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游记》:玄奘身世
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对玄奘身世的描写充满了传奇色彩——玄奘的父亲经历了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喜悦,又遭遇了月黑风高、抛尸江底的惨剧,使玄奘尚未出生就开始经受磨难。但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有着怎样的身世呢?小说中的描写是凭空杜撰,还是有所依据?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使他敢于跋涉往返十七年,远去西天取经?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几乎人人都知道,但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不同的是,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唐朝时一个伟大的僧人,俗名陈袆,号称玄奘法师,又称唐僧。他曾跋涉十多万里,历时十七年,远赴印度取经,并着有《大唐西域记》,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旅行家、翻译家和佛学家。
按照历史记载,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玄奘孤身一人远行万里,翻过雪山,穿过沙漠,到了遥远的印度,九死一生,说他是伟大的旅行家那是毫无疑问的。
说他是伟大的翻译家呢,那就更没有争议,因为他一个人翻译或者主持翻译的佛典达到了一千三百余卷,而且翻译佛典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因为他是将其从梵文——现在公认最复杂、最困难的一种语言——翻译成中文,由金陵刻经处(今南京市内)汇集出版的玄奘译着全集多达四百册,那就远远不是着作等身,而是超身了。同时玄奘还做过一件不同凡响的事,按照记载,他不仅把佛典从梵文翻译成中文,还把老子的《道德经》和一部中国僧人用汉语撰写的佛学着作《大乘起信论》翻译成梵文。很可惜,这两部译着我们现在无缘得见,但是有记载表明玄奘曾翻译过。
说他是伟大的佛学家,那也没有什么好争议的,他创立了法相唯识宗,是开宗立派的一位佛学大师,更不必说他从遥远的印度,当时佛教的中心,带回了很多新的佛教理论、佛教思想。
但是很少有人称玄奘为伟大的文学家。且不论他是不是伟大的文学家,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如果没有玄奘,没有玄奘西行的激发,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四大古典小说名着中,肯定不会有《西游记》。所以即使我们不能说玄奘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也是一个对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大影响的人物。
也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很多人都对玄奘有着极高的评价。杰出帝王唐太宗曾经说“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并形容他为“只千古而无对”,也就是说千古无双,像他这样的人物千年只有这么一个。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重要的文章当中也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从古以来”的这些人中,毫无疑问包括玄奘在内。在国际上,对玄奘的评价同样也是非常崇高的。有些学者说,印度历史欠玄奘的账,是怎么算、怎么估量都不会过分的;有些学者更明确表示,如果没有晋代的法显、唐代的玄奘、明代的马欢,印度的历史是无法重建的。因为印度这个民族的文化与我们的汉民族、汉文化不太一样,他的历史观念和时间观念都和我们有很大的区别。
玄奘俗名陈袆,又称唐僧,他跋涉十多万里,历时十七年,远赴印度取经,并着有《大唐西域记》。玄奘的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韧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享有如此赞誉的玄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我们要讲述他的身世,不妨将脍炙人口的小说《西游记》和大量关于玄奘的历史记载结合起来,一起神游千年之前,万里之外,追随他的西游历程。
在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也好、猪八戒也好、沙和尚也好,连唐僧骑的这匹白龙马,来历都交待得非常清楚,唯独这个表面上的主要人物,这个旅行团或说取经团的团长玄奘,他的身世和出身却没有什么交待。直到《西游记》第十一回,讲到有三个大臣奉唐太宗之命,在全国挑选一名有德行的高僧担任当时中土的佛教统领,最终选定了玄奘,此时《西游记》中才非常突兀地出现一段话:
