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灵风光

心路风光

本会的宗教处举办了「慈济老友回娘家」的活动,在第一批老友中,我看到一位张老医师。他坐在轮椅上,我就去握握他的手说:「张老医师,很多年没看到你了。」他说:「我已经九十七岁啰!」当初他帮助我义诊时是七十岁,现在已经九十七岁了,日子过得很快。

记得当时每次去义诊时,最远曾到台东或丰滨,还有花莲县的乡下地区,每个星期六、日或是有节日时,我们都会下乡去义诊。

我问他:「孙子呢?多大了?」他说:「你抱过的那个,现在医学院将毕业,快要当医师了。」提起那个孩子,我又想起当初他的媳妇一连生了三、四个孙女,而老医师的观念比较守旧,一直希望有个男孙子。我说:「男孩、女孩都平等,女孩也不错啊!」他说:「才不一样,有个男孙多好!」我心想,他的媳妇压力可真大。

后来张老医师的媳妇怀胎足十个月了,那天刚好又要去台东义诊,张太太对同是当医师的先生说:「我可能今天会生产。」张医师说:「今天要去义诊,还是让我安心去吧!你要生的时候,就去医院好了。」他向妇产科交代好之后,就和父亲一起去义诊了。

当时一坐上车,花莲医院的护士告诉我这件事,我听了非常感动,就说:「张老医师,真的很感谢你,你想要有男孙子,就祝福你如愿吧!」还在义诊时,他们接到电话——「生了,果然是男孩!」他们父子都很欢喜。

小孩子满月之后抱来给我看,我就抱一抱、摇一摇,说:「阿公是医师,爸爸也是医师,将来你也要好好当医师!」没想到现在真的要当医师了。

回首当年,想想现在,真是岁月不饶人。不过,彼此分享三十多年前携手走过来的这条心路风光,的确觉得很温馨、很可爱!

现代经典

现在慈济的历史经典,有许多活生生的、个人的亲身经历。

就如慈济医院的曾院长(于八十八年退休,现为慈济医院荣誉院长),记得当初他一听说我要建医院,好像很惊讶,觉得一个出家人,要如何盖医院呢?盖医院实在是很辛苦的事。

在谈话当中,我说我看到很多穷困人家,他们又贫又病,实在非常可怜!他也提起他年轻时,到麻豆、布袋研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得到「乌脚病」的经历。当时还没有病名,乌脚病一词还是曾院长先说出来的。

他很用心地投入研究,当时乡下人很节省,电灯都很昏暗,曾院长告诉我:「那时大部分的人家里面都是黑漆漆的,灯泡这么小,我就从昏暗的房间里把病人背出来。」等到病人坐在门口,一看整只脚都黑了,分不出是脏还是已经烂掉了,所以他就去舀一桶水,蹲下来为病人洗脚,洗干净后才知道是什么颜色。当时我听了,内心好震撼,真是一位好医师啊!

我心想:将来把医院盖好后,要请这位大医王来做慈济医院的好领导者,因为他是一个好医师。缘,就是在当时结下的,所以从我开始盖医院的每一张图,都是由曾院长和一位杜院长评鉴,当时两个人都是台大的副院长,所以那时我就请他们两位来帮我盖慈济医院。

看到大爱台的萤幕上,曾院长从草创时期娓娓道来,慢慢地说到现在,他拿出一张张历史照片,真的拍得很好,这就是慈济要保存的文化,也是一部现代经典。

慈院与仁医

每年的八月十七日就是纪念慈济医院(简称慈院)启用的日子。十多年前的这一天,正忙着医院启用和静思堂破土,非常热闹。时间过得真快,回想起陈英和院长,十多年前安装开刀房仪器时他就来了,还带来一群护士,一来就开始打扫。

那时送来一台仪器,陈英和医师就在加护病房外忙着拆封,我正好经过就问:「陈医师!你在做什么?」他说:「我要安装这部仪器,正在清点螺丝。」当时陈医师好年轻,刚从台大受完训练升为总医师。

