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心态与健康

心态,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和状态。有人说心态决定成败,也有人说心态决定命运,还有人说心态决定一切。可见,心态对于人生至关重要。这里,仅就心态与健康的问题,谈一点感性认识。

据内科医师介绍,人的心态与人体植物神经有直接联系。心态好,人体内分泌及神经细胞都处于最佳状态,人就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心态好的人,∵情绪正常,∵自信心足,气血流畅,精力充沛,机体免疫力就强,就能有效地抵御外来疾病的困扰。反之,心态失衡,情绪低落,忧郁寡欢或喜怒无常,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失调,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有害细菌和病毒就容易侵入机体,使人致病。我有两位同事的人生经历,很能说明问题。一位同事原是县里的一名中层干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他患的肝病持续恶化,肝硬化导致肝腹水。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多数人都认为没有治愈的希望,家人已着手准备后事。但他性格开朗,在死神面前若无其事,照样有说有笑。经过精心治疗和调理,不到三年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他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创造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辉煌。另一位同事是年富力强的部门领导,由于在机构变动中有种种不如人意,心理疙瘩越扯越紧,以致积怨成疾,机体产生癌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不到四十岁就丢下一家老小撒手西去了,令人扼腕痛惜!

人到老年,身体各部位都在相继老化,健康问题成为决定生活质量的首要问题。特别是退休人员,由于处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时期,心态也在随着角色、待遇、环境和生活的改变而波动。因此,及时调整心态,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显得极为重要。有人主张老年人要有“四老”∵,即老伴、老友、老窝(住房)、老底(积蓄),这话说得很对,这是保障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的客观条件。从主观上来看,我认为还必须注重“四淡”:

首先要淡化欲念。人有七情六欲,正当的欲念是谋事成事的原动力。但是,欲火过旺,高烧不退,说明已是病得不轻。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惨于欲得。”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政治上有其保守的一面;但是他的哲学思想却闪烁着朴素辩证法的光辉。他在这里把罪、祸归咎于永不知足的欲念,是很有见地的,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称道。人们常说人心大似天,而且天外有天。如不加强思想意识修养,自觉遏制心头的欲火,任凭欲火越烧越猛,到头来必然是火后成灰,“贪得无厌”∵导致“身败名裂”∵,最后变成“万念俱灰”∵。古人的一曲《十不足》足以说明现实中的诸多问题。人到老年,体力、精力、免疫力逐年减退,这是无法逆转的自然规律。进入这个阶段,更应该不断培养自己的平和豁达之心。这是一种理智,一种成熟,既是养生之道,也是一门生活艺术。

第二,要淡化痴情。亲情对于老年人十分重要,但是亲情的具体内容、表达方式和传输渠道,到了老年阶段也要相应调整。父母对于儿女,总是一片痴情。要知道,自己进入老年,儿女们已是中年。他们已经成家立业,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理财思路和教育子女的理念。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点帮助、资助,当当参谋,是应该的;但如果还对他们大包大揽,还象小时候那样呵护他们,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显得多余,往往适得其反。

第三,要淡化名利。人之所以烦恼,就在于把地位、名利、金钱等许多身外之物看得太重。佛教的基本教义中有四谛,首先就是苦谛。苦谛有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经受的痛苦;二为坏苦,是享受快乐结束时的苦恼;三是行苦,是为生、老、病、死等自然规律所支配而产生的苦恼。信佛,就是要信徒们把一切都想得开,放得下,以此脱离苦海。人老容易怀旧,但回首往事,不宜沉溺于过去的是是非非,也不宜纠缠于个人的恩恩怨怨。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是非曲直留待他人或后人评说,不必自寻烦恼。武则天生前为自己立无字碑,实属高明之举。

第四,要淡化饮食。饮食虽不在心态之列,但与心态有联系,对老年健康有直接影响。要及时适应生理上的变化,适度降盐、降糖、降脂,不抽烟,少饮酒或饮低度酒,喝淡茶。这方面专家忠告甚多,毋须在此赘述。

附:《十不足》

[明]朱载育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坐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