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是生在周朝,东周,当时是周灵王执政,在公元以前的551年生的,离我们现在已经2500年了,这个经已传了这么久的年代。当年秦朝一把火把书统统烧光,后来留下来一点点,那是很不容易。幸亏那个时候最主要是靠背,但后人在背时,难免有一点出入。所以,传下来的《孝经》有两个版本,一个叫《古文孝经》,一个叫《今文孝经》。一些读书人,常常为了这个事情互相争吵。如果从义理上去看的话,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讲,这没什么关系。因为这两本书的主要基本精神、义理,完全一致,如果稍微有一点出入的话,也很有限。其他的我们不去管它,只是以一般性的,历代考据下来,大家最能够接受的这个本子来学。∵

《今文孝经》,一共分十八章。《古文孝经》分章的方法与《今文孝经》不太一样,讲到相关内容,会适当讲一点。实际上,像我们前一阵子读《论语》一样,古来有的人根据个人倾向,把两章并为一章,或把它分开。假定说,本来是三章的,有人把它们或者并成一章,或者并成两章,或分成三章,所以你表面上去看,有的是一章、两章、三章,可是内容基本是一样的。不同的版本,有一些地方文字可能有差别。也有可能是印书的人印错了,或者采用的文字偶然有个把出入,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关系。现在我们翻开来,就是从最前面,“开宗明义第一”讲起。

开宗明义第一

这个章义先简单地说一下:开是打开,宗是宗旨。就是说,这本书的宗旨是什么?现在孔老夫子来教大家,实际上当时是教曾子,也就是说,把孔老夫子的真正重要的精要告诉我们,就是他的宗旨。开宗,就是把宗旨打开。目标——明义,明是明白,然后呢?使得这个道理能够充分地显露出来。意思就是这样。《孝经》中的“孝”,意义何在?这一章就是讲这个。所以一开头就是把那个宗旨很明白地告诉我们。∵

现在我们下面看那个文。嗯,哪一位同学念一下?∵

(弟子:)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文字先简单地说一下。仲尼就是孔圣人的号。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尊敬尊长不可以直接喊他的名字。这跟西方人不一样,要避讳,避贤者讳、避***讳,换句话说,不能从我们嘴巴里面直接叫他们的名字。所以,孔老夫子的号叫仲尼,那是第一个弟子写下来的,所以不敢直称,只能说“仲尼居。那么这个是古文,也就是说平常的时候,这个“居”啊,就是好像在我们平常一般的生活起居,闲坐,也就是这样。∵

还有,是跟谁在一起呢?“曾子侍”,曾子,是他的学生。那要我们说的话,孔老夫子跟他的学生在一起啊,好像闲坐、闲聊。但是他这个地方说“仲尼居,曾子侍”,这个“侍”有它特别意义。古人,真正的念书人,“尊师重道”,佛门当中也非常重视这一点,如果跟师长在一块儿的话,都绝对不敢随便乱来,不会很放肆,现在家庭中不再讲这些规矩了。像我小的时候啊,一般民间,特别是那些念书人、传统家庭里面,通常情况之下,小孩子长大了以后,在母亲面前通常都是比较随便一点;可是在父亲面前,小孩子就要规矩一些,一看见父亲在那里,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轻轻巧巧的样子。通常如果父亲坐在某个地方,儿子不会随便跑过去,他坐在那里,你也跑过去一坐,那是不可以的。那个时候都跟现在很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他一定的规则、礼节。现在的人觉得这个礼节实在是毫无价值,一般的人现在都是这样看法,所以我们现在也不必跟人家谈这个道理。∵

那为什么会演变成今天这样,以及古人为什么要讲那个礼呢?这点你们老同学想想看:那个礼的价值何在?为什么要讲这个礼?∵

克己复礼是孔孟的心法,体现了儒家的基本精神。过去讲的许多礼法,就是世间互相共处的一套规则,如果没有这个规则,人像畜生一样的,那完全一塌煳涂。社会要有一定的秩序,人们彼此间形成一个共同生活的团体,是一定要一套制度。动物亦如此,凡是合群群居的那些动物,都有一定的一套生活的方式,也可以拿我们人类的概念——制度比喻,做人就更需要礼了。∵

做人的这个礼叫“克己”“复礼”,这个两个词是非常特别的。儒家,我觉得我最敬重的、最崇敬的就是这个。尤其是学了佛以后,才了解了那个“己”是什么,就是我自己嘛!我们没有一个人例外的,生活在世间,大家都是为了我。假定没有佛出世的话,唉,我们真是可怜哪!唯一依靠的还是孔圣人,虽然不是太阳,可是至少是个星星!星星,一方面说自己不发光,可是它毕竟到处都是。换句话说,如果佛不出世的时候,东方、西方哪一个时代都有这种圣人出现——实际上这可能就是佛,可能是菩萨来示现,告诉我们做一个人的基本价值。但是他究竟的意趣我们就不清楚了,他只是告诉我们要克己、要复礼,就是这样。∵

佛,只有大觉世尊,他对所有的事情都看得很清楚,那么他告诉我们,这“我”是什麽?在佛经里边,《广论》尤其是很明白地告诉我们。说我们不是人人要快乐吗?对,要快乐;人人怕苦,你要离苦吗?对。那请问:怎么离法呢?快乐怎么得到呢?它是有因果关系的。这个痛苦的因,你如果不去掉,你怎么弄也没有用;痛苦的因去掉了,痛苦自然不会轮到你身上。譬如我们拿现在来说,假定说我的生活很正常,不乱吃,然后不吃有毒的东西,不吃细菌传染的东西,再加上这地方空气新鲜,我很正常地运作。然后呢,你说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会得霍乱,那不是荒唐吗?霍乱有它的细菌,你的身体比较弱,细菌吃下去你抵抗不了,就出毛病了。现在第一你身体抵抗力很强,你也绝对没有吃到那个霍乱的细菌,没有这个病的因,以及助成这个病的因的缘,这个病就不会生了。佛法里面主要的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因果的必然关系!∵

其实现在世间所有的科学也是要找快乐,可是这个道理我们已经讲过了,很不幸地,找错了,白费气力。所以,佛叫大觉者,真正找对了,那这个因是什么?我!那根本因就是这个,还有其他的辅助的因缘。他是佛啊,是像太阳一样的,不但指出这个问题,而且告诉我们,这个对我们有什么害处,让我们认识,然后我们一心一意要拿掉它,然后又告诉我们,你怎么去拿掉它,这样。所有的道理,告诉我们方法,以及拿掉了以后得到什么结果,不但理论上面告诉我们,他亲自行持,达到最好的结果。我们听了理论觉得:“啊,对!”然后看了这个佛自己照着理论做的结果,让我们完全信得过,喏,事实就是如此啊!我们就跟他学了。那是佛,那是像太阳一样。∵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