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宗派

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宗派,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故名。该宗教义简单,主要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净土。该宗由于修行方法简便,人人都能做到,故自中唐以后广泛流行。宋明以后与禅宗融合,其他如律宗、天台宗、华严宗等,也都兼修念佛法门。同时又很快普及于一般社会,有所谓“家家弥陀佛”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净土思想渊源于印度。东汉时净土经典开始传入中国,于是中国出现净土崇拜。大致曾分为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两种,弥勒净土信仰由道安首创,盛行于北魏,梁齐间还有所闻,不久即衰。弥陀净土信仰一般认为始于东晋慧远。此后,又有昙鸾、道绰。唐代名僧善导大弘净土,对净土宗贡献最大,被认为是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他继承昙鸾、道绰,集中国净土学说与行仪之大成,使净土宗具有完整的教派形态,风行于天下。中国的净土十三祖说尊之为第二祖,日本净土宗及净土真宗尊之为中国净土第三祖。

善导(613年—681年),俗姓朱,《新修往生传》说为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人。从小开始,善导就在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县)拜明胜为师,出家为僧。平时,他最爱的佛教经书,就是《法华经》、《维摩洁经》和《观无量寿经》,尤其是《观无量寿经》,是他受戒后经常研读并且最为崇拜的佛经。他经常与妙开律师共研《观无量寿经》,觉得只此观念法门最易超脱,其他行业迂僻难行,便修习十六观。后来,善导因为钦慕东晋慧远结社念佛的风范,便仆仆风尘,来到庐山参拜。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他听说有个名叫道绰的高僧在西河(西河郡,郡治今山西省介休市)弘传净业,便又不辞千里,来到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石壁山玄中寺(时属西河郡汝水)叩访。其时正值严冬,旅途艰苦,年届八十的道绰悯他远来,即授以《观无量寿经》奥义。五年后,贞观十九年(645年),道绰入寂。善导告别玄中寺,来到京城长安,时年三十三岁。在长安先住在终南山的悟真寺,后移住香积寺,常在光明寺说法,晚年住过实际寺,到处弘传净土法门,普度芸芸众生。在长安期间,他广行教化,用所得布施净财,书写了几万卷《阿弥陀经》,并画《净土变相》图三百壁。近代***吐峪沟高昌故址出土的文物里,就曾发现当年善导所写《阿弥陀经》残片,经末题为:“愿生比丘善导愿写。”

平时,善导生活节俭,戒律精严。他经常合掌胡跪,一心念佛,有时一念就是几个小时,非精疲力竭,不肯罢休。据说当时人们看到他念佛,每念一声,总有光明从嘴巴里闪将出来,百声千声,都是这样。为此信徒们都称他为“光明和尚”。他喜欢独自行动,外出从不和别人相伴,唯恐和别人行路谈话妨修净业。他远避名利,不受供养。好衣美食,都送大厨供养大众,自己只吃些粗茶淡饭来维持生命。施主所布施的财物,全用来修复破败寺院、旧砖塔,从不占一丝一毫。除了洗澡之外,不脱三衣;三十余年不更换住所,不看女人,也不受沙弥礼拜。衣服和饮食器具也从来不让别人持洗。他待人宽恕慈爱,虔心化导,京华诸州僧尼士女,有的专程求教,有的参加他的道场学习,他都热心的给以解答指点。

善导在艺术上有着相当的造诣。他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画《净土变相》三百余壁。又擅长造像艺术,唐高宗在洛阳龙门建造奉先寺时,特地敕他督造从北魏以来所凿最为巨大的卢舍那佛石像。据《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佛像拿记》(简称《奉先寺像龛记》)称,皇后武氏(武则天)曾捐助脂粉钱两万贯,并率朝臣参加卢舍那佛之开光法会。善导倾文采风流于宗教情操,希望世界化为莲花,众生毕竟清净。像他这样具有高超文学艺术才华的僧人,自古以来是少有的。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年已六十九岁的善导,在恍惚中攀上了寺中柳树,结果失手摔跌而逝。他的弟子怀恽等,葬其遗骸于长安终南山麓的神禾原,建寺立塔,即今香积寺与崇灵塔。1980年5月14日,中国佛教协会与日本净土宗,云集两国僧徒,在此举行了盛大法会,纪念远祭善导大师圆寂一千三百年。善导教化满京华,人称“弥陀化身”,弟子甚多。最知名者为怀感、怀恽、贞固、净业。被称为善导流或善导系。善导的着作,现存五部九卷:《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净土法事赞》二卷,《观念法门》十一卷,《般舟赞》一卷,《往生礼赞偶》一卷。其中《观无量寿佛经疏》又叫《观经四帖疏》,此书在八世纪时传进日本,日本高僧法然(源空)按照经义,创日本净土宗。由此,善导成了日本净土宗的高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