轮回,如果是这样的话,只有透过学习佛法才能帮助他,而我们出家能更快的、更好的去修行,能够尽到这个责任和这种孝心。

佛法认为,既然六道生命是无限期的,每个人彼此都曾经做个亲人,佛法讲每个众生都是父母,有这样的发心:为利益一切如母有情而成佛,这个是大孝,像地藏菩萨那样。其实古人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学者有这种辩论,孝有两种:一个是世间的孝,一个是出世间的孝。世间的孝儒家做的很好,出世间的孝就是要帮助父母解脱生死轮回,帮助他们真正离苦得乐,这是大孝,不仅是自己今生的父母,还有其他的世父母。儒家也这样讲,“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佛法更是如此。

问题56:出家是不是放弃社会责任?

贤益法师:如何是放弃,我们办这个法会干什么?我们还有一些公益的一些活动,就是把社会责任承担起来,也不负于这个时代的使命。

问题57:真正修行修的好的人,是不是不需要结婚成家的?有些有家的人,是不是有家庭在先,佛陀开的方便法门,接引了居士?

禅兴法师:我觉得应该是佛陀开的方便法门。佛教本身是出世的宗教,是要让人究竟离苦得乐,得到解脱,确实要出家修行。但是我们每个人学佛的路,是无限生命要走的路。每个人这一生不可能都出家,对于社会来讲,也不可能全是出家人,没有在家人,那样就没有人出家了。一个出家人,首先是在家人,然后才能出家。我们每个人这生选择什么路,要看自己的缘分和因缘,并不是强调大家一定都要出家。在家居士也可以很好的修学佛法,在我们本有的缘起上修学。

作为在家居士要修行的话,要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工作、生活这些关系都要处理好,如果处理不好就变得苦,高的够不着,低点的又不想要,处理好关系很重要。首先一点,不要强制让自己的家人都信佛。

问题58:怎样与家人、朋友介绍佛法,应该注意什么?

禅兴法师:我觉得要看缘分,不要强行灌输学佛的概念。实际上家人(不信佛的人)怎么对佛法产生好感?他一定要看我们的行为。你学了佛,行为改变了,你不用跟他讲佛法好,他自然觉得学佛好。不然对于周围的人,不要上来就记着灌输概念,要从我们行持做起。我们周围每一个有缘人,应该通过我们学佛,我们的努力,把他们接引到佛门,这一点是应该做的。同时我们学佛修行,有很多的功德,这种善根要给周围的人回向,给我们的父母亲人回向,因为他们给我们很多的帮助,甚至我们有违缘的、障碍的,要去帮他们回向。通过我们的修行,我们为他们去做功德去回向,这样障碍逆缘才能化解,这样我们学佛才能够顺利,才能够慢慢影响到我们周围的人。∵

问题59:您现在出家了,您承担家庭责任是什么?

禅兴法师:我承担的家庭责任最主要就是靠我的如法修行,去为我父母回向,通过我修行,让他们得到佛法的功德,得到佛法的接引,至少我出家修行,他们下一生一定能够去好的地方。这就是我对家人承担的责任。

问题60:我是化学老师,天天讲化学键,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可佛陀讲虚幻,打破我旧的认知体系,却不能理解佛陀讲的道理,所以很痛苦。

禅兴法师:这个问题比较深,我学的有限,简单回答一下。佛陀讲的虚幻,可能是你理解的空性部分。佛教讲缘起、性空,缘起和性空,它是一体两面,不能只讲一面,缘起是说所有世间的这些万事万物,宇宙、人生,以及物质世界规律,它是存在的。客观世界的这种现象,跟它发生的种种作用都是存在的,佛教决不否认它的存在,对任何一种事物,它的现象,它发生的作用、功能都存在,佛教都承许的。佛教认为空是什么呢?没有实在的、一成不变的本体,没有自性的东西,这就是佛教讲的空。我想学习佛法跟我们世间从事的职业,研究这些并不矛盾,所以我们在世间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一样,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缘起,不断变化的,所以更加证实佛家所讲的空性,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没有一个自性的东西。

相关链接:

人心与自然的故事

土地呀,土地

贤然法师:人类的生存危机

禅兴法师谈“生命的宗旨”

贤益法师:生活的意义

贤立法师笑谈生死

禅兴法师:结束后,我们要留住什么?∵

一位法师的生命四部曲

皈依,让快乐生活起航∵

业力就是潜力∵

心公益∵心慈善

别守着自己的业障不放∵

问道龙泉(四)

问道龙泉(一)∵

问道龙泉(二)

问道龙泉(四)

朝山,走向归途

难说再见∵相约永远

安心之道

正见就是力量(一)∵

龙泉寺“十一”法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