当年的年轻小伙子与医院同时成长,如今他已经成功地完成上百例脊椎侧弯的矫正病例,也早已经是列入金氏纪录的名人。

看着他长大、迈入中年,看他成功,看到他能替我们负起医疗的重担,真的很欣慰。

培育良医

慈济医学院的学生已经进入实习课程的阶段了,感觉上医学院才创校,一下子这些孩子就开始要走进病房实习了,这表示我们医学院培育的人才,开始可以发挥功能与良能。

因为学生的课程要进入临床实习,所以,除了医院原有的医师外,还要赶快号召一些兼具学者身分的好医师来慈济,一定要具有教授身分,并且品德良好。有不少教授在国外很成功,都有不错的发展机会,但他们都觉得与其在海外开创,不如回归***,教育自己的同胞子弟,所以他们都下决心回来。

有心回来就能同心、同道、同志,更希望大家和心齐力,将教育与临床联贯起来,好好地带领学生,也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人才与良医。

生命与时光

〈普贤菩萨警策文〉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就是在提醒我们要爱惜时光。

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阿公,觉得身体不舒服,就到台北某家大医院检查,结果是末期癌症。儿子不敢让父亲知道,老阿公觉得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没有好转,也很辛苦,于是就想回花莲。

但是,还没到家就病况转急,于是直接送到慈济医院。他罹患的是膀胱癌,医师护士很用心地为他急救,一直到半夜一点才处理好,老阿公觉得舒服了,医师才回宿舍休息。但是到半夜三点多,老阿公又痛起来,医师再到病房为他处理,一直到天亮。

阿公很感恩医师不辞辛苦地为他处理,而且丝毫没有一句怨言。这位阿公很感动,所以一看到志工就说:「来慈济医院真好,志工这么关心我,最高兴的是看到活生生的观世音菩萨来帮助我,这里的医师、护士真的是大慈大悲。」

有一天阿公对药物起反应,对医师说:「医师,我这几天怎么一个人都看成两个人。」医师就说:「阿公,这种药物反应是正常的。你不要看人,看钱好了,钞票一张可以看成两张。」医师幽默地解释,阿公听了很高兴,也知道这是用药的正常反应。

老人住院将近一个月,医师慢慢地让他了解病情,刚开始他有些不能接受,经过志工不断地引导、带给他欢喜,现在老阿公不仅能自娱,还会娱乐别人。他会拉二胡、唱歌,把快乐带给别人,在仅剩的日子里,他已经把生死看开,把握着时时刻刻,发挥自己的良能。

生命的长短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人间是否懂得道理?懂理之后是否已经实践?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能听到一句真理并且去实行,即使晚上就死亡,也已足够了。所以,生命最重要的是,用在理事会合的生活中,把握当下,做就对了。

爱心无价

每当听到或看到病人脱离险境时,我都会衷心地感恩医护人员,感恩所有付出爱心的人。兴建慈济医院的过程很辛苦——有很多人省吃俭用来赞助,或将做小工所赚来的血汗钱捐出来,终于让医院能够分分秒秒发挥救人的功能。假如不是大家点点滴滴的爱心汇聚在一起,哪有办法将医院盖起来呢?

有一次在慈济医院开会时,连续听到好几次救护车的声音,每次我都会心里一震!挂念着救护车里的人到底怎么了?是轻伤还是重伤?也在心里默默为他祝福:但愿他来到我们医院,经过救治后就能平安无事,这也是我们盖医院的目的。

虽然常为了医院的事务而担忧,但是想到病人被送来后能得救,就觉得这种代价已值得。我们要「尊重生命」,因为生命是无价的,不能以金钱来衡量,而爱心的付出也是无价的。每次想到这里,所有的烦恼就会抛开了;还好有这股力量推动着我,才能继续不断地向前迈进。

全省医疗网

每次听取「全省医疗网」的进度会报,就可以想象未来这几所医疗网的设立,应该是***最好、最具有爱心的医疗机构,因为里面的设备,处处都在为病人设想。

人生的价值,莫过于生命。身体能够健康地发挥良能,就是最美好的人生;一旦生病、失去使用功能时,也就失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要维护身体的功能,唯有善加预防,万一发生意外,就要有完善的医疗救护。

尊重生命的医疗建设,过程虽然很辛苦,但却很有意义。所以很感恩所有的慈济人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同心推动慈济全省「医疗普遍化」的工作,不论劝募或是精神理念的传达,大家都很用心。除了天天为四大志业付出之外,委员、慈诚队还轮流回来医院当志工、付出爱心,在工作中也上了一堂涵盖生老病死的「生死观」课程。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生命的意义,这是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的。依佛法而言,生命有难以止息的轮回,所以,要时时做好心灵的调适,不管是过去、现在、未来,都要用心思惟、观察,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时间的妙用

