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净土宗的三资粮

作者:慧月

内容提要:净宗以往生净土圆成佛道为宗旨,所以,十分重视实践和行持。净宗行持有三大行持又名信、愿、行三资粮。信愿行三资粮如鼎的三个角缺一不可,一而三,三而一;钩锁相连,由信引愿,由愿导行。信根萌动,则愿力行持沛然而出,藕益大师从内在物质方面将信愿行分为两: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信愿是往生净土的指南针;由此信愿,方能执持名号。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自可感生净土。

关健词:信、愿、行、实践、行持、慧行、行行。

一、信

净土法门甚深难测,易行难信佛说《阿弥陀经》里,释尊反复开示,念佛法门是世间难信之法。不仅一般冷冷的信徒,即使深通宗教的大知识家也往往犹疑惑忽视。净土法门,其事虽简而至妙,其理虽近而至深。由于念佛一法佛果地觉,为因地心,全是佛的境界。究其实行,如是境界,虽等觉菩萨,尚不能知其少分,况凡俗之流!所以此法门,完全是靠信心来建立,靠信心来撑持。有了信心,方会生起举动,才会因果圆满,否则佛门虽大,不能度不信之人。所以净业行人一定要具足藕益大师提出的六信一要信自:“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坚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无我一念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1这就是讲,信自即是相信自已的自性本有的常住真心,而不是信肉团之假心,也不是信缘尘分别影事之妄心。此常住真心在时间上坚穷三际,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横遍十方,广大无边。真心具有不变跟随缘二义。不变常随缘,随缘常不变,虽然随形六道,常住真心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太虚微尘国土皆是妙明真心所现的景物,西方极乐世界亦自心所现。吾人虽因妄想执着,真心未能显现,但吾人若能一念回光,发菩提心,求生净土,决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净业行人于此更没有疑惑和忧虑是名信自。二是信他:“信他者,他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2信他相对信自而言,信他有三点:一、释迦如来金口所说的真实无妄。佛具五语: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释尊以无尽大悲,宣说难信易行的法门,拯济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吾人怎么能不信呢?二、信阿弥陀佛实无虚愿,阿弥陀佛因地发心修道,肇起大愿,积功累德,圆成大愿的全过程,具如经典所载,金口所宣,宜应深信。阿弥陀佛现今住持西方极乐世界,摄受十方众生怎会是虚愿呢?三、信十方诸佛的证信与护念就是说十方诸佛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欲令众生,闻彼佛号,发清净心,忆念受持,皈依供养,所有善根至心回向,皆得往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十方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劝诸有情至心信受,护念十方众生,往生净土。吾人能闻这种殊胜的妙法,应该生起难遭之想,应当随诸佛的真实教诲,决定志愿求生净土,灭无疑惑是名信他。三是信因:“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3就是说:净宗乃大乘***之法,其妙因妙果,超情离见,净宗因果原理是以念佛为因,往生成佛为果。以散乱心持念名号,犹如金刚种子播于阿赖耶识中,成为日后成就佛道种子。这就是信因。四信果:“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4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乃阿弥陀佛种智所现,念佛净业所感,吾人心性所现,以不思议心,持不思议名号,生弥陀愿力所成不思议凡圣同居土。妙因妙果,如响答声,由此契入而生深信即是名信果。五是信事:“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5就是说十方无量世界不离当处,只因各自业力感觉相应的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亦在当处,只因吾人心性染浊,无从惑现。若能亲证念佛三昧,方能了达西方净土乃唯心之本具。诚如莲池大师云:“乃知匪离跬步,宝地涌四色之华;不出户庭,金地绕七重之树;处处弥陀说法,时时莲蕊化生:珍禽与庶鸟偕音,琼院共茆堂并彩。”十万亿佛刹并不遥远。六是信理:“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现前介尔一念之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6这就是说信理者即以法界。