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
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
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
作为诗歌来讲这不是一首很高明的诗,但是它传达了几点关于玄奘身世的信息。第一,玄奘多灾多难,从降生开始就蒙难逢凶,历经磨难,遭受了很多常人不能想象的苦难。第二,玄奘的父亲是海州陈状元,而他的外公总管朝政,是相当于丞相一级的人物。
《西游记》只在第十一回,才出现这么一段关于玄奘身世的非常突兀的话。读者诸君也许会以为,自己看书不仔细,漏了前因,再翻回到前页,欲查明因果,但又遍查不着,因为书中原本就没有交待。而只有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西游记》里,在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和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之间,非常独特地插进了一个附录。这是当时整理此书的几位学者别具匠心的安排,因为他们发现,在《西游记》里对玄奘的身世和家世都没有交待,而突然在第十一回出现了这么一段话,令人无法理解,所以就把另外一个版本西游取经小说中的一大段内容插进来作为附录。
这个附录也有一个标题,叫“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标题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陈光蕊,一个是名叫“江流”的僧人。这个附录恰恰是非常完整地记述了玄奘的父母、玄奘的出身和他所遭受的磨难,以及他报仇的整个历程。毫无疑问这是民间传说,与历史的真实记载有一定差距,但我们不妨以此为发端,再结合历史记载,来了解玄奘的身世。
这个附录中提到,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李世民接受魏徵提议张榜招贤,遍求天下贤才,辅佐他创建大唐的基业。招贤的消息传到海州,海州这个地方有一个年轻的读书人,名叫陈萼,字光蕊,就是玄奘的生身父亲。海州这位陈先生看到了唐太宗招贤的榜文,回家以后就对他的母亲说,儿是读书人,想去应考,如果侥幸考中了,可以光大门楣,封妻荫子。这是中国传统读书人非常典型的一种信念,出身书香门第的陈母当然非常支持儿子的远大理想,于是陈光蕊就赶到长安参加了这次考试。
按照传统民间传说的套路,不难想见,第一,陈光蕊百分之百地考中了;第二,他一定是中的状元,一定由唐太宗御笔钦点,这就有了第十一回所谓“海州陈状元”。按照中国的科举制度,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依礼节他们要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挂绿游街,接受众人的祝贺。海州陈状元,也就是玄奘的生身父亲,便照例骑着高头大马,在乐队的伴奏之下游街。当时他还是未婚之人,年轻才俊,这一游,就游出一段美好的姻缘来。
一般来说,陈状元这一路不会无目的地乱游,他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当朝丞相殷开山的相府楼下。殷丞相家有小姐,名叫温娇,据《西游记》里讲,生得“面如满月,眼似秋波,樱桃小口,绿柳蛮腰”,真所谓“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这位小姐还有个小名叫“满堂娇”,也就是济济一堂的人就属她娇美。倘若这位小姐如平素一般身处深宅大院,陈状元再怎么遛马游街也见她不着。但那天恰好这位殷小姐在抛绣球招亲,而状元游街的消息,身为当朝丞相的父亲想必已经通知了小姐,因此当日温娇小姐正站在彩楼上等着状元郎骑马到来。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玄奘父亲是品貌非常端正的一个人,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他“形长八尺,美眉明目”。如果按三尺为一米推算,玄奘的父亲几乎要达到两米六七,比现在的篮球运动员还要高,当然这不能当真,因为古代尺的长度与现在的不同,但是个子高大是一定的。见到这样俊美的状元郎,殷小姐当然内心窃喜,就瞄准陈光蕊把绣球抛了下去,陈光蕊抬头一见是殷小姐,这桩姻缘便成了。接着就从相府楼上下来几十个丫鬟,拉住陈光蕊的马头,将他连人带马牵到府里去,当即拜堂成婚。洞房花烛夜,新科状元娶了丞相之女,成就一段完美的传说。
到此为止,与玄奘身世相关的信息已经出现了四个:第一,玄奘出生的年份,有说为贞观十三年,即玄奘父母成婚之年;第二,玄奘有个奶奶,即陈光蕊之母,姓张;第三,玄奘的外公是当朝殷丞相;第四,玄奘的母亲叫殷温娇。
《西游记》中描写玄奘的父亲是个“美眉明目”的状元郎,母亲是位“绿柳蛮腰”的丞相之女,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又是怎样的出身呢?玄奘的身世与传说中是完全不同,还是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呢?
