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是尧、舜、文、武之道,到了孔老夫子,说集其大成,也就是说达到最究竟圆满的程度,所以我们通常对孔老夫子称为“至圣”。那么,孔老夫子自己究竟是怎么看的,可以说就是这个《孝经》;平常我们说《诗》《书》、《易》、《礼》、《春秋》,那这是就前人(孔老夫子以前的)删订而已,这样,把它订正、删改;《孝经》,那完完全全是孔老夫子教诫弟子的。那麽谁是受教的人呢?曾子。像孔老夫子的门下,真正能够最得孔夫子心传的是颜渊,很不幸,颜渊死得很早,所以后来真正能够传孔门心法的,流诸于后世的是曾子。所以这个也可以说,孔老夫子最精要地告诉我们的内涵。∵
现在我们来学《孝经》,以我个人来说,我可以跟各位同学来一起摸象。圣人的真正意思,我们很难真正地摸索得到,不要说我们现在过了很长一段时候,即使我们能够亲自承受孔圣人,也不一定懂。我们只要看一看那个《论语》就知道了。孔子的弟子,跟他学过的有三千人,所谓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就是以现在这个时候,一个老师要教出三千个学生来,这个可能很小、很小,何况古代!现在交通好方便,要到那里就到那里,各式各样的设备非常方便,人又多,有学校,聚起来方便。那时候不是啊,人很少,交通工具只有马、马拉的车,就是这样。所以有这么多人跟他学,这谈何容易!可想而知,孔老夫子的伟大,教出来这么多学生,但真正被孔子所承认、赞许的,换句话说,真正懂得孔子的只有一个人─颜渊。从这个地方看起来,说我们现在几十个人,如果跟着孔子学,就能懂了吗?这颜渊是闻一知十,问孔老夫子一个问题,孔子一讲,他对所问的问题的很深很广的东西都懂了。那我们现在讲了个半天,还是脑筋一片模糊,所以说,到了现在再传了这么久,我们真正要了解孔圣人的心法,非常难。但是我们如果很有心地、依稀彷佛地愿意去摸索,即使摸不中,只要肯走下去,那一定会有所体验。∵
对我来说,我今天能够对这个《孝经》感到真正地景仰,如果勉强说一点很浅薄的体验,乃至于学了佛,那也可以说三宝的加持,这种义理大部分内容都是透过佛家回过头再看。以佛法来说,佛陀像太阳,孔老夫子像星星。佛法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所谓佛法的博大高深;那么在经过了这样的佛法的光明,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孔圣人的著作,那就多多少少比较容易一点,这是第一点。∵
那第二点呢,为什么我们现在这里不讲佛法,而讲那个《孝经》——孔圣人的道理?这个要在这里简单地说一下。∵
我们现在都很幸运,宿生的善根,才能够在这个末法时代,末,就是到了尾巴上面,最后了;再有一个,在这种情况之下,那几乎没有了。就是说佛的精深博大的高明的道理,没有了,留下来的就是表面上的东西,就是几本经。我们刚才说孔孟的心法、儒家的思想,那比起佛法来要来得狭小,这样狭小的东西,亲自跟到圣人身边都不懂,现在这么博大高明、无限深广的东西,我们要跟的,就是跟在佛身边,一样地完全不懂,何况再传了几千年,何况传到每况愈下!那个时候说正法、像法,多少还有很多祖师懂得理论,然后照着理论去实践,有亲身的验证。现在这些都没有了,那个书放在这里,你看见认得字,不认得字,查一下字典,喔,这个字怎么念、怎么讲;到底指的什么,我们不懂。所以这个真正的佛法的深广,因为这样的原因消失掉了,所以我们称为末法。∵
但是我们很幸运呐,又能够感得《菩提道次第广论》,那宗大师的内涵。各位看过他的传记就晓得,他是文殊师利菩萨,是诸佛的老师,所以教的很多弟子都成了佛了,由于那个时代的众生的共同的业力。所以同样地,假定我们现在非常想学,很努力照着去做,那我们就会感得佛菩萨亲自来,这样。感得最好的,文殊师利菩萨会亲自跑到这地方来,感得观世音菩萨亲自跑得来─观世音菩萨作护持者,文殊师利菩萨作老师。那个是为什么在藏系有宗大师这样的一个人出现,还有很多优秀弟子。∵
