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泉州佛教历史
泉州自古有“泉南佛国”的美称。在泉州开元寺有一木刻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对联作者是宋代大学者朱熹,书写者是近代着名高僧弘一法师。历史上,泉州的佛教曾经非常兴盛,目前,开元寺、崇福寺、承天寺是泉州三大丛林。《心灵家园》节目将陆续为大家介绍泉州佛教历史。今天介绍的是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泉州佛教历史。
文献记载泉州最早的佛寺是南安丰州九日山的延福寺。延福寺建造于西晋太康九年,就是公元288年,当时南安丰州是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魏晋年间,北方战争连年不断,百姓困苦;南方较为安定,中原士族和大批劳动人民南迁,不仅带来中原文化,还把东汉时传入中原的佛教传播到泉州。据泉州地方志记载,延福寺寺额是闽南第一位进士欧阳詹所书。南朝时,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应梁武帝的邀请,从印度支那半岛南部的古国扶南经海上到广州,然后到南京、江西、江苏,后来到南安丰州延福寺翻译《金刚经》。可以说,拘那罗陀是最早来泉州弘法的外国僧人。
公元2003年,丰泽区北峰镇招丰村石坑村发现一座长方形券顶砖式墓。经过清洗刻有汉字的墓砖,发现个别墓砖侧面反体阳刻有“使马”、“小使”等字,以及几何图形、钱币图案。而其中一块完整的墓砖侧面刻有“承圣四年”。“承圣四年”是南朝梁元帝萧绎(yi)年号,为公元555年,推断该墓为南朝时期墓葬。墓室壁上发现了身披袈裟、双手合拢的僧侣图案,数量不小,样式同一。这种僧侣图案还是泉州首次在古代墓室内发现。从出土的文物及墓室内的图案,可以推测该墓主人生前可能信奉佛教。
隋末皇泰年间,泉州建的着名佛寺有晋江安海“龙山寺”。隋唐年间同安也建有兴教寺,宋代改名梵天寺。当时同安行政区划属泉州。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也是佛教的兴盛时期。自唐太宗至僖宗等八位皇帝均信奉佛教,浩繁的译经事业基本完成,具有中国风格的佛教宗派相继崛起,多种规仪制度的汉化和建筑、雕塑艺术的发展,使佛教得到迅速流播。唐代还先后设有专门的机构管理佛教以及道教,原来是鸿胪寺下的崇玄署,武则天以后改为礼部下的祠部。在唐代,泉州的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崛起,为佛教在泉州流传提供有利的社会基础。唐代泉州兴起建佛教寺庙的高潮。佛教寺庙的兴建是佛教兴盛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唐代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在泉州肃清门外建白莲瑞应道场,后赐额莲花寺。武则天长寿年间,莲花寺改名兴教寺。唐中宗李显恢复唐代国号后又改名龙兴寺。垂拱三年,在鲤城区江南镇曾林村紫帽龙首山麓建安福寺。寺内原有5尊唐代中、后期的石雕佛象,现存3尊,另2尊头已破损,属古印度犍陀罗艺术范畴,是泉州地区早期佛教雕像。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李隆基敕天下佛寺都改名为开元寺。唐代昭宗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文人黄滔撰写《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记载了泉州开元寺自唐·垂拱二年(686年)以来的沿革,记录了王审知的崇佛,是今日研究泉州开元寺历史、泉州佛教史、泉州古代文化思想史和研究泉州古城史不可缺少的材料。如今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佛像的排列与唐代大不一样,则为以后历次重修后改变的。
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在肃清门外建水陆寺。晚唐昭宗天佑年间,建观音院,宋代时朝廷赐名普照寺。唐天佑年间,在青阳山还建有法云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佛教传入安溪,在整个唐代安溪兴建佛寺15座。总之,有唐一代,泉州一府五县:同安、惠安、安溪、南安和晋江共造佛寺院40多座,足见唐代泉州佛教的兴盛。
唐朝泉州出现了不少着名僧人。据日僧元开所着《唐大和尚东征传》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随从鉴真渡日弘法的14位弟子中有泉州超功寺僧昙静。昙静在日本担任传戒师,对佛教在日本的传播起了一定作用。泉州开元寺僧人匡护,讲《上生经》,听者常千人。泉州僧人怀晖,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召至长安,入宫廷麟德殿讲论佛经,谥号大觉禅师。
唐武宗会昌年间,有黄糵(nie)禅师,在同安县夕阳山讲法。有泉州开元寺僧人令言,出游传《法华经》、《上生经》。唐僖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有僧人文□,在泉州开元寺东建造高九层,赐名镇国塔。泉州南安延福寺僧人无等,在九日山镌刻“泉南佛国”四个大字。泉州南安人岩头和尚,在长安西明寺讲《涅盘经》。
唐朝泉州着名僧人还有义存禅师,南安县杨梅山人,出生于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俗姓曾。12岁随父到莆田玉涧寺礼庆玄律师出家,17岁剃发,24岁赴福州芙蓉山问道,为弘照禅师门徒。28岁受戒后,游历四方,屡参禅门宗匠。曾九上洞山参学于良价大师。唐咸通二年,至湖南武陵德山院拜见宣鉴禅师,成为宣鉴嫡弟子,继承了宣鉴的法系。咸通十一年,开创闽侯雪峰道场,寺成住众达一千五百人。声名远播,僖宗皇帝赐号真觉大师,并紫衣袈裟。晚年为报父母恩,返故里葬双亲于南安杨梅山,结庐居住,后人就其地建寺,称“小雪峰”。终年87岁。
义存禅师嗣法门人大扬宗风者56人,名僧师备、桂琛,创云门宗的文偃,创法眼宗的文益,西禅四祖慧棱,鼓山开山祖师神晏,都出自义存禅师门下。世称禅门“五家七宗”,义存分其二家。有《真觉禅师语录》行世,省澄大师尊义存为法祖,既住承天后,延请义存到寺小住,并尊其为承天寺始祖。
唐朝泉州的佛教虽然受会昌年间武宗“灭佛”的打击,但很快得到纠正。唐一代佛教逐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融汇,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佛学体系。各宗学说竞立,汇成卷帙浩翰、内容深博的佛学经藏,研究佛学思想的风气大盛。如泉州开元寺开山祖师匡护,善讲《上生经》,听众常有千人;开元寺僧令言,苦行内典,传《法华经》和《上生经》;释叔端,学通《唯识》、《维摩》、《俱舍》诸论,学识渊博,着有经论数十卷。其门下弟子道昭,深通《唯识》,着有《真书唯识论解》80卷,时人称为“唯识大师”。
唐朝来泉州弘法的外国僧人有印度高僧智亮,侨寓在开元寺。因他四时都袒一膊,故称“袒膊和尚”。智亮后来又到德化戴云山,长期在泉州弘法,能写汉诗。
(黄德展,《心灵家园》,2007年4月21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