为理,法界亦即实相、真心、如来藏。藕益大师诠释吾人心性一真法界的全体大用。从体起用,寂照不二,深显净宗深层次的理体,具足华严四法界。那就是[1]、理法界:一念心性即是真如自性,即是法界理体。一切万法皆吾心体,非离万法别有心体。[2]、事法界: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教主阿弥陀佛与菩萨声闻圣众,皆吾人现前一念心性所现之影。心性如镜依正主伴如镜中影像。森罗万象与寂然心体不即不离,能现所现,纯是真心,影虽多种,同为实相。[3]、理事无碍法界:事依理成,理由事显,事相有生灭差别,理体无生灭差别。一切众生颠倒妄想,全是诸佛法身。依性德而起修德,修德的全体即是性德。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西方极乐世界一毛一尘,种种庄严,当体即是阿弥陀佛的妙明真心,即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4]、事事无碍法界: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净心以光明作载体普周十方无量法界,渗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心众生心,如大圆镜与摩尼珠,互渗互摄。譬如一室中有千盏灯,光光互相遍满,重重交相融摄,不相妨碍,事事无碍法界,何可思议。于此信入方为深信这就是信理。具足六信,才是真信,真信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现有许多人,有的肯信事而不肯信理,又有人重理,而不肯信事看不起念佛法门,认为是愚夫愚妇所修的法门。以上这两种人中,后者的病更重莲池大师说:“迷理执事,不虚入品之功。”这就是说,有人虽不信理,但能信极乐是实有,相信念佛可以往生,所以说:“不虚入之功。”只是品位不今而已。反之,如果只是执理而不信事,自身于理虽生浅信,但自心并未开悟,于是就废除了修持,不肯念佛,不愿求生净土。莲池大师批评这类的人说:“执理废事,反受落空之祸。”此处为什么用一个“祸”字。这正如永嘉大师《证道歌》所说:“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灾祸。”执理不信事的人,谈玄说妙,自认高明,理头研究,不去修持,一无所得,因果,故反而不如甚至拨无反能信事的人,世人因根器不同之故,所以见解也不同的人以为:净土是子虚乌有而不信。有人以为:人死一切俱空,安有后世而不信。有人以为:生东生西受苦乐,有,那是偶然得来,那有修因得果之事而不信,有人以为:念佛生西,是骗愚人劝之行善,其实那有此事,释迦骗尽亿万人,单单骗不得我而不信。有人以为:西方佛国,纵使是有,也绝非单凭念几声佛,便会往生而不信。有人以为:人类贪嗔痴利已心太重,若生极乐,依然还是旧性不性改,绝不会立即变成善人而不信。有人以为:此问人类,作恶多端,理应一一受报,今言生极乐国后,便一概不算,一律取消,这与困果律不合,绝无此理而不信,有人以为:十念必生,全属胡说,这样只要所有众生都念十念,就都会往生,地狱也空了。世界也没人类了,世间哪有这样容易事机而不信,有人以为:极乐国国土,及一切房舍器具,数量有限度而往生人数,则源源而来,毫无限度,如此若说不会发生地荒房荒物荒物资荒,便是自相矛盾而不信。有人以为:思衣便得衣,思食便得食,思什么便得什么,不假人力,天然成功,这无异说梦话,骗小孩子而不信。有人以为:极乐国金地莲地,七宝楼阁,不经设计营造,不需工料,便得成就,这是上古神话,太不合科学而不信。像这类疑问,要人类脑海中,真是太多太多,不能尽写,这里因为篇幅所限;也不一一详加解释,总而言之,若执此成见,来推测佛的智慧,就像蚂蚁推测类的国家社会中,种种的复杂的组织和行动,就让它推测一万年,也还是从头错到底,这因为蚂蚁不是人的缘故,反回来说,吾人也不是佛,如何会明白佛的智慧神通呢?即是不明白,就勿庸瞎推测,只要我们相信佛的话去实行,就绝不会错,不会落空若是自以为我是聪明绝顶,绝不受骗,这在智者大师看来,完全是愚笨,是福慧浅薄,所以不能消受这最难得最简捷的法门了。对于《要解》所说六信。能生实信,必生殊胜功德。能信因果,便自然止恶修善。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再能信他。信本师释尊的教诲,阿弥陀佛有大愿,六方佛的证明,于是自然就能信事。信经中的两个有字。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于是发愿求生,老实念佛。这样于六信生起了四信就必能往生了。过一步如能六信具足,其功德更是殊胜,决定往生并品位甚高信愿持名不但是临终往生。若人根器猛利,修持精进,于现生就有不可思议感应。晋代有一穷苦的人生活困难,起厌离心,乃专诚念佛七日,感阿弥陀佛现身说法,当下悟无生法忍,号觉明菩萨《观经》中,韦提希夫人,只是在家妇女,闻经见佛也获无生法忍。可见这个方便法门,普被三根,上至文殊,普贤下至五逆十恶,亦可念佛往生。上智下愚,悉蒙法益。这是希有的事情。又例如有医生能不治之症,当然是良医;五逆十恶就相当于病入膏盲的病人,而持名法门仍可救度,可见阿弥陀佛是大医王。可见净土法门能安下根,甚至恶逆,正是它的殊胜希有之处焉能因它能安下愚而轻视之。