前不久有位慈青(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成员简称)跑到我面前跟我说:「师公,您认得我吗?您摸过我的头耶!」「哦!那时候你多大呢?」「国小六年级。」「现在呢?」「已经读大学了。」那时候,我可以伸手摸他的头;现在却已经高出我一个头。时间的累积让孩子茁壮成长,但也让大人变老了,这就是人生的变迁。

由此我们看到了时间在人事变迁上所留下的印记。若说:「人生无常,时间短暂。」那是指我们所面对的「现在」很短暂,一旦当下的这一秒过了,便成了永恒的历史。

曾经有一位大陆人士送我一块石砚,他还特别拿出一张盖了章的单子,证明这块石头有五亿年的历史。以这方石砚而言,是因为过去的时间不断累积,未来不断延续,五亿年的时间,就从一分一秒中累积起来。

我常说:「把握现在。」∵一切事物的成就都要靠时间。孩子的求学阶段,也都要分秒必争地用功,到了高中毕业考大学时,还要开夜车,日夜都不能浪费,用时间来累积学业。考上大学也要再认真努力,因为学无止境。

我们确实要「把握当下,恒持刹那」,因为「现在」是非常短暂的,一不小心就过去了,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它;刹那可累积成永恒,只要能善用每一个短暂的现在,就能累积自我的成就,了解时间的妙用,就更要好好地珍惜时间。

李居士的故事

大家听过李宗吉居士的故事吗?他是福建厦门人,生于民国十五年。七岁时,不幸父亲过世,寡母带着孩子,生活凄凉。五十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真的很刻苦,但他却能在刻苦中立志上进。

李居士说自己幼年失学,没什么学问,但是他很认真,年少做童工时,每天一起床就把事情安排好,任劳任怨地做好手边的工作。心中没有其他的烦恼和贪求,生活过得很清净单纯。

老板想试探他是不是值得栽培,就故意把钱乱丢,让他每天扫地时都会捡到钱。他总是把捡到的钱一一拿给老板,试探了几次后,老板觉得这个孩子很值得栽培,才用心地栽培他。

后来他投入航运事业,历经艰辛,白手起家。当他的第一艘大船要启航时,一般人都是请大官或明星来启航,他则是请妈妈剪彩启航。在他的心目中,最重要的是他的妈妈,这分孝心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李居士忠孝节义俱全,以他现在老迈的年纪,每天还到阳明山妈妈的墓地上香、扫地;这对现在的人,尤其是成功的企业家而言,确实很难得,但是他天天持之以恒。

事业成功后,他很尽心地回馈社会,尤其重视奖学金的设立,不只在***设立奖学金,也回馈大陆的乡亲们。人生,学历的高低并不是成功的唯一要件,最重要的是不忘本,还有品格要照顾好,如此自然会有踏实、美满的人生。

心愿

有一位八岁的小女孩告诉我:「师公,我的小脑长瘤,必须开刀,我好怕!」

我安慰她:「别怕!要开刀时,医师叔叔会让你睡觉,睡醒就开好了。」她说:「我从小到现在,最怕的就是刀子。」我说:「医师叔叔会用很小的刀子,你看不到的。不要怕,要勇敢。」她很乖巧地点点头。

她还说:「希望我的身体能健康起来,将来我要读慈济的学校。师公,您也要把身体照顾得很健康,将来带我到慈济念书。」我说:「好啊!你将来如果读医学院,毕业后也可以当医师。」

她又说:「师公,我还有几张纸要给您。」我一看真的好心疼,我问她:「这是谁填上去的?」她说:「是我自己写的遗体捐赠及器官捐赠书。」我问:「这是做什么的,你知道吗?」她说:「我知道,爸爸、妈妈都跟我说过了。」我说:「你好勇敢。」

小女孩的生命到底能够活多久?不知道,听主治医师说很不乐观。但是这孩子真的很有智慧,也很有爱心,如果病能医得好,当然最好;假如不能过关,她也要遗爱人间。

另外,在新竹有一位老太太来看我,她已经一百岁了,但是行动非常伶俐,耳聪目明,走路不用人家扶,看起来差不多像七十岁左右。

人生的道路有长有短,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的人生,我们能把握住生命的方向,这一刻就是宝贵的历史,因此,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好好地珍惜。