但是根据历史上的真实记载,玄奘的身世与上面所说的传说有点差距。
首先,玄奘的确是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祖籍颍川,也就是今天的河南许昌。而且玄奘也的的确确是个高干子弟,在历史记载中存有他家的世系——颍川陈家是汉末太丘令陈仲弓之后,玄奘的高祖是北魏清河太守陈湛;他的曾祖陈钦,也叫陈山,是北魏的上党太守、征东将军,封南阳郡开国公;他的祖父陈康因为学业优秀出仕北齐,官至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和礼部侍郎,相当于国立大学的副校长或教务长,虽然不能与明清时期的礼部侍郎相提并论,但也是一个非常有名望的官员。
而就在陈康这一代,陈家从祖籍许昌迁徙到偃师缑氏县,玄奘就出生在当地,他的故居今天还在,就是位于现在缑氏镇凤凰河谷谷东的陈河村。玄奘的父亲叫陈慧,并不是状元,但也是一个学业非常出众的人,曾经被举孝廉,当过江陵陈留的县令。也就是到了玄奘父亲这一辈,陈家实际上已经从高级干部降到了中层干部,家道开始中落。玄奘的外公也远非当朝丞相,而是洛州长史,也属于地方***官员。玄奘的母亲即是长史之女宋氏,虽不是丞相之女,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至于玄奘的祖母,则未有记载,不知是否张太夫人。
这就是历史上关于玄奘家世的真实记载。
看来《西游记》中对玄奘父母的描写还是有点依据的,只是进行了艺术的夸张。但是《西游记》中所说的玄奘出生的年份,却是完全错误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玄奘究竟出生在哪一年呢?
海州陈光蕊中状元之后娶了殷小姐,按当年怀孕当年生子算,玄奘应该生在贞观十三年。民间传说历来如此,可以将抛绣球招亲记载得非常详尽,在需要精确的地方却往往大而化之。其实这种说法肯定是错误的,历史上玄奘的出生年月,在此需要作一番考证。
他出生在哪年,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当时他还只不过是一个县令之子,并且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但是当玄奘去世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名满天下的人物,在唐朝受万众敬仰,所以他去世的年份我们是知道的,除了《旧唐书》本传以外,都说他是圆寂于唐高宗的麟德元年(664年)。如果我们知道玄奘活了多少岁,做一个加减法就可以倒推出玄奘的生年。但是很不幸,虽然有大量关于玄奘的历史记载,但是对于他的享年居然有四种说法,分别是五十六岁、六十三岁、六十五岁和六十九岁,每一种说法背后都有一定的文献依据,也都有像梁启超这样非常着名学者的支持,这就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玄奘在人间生活了六十五个春秋,这样一倒推,他的出生年份应该是公元600年。这个年份不是贞观十三年,更不是什么唐朝的年份,而是隋朝开国皇帝文帝的开皇二十年。