假定我们很认真地一心想学,我们继续地努力,造这个因,集够的时候,我们也会感得这种情况,一定学得成功。我现在看见你们这么用功,很认真地学,我感觉得实在是非常赞叹、非常欢喜。∵
在藏系由于这样的因缘,所以把佛的正法又能够扶植起来。宗大师发愿要把正法维持五百年,到这个世纪初,五百年刚刚满,所以再留下来就是像法,这个理论还有,现在你持续地学下去,主要地就是学这些。那么这个理论呢,我们现在学到的理论就是宗大师,宗大师一生最好的两部书,这本书就是其中一本,两个是衔接的啊!前面那个就是这本,叫《菩提道次第广论》,总共做了两本道次第,是佛法整个的精华。换句话说,这个你照着次第,会一步一步上去。这个次第里面分成功三部分:下士、中士、上士,就像我们念书的时候,小学、中学、大学。∵
这个下士部分,主要的讲什么呢?讲做人的道理。不过,《菩提道次第广论》当中讲的做人的道理,跟我们儒家还有一个差别。儒家只是为了做人而做人,你把那个人做好了就好了!佛家不是,你为什麽要做人,你要成佛所以你要做人。为什么成佛要做人?成佛要不要修行?要。要修行,拿什么东西要修?要“人”,这样。所以在这个基础上面,要修行,所以修行第一步还是要从做人开始。所以在这个基础上面,目标——成佛。虽然从做人的标准做起,一个从做人的标准把人做好,一个要成佛,这两个目标完全不一样。所以《菩提道次第广论》讲的下士,一点点,就这样。他只是告诉我们,你最重要的要依靠师长,要皈依三宝。这个最究竟圆满的师就是佛,皈依了佛了以后,完全听他,他告诉你什麽你做什么。他下面再告诉我们的,是世间的事情完全不管了,你要努力地准备下一世的,就完全准备将来的因,而这个将来的因也是成佛的因,所以世间的很多东西都不讲了!∵
因此虽然我们现在的佛弟子,假定说现在这个是正法弘传的时候,我们在这里有的是很多的好老师,我们也不必在这个上面去努力;跟着那个好老师走,到那时候自然有好的环境。实际上不但是老师,环境非常重要,这点你们懂不懂?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在学校里,这个学校的环境很坏,你跟随,也就跟坏了;这个学校的环境很好,虽然你坏,你也坏不到哪里去,所以环境是对我们来说绝对重要。现在呢,在我们目前的这个客观环境当中,没有正法存在的那种象征,所以我们虽然也要学下士,真难。∵
除了我们在座的以外,还有很多在家同学,将来还有很多同学,我总是很愿意把我们这里研讨的这个内涵,将来让他们去听。这对他们更有意义了!因为毕竟只有极少数人真正能够像我们这里的这些人,来学佛法。有一对父母,那儿子还很小,来求我:“师父啊!我这儿子能不能早一点送得来啊?”一算,还不行。啊!他一再地求。这不是求不求的问题啊!这个是说明了,他不懂,谁都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但是他们没机会啊!所以我们就把这个道理告诉他,他如果这个学好了,那将来学佛就有可能。换句话说,小学念完了,你要去中学,一定要念小学啊。啊,那对他们来说更用得上、更重要。∵
我们做了一个人,完了以后,忙了半天以后,好了,只是忙了一辈子,两脚一伸,不晓得哪里去了。这样,浪费了,做了一个人像畜生一样,那就不一定用得上,可是对我们得到人身,一定要把我好。既然要学好的,你没这个基础,你学得好吗?举一个比喻来说,喔,你现在要吃苹果、要吃橘子,如果说你要想做的话,要想吃,是不是先要种开始?那从种开始的话,你种了一棵苹果树,如果根没有的话,长得出来吗?做人——下士就是这个根,说得很清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