有愿就有力

来自赖索托的吴居士,经历了一九九八年当地的一场大暴动之后,自身又有一场与病魔搏斗的浩劫。

在暴动过后没多久,有一天,他睡到半夜肚子突然很痛,当时正流行肠炎,医师也诊断是肠炎,开了药就拿回家吃。回去之后,不但没有好转还持续剧痛,于是转往大医院急诊。

在救护车内,他自己觉得很不乐观,就对太太说:「万一我怎么了,你不要让我成为植物人,我不要拖累家庭。」之后就陷入昏迷状态,但是,他心里就发了两个愿:一是「如果注定尸骨要埋在非洲,那就『快去快来』做慈济,要在非洲救黑人」;又发愿「如能逃脱这一劫,那更要加倍地做慈济,未来的岁月要完全奉献给慈济。」

到医院时,他已经动弹不得,但仍听到医师说:「这个人死了!心脏都不跳了。」当时他一直想告诉医师:「我还没死。」但是眼睛却睁不开,嘴巴也说不出话,身体想要动一动也没办法;后来,因为他的太太一直请求医师,才用电击急救了将近半个小时,心跳竟慢慢恢复。

当他再醒过来时,已经相隔十五天了。其实,原本他只是盲肠炎,因延误就医而变成腹膜炎,在医院住了五十八天后,终于健康地出院了。我说:「你现在回来要加倍做,我不用等你『二十年』后再回来了。」

这个经历是他亲身体验的,其实,死的感觉到底是什么?他真的是「死了又回来」。他和大家分享——死并不可怕,只要是自然的生老病死,不是自作孽的,真的也不会很难过。

我们发心发愿,这分爱的力量很大,发愿的力量不可思议,所以有爱就有福,有愿就有力。以他为例,他心中有爱、以爱予人,也因此救了自己;他终于突破难关再回来了!

以爱解怨

在***慈济的伙伴很多,大家可以一起做;在国外却很辛苦,因为伙伴太少了,凡事都要靠自己去打拚。

赖索托在一九九八年发生一件大灾难,在五月选举时,由于政党发展不平衡,引发在野党暴动,甚至军人、平民、警察也参与暴动。邻国南非因为跟赖索托有邦交,所以派军支持赖索托。当南非的军队一入境,赖索托暴动的民众更反弹了,进一步大肆抢劫、放火。

记得那天是九月二十二日,我接到南非慈济人从赖索托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师父,赖索托有大灾难!整个首都,百分之九十都被烧光了!」想象那种火海场面,听了就令人害怕。

我就问他:「赖索托有慈济人吗?」他说:「有,吴居士打电话给我们,我们已经从南非各地赶过来,准备开始提供食物的救助。」我说:「都被烧光了,要去哪里买东西?」他说:「我们有经验,大家开车出来时,也把瓦斯炉、锅子、米菜油等等都一起载过来。」因为台商的住宅都不在首都,只是店面及工厂受损,所以他们的生活比较不受影响。

另外,当时台商及外商认为:赖索托***应该要赔偿他们企业损失,而慈济人就安抚这些台商:「你们如果请律师,一个人要八十万,一百多人合起来,就要一千多万台币。现在赖索托已经烧成这样,国家哪有钱赔呢?不如我们把请律师的钱,拿来做救济的工作。」

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同,所以大家就把要诉讼的钱拿去做救济工作。不可思议的是——救济之后接到不少电话,要他们去拿回被抢走的财物,拿回来的东西还真不少。所以,他们说:「很感恩师父教我们以德报怨,『天下没有我不爱的人,天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天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我们同时学习到包容别人。」

爱的管理很有力,因为「以戒为制度,以爱为管理」,这分爱的力量才能抚平人与人之间的仇怨,并且化怨仇为爱的力量,形成一种爱的循环。

为时代作见证

在这个世间真的有许多人间菩萨,自从慈善志业踏上了国际之后,的确要感恩国际间所有的慈济人,他们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取诸当地、用诸当地」,并且用心地回馈***。这一点是我们应该要感恩的,因为他们都在为***争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