玄奘的生父陈慧因为隋朝的政治腐败,很早就辞官在家。由于他对儒家的经典都非常熟悉,因此亲自教育玄奘,给他讲授儒家的经典。玄奘从小就非常聪明好学,有一天父亲给他讲《孝经》(当时很多名门望族教育孩子的启蒙读物是《孝经》),讲到开始第一章“开宗明义章”中曾子“避席”回答老师提问: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之一,古人都席地而坐,避席就是站起身来,不坐在席子上。按照礼仪,“师有问”,弟子应当“避席起答”。当听完父亲解释这一段意思时,年方七八岁的小陈袆突然也站起身来避席,他的父亲觉得非常诧异,玄奘便答道:“曾子闻师命避席,某今奉慈训,岂宜安坐?”(老师发问,曾子避席站起来回答,现在我受父亲教诲,又怎么能安然坐着呢?)这段话被史籍记载下来,证明玄奘能闻一知十,“早慧如此”。
回到《西游记》第十一回,为什么会突然讲到玄奘历经磨难,又用如此悲切甚至令人不安的诗句来描写玄奘的降生呢?这在真实的历史之中没有记载,但记载民间传说的《西游记》第八、第九回间附录中却有提到。
《西游记》第八、第九回间的附录中写到,玄奘的父亲中了状元,又被当朝丞相之女殷小姐的绣球打中,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正是得意之时。次日一早,唐太宗即召集官员开会,授予状元郎江州州主之职,令他即刻上任。陈状元接到圣旨后便带着新婚的殷小姐回老家海州去接张太夫人。张太夫人见到儿子娶了一个美貌的相府千金,还高中了状元回来光大门楣,自然非常高兴,便跟着夫妻二人和一众仆从到江州去上任。而玄奘父母的磨难、玄奘降生的磨难,在民间传说当中也就从这一刻开始了。
话说张老夫人随着她的儿子与儿媳千里赶路,途经一个地方叫万花店,在当地一家客栈住下,客栈的主人叫刘小二。老太太由于旅途劳累而染病,暂歇在客栈,陈状元是个孝子,见母亲生病非常着急,就赶到市场上,用一贯钱买了一条金色的鲤鱼,准备熬汤给老太太补补身子好接着赶路。正要把鱼杀了拿去熬汤的时候,突然发现这条金色鲤鱼直冲他叭嗒叭嗒地眨眼,陈状元见多识广,马上想起当时有句话,叫“鱼蛇眨眼,必不是等闲之物”,觉得这条鱼非同一般,于是赶紧问那个卖鱼的人,这条鱼从何而来。渔夫答说是从附近的洪江捕上来的,陈状元便赶到洪江江边把这条鲤鱼放生了。稍后回到刘小二的店中回禀给老太太听,老太太见儿子有慈悲心,也非常欣慰,又跟陈光蕊商量说,不要误了去到江州赴任的日程,还是带着温娇先走,留下点盘缠让她在刘小二的店里安心养病,待二人到得任上安顿好之后,再派人来接她不迟。陈光蕊一想,这也不失为一个妥当的处置办法,便按照老太太说的,留下盘缠安顿好她之后,带着自己新婚的妻子温娇先行到江州上任去了。
谁知道,这一走就走出一段天大的祸事来。
陈光蕊带着夫人到了洪江口渡江,正好遇见两个船公,一个叫刘洪,一个叫李彪,二人靠摆渡为生。看到非常美丽的殷小姐,刘洪就动了歹心,在月黑风高之夜,船摆渡到江心的时候,这两个人就先把陈光蕊的仆人杀了,然后把陈光蕊也打死,将两个人的尸首抛进了洪江。眼见丈夫被贼人谋害,殷小姐就要跳江随夫而去。刘洪的目的在于殷小姐,当然不会让殷小姐跳江,遂一把将她抱住,说:“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这段话按现在的语言习惯乍听起来有点奇怪,事实上是威胁殷小姐如果不从将会身首异处。殷小姐当时已经有了身孕,无奈之下,只能假意顺从了刘洪。
两个船公之中,李彪是一个正常路数的贼,把陈光蕊和他的仆人杀了以后,分了点财宝,扒了几件衣服,然后等着下一个作案对象。而刘洪则是个很另类的贼,居然穿戴好陈光蕊的衣冠,拿了他的官凭文书,带了他怀孕的妻子,冒充陈光蕊的名字到江州去上任,当了陈状元该当的江州州主。
掉到洪江里的陈光蕊是不是就此死了?殷小姐能不能顺利地生下玄奘?玄奘又是如何为父母报仇的?请看下一讲“皈依佛门”。(钱文忠)
本文摘自《玄奘西游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