二、愿

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慕极乐。”7对于娑婆世界我们毫无贪恋,愿很重要,所以说金刚非坚愿力更坚。金刚的硬度是非常高的,可以磨毁宝石玻璃,瓷器等,但金刚仍不算最坚唯有愿力才是最坚的。《普贤行愿品》说,人们往生的时候一切诸根,全部败坏了,一切办法都没有了,只是这个愿王不相舍离,可见愿的重要性,愿是铠甲。当我们要出生死,要和生死敌人做一决战的时候,什么是我们的护铠甲,就是愿。藕益大师指出,往生的关键,就是信愿。大师说能不能往生,就看你有没有愿。至于品位高低,那在于念佛的深浅。可见往生的关键就是正信切愿。有了正信有了切愿,乃至十念都可以往生。所以《要解》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要解》又说:“若愿心坚固则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定得生。”愿要是坚固了,你临终能十念,哪怕只是一念,也能往生。《宝王三昧论》说:临终一念可以往生。反过来说:若无信愿会怎样呢?《要解》说:“若无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之人不可不知也。”由上可知我们若不先解决愿这个关键;不在这关键问题下功夫,只是肯念于是在缺一不可的信愿行三资粮中你缺一个。如同香炉吗?所以说念得“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一样也没有得生的理。可见花时间来研究愿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是往生的关键。愿的内容很直接。即是厌离娑婆世界,欣求极乐世界。藕益大师说:“娑婆即自心所惑之秽,而自心秽理应舍离。”娑婆的脏秽,即是我们自心所惑的。既然是自心所惑的那么就好办了;都是我自已生出来的。现在我们不要它了。,岂不是很容易。《要解》说:“极乐即是自心所惑之净,而自心净。理应欣求。”极乐也即是我心本来所惑的。心净就是净土,我自心本净,所以我理当欣求净土。再说:厌离娑婆的厌字是很重要的。有些修行人,未能出苦,就是由于还没生真的厌离心。对于这个世界的苦空,无常、无我认识不深。首先谈苦。人生有种种苦,常说八苦交煎。这八苦即是生、老、病、死、怨憎苦、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苦。8现在先谈生苦。人在做胎儿时,在母腹之中,受寒、受热、受压、受挤,暗无天日,不能自在,分娩时如山夹体,倒立而下,十分痛苦。这是粗提一下生苦。至于年老,耳聋眼花、背腿僵、牙齿脱落,行步艰难,腰酸背痛,浑身是病。也是很苦。例如我爷爷在他九十多岁时,他住在医院里,浑身是说不出的难过。医院的院长说你身体的难受,只是你这样高寿的人才能享受。困为一般的人活不到这个岁数。这说明并且是愈老愈苦。至于病苦,一般都有体会,现在不提。再有死苦,死苦如活牛剥皮,生龟脱壳,像风刀解体,这个苦很是可怕。更可怕的这个死不是只死一回,而是生生死死没有尽期的,其余那就是怨憎会苦。自已碰到的人,总是常常给自已找麻烦。越是可怨憎的人偏偏合在一块了。这就叫怨憎会。爱别离苦,那就是跟谈得来的,有惑情的,彼此相爱的人,偏偏要分离,生离死别,也是苦不可言。再则求不得苦,你要求的,就是没有,自已最希求的,偏偏求不到。末后是五阴炽盛苦。色受想行识,这是五阴。这五样东西,把你缠缚了。使你不能出离。此土是人苦交煎,还有什么可留恋的,故应厌离,其次谈空,一切有为法都是如梦如幻如泡如影。都是虚妄,转眼成空。一切都不真实。例如肥皂泡,五颜六色,光彩夺人目。但一转眼就破灭了。第三是无常佛在世时曾问弟子,人命多长,一个人说人命要旦夕之间。佛摇头说,你不懂得。第二个人说在饭食间。吃一顿饭的时候就没有命了。佛还是摇头说,你也不知“道”。又一个回答说,人命要呼吸间,这口气出了,下口气进不进就不知道。佛说你知“道”了。可见人生真的是无常。今天虽好。明天怎么样很难说呀。第四是无我,哪里有真实的“我”,只是一个肥皂泡。可是世人处处爱这个“我”。贪着钱财,有了财,自已就可以受用。贪色,就是为了快乐。贪名可以荣耀。贪吃可以享口福养身体。贪睡为了安逸。可是他不知道,自身只是个肥皂泡,任你怎么样爱护它,也是保不住的。《要解》续说“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故《妙宗钞》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也即是说厌舍这个秽土,需要舍到究竟彻底,舍到没有可舍之是时为止。你欣慕净土,也要取得彻底,到没有再可取之时为止。恶逆的人不信地狱天堂,认为骗人的,可是在他临终的时候《观经》中说:“地狱众火一时俱至。”他看见地狱了,那里煎炸活人同饼一样,他看见自已就要过油锅,他不敢当这油饼呀。他是真的看见了。他就怕了。这个油锅可真不能去呀。这时他厌离之心达到极点。可是怎么能救我呢?当听到念佛可生极乐世界,就永可免除生死之苦了。这个恶人若是闻而能信,必然一心求救。他这样念阿弥陀佛就与理一心的念佛相同了,以上都是说明取舍到了极点,同不取不舍平等,不是两辙。所以许多老年人,不多求学问,一心求生,老实念,到能成功。因为他们暗合道妙。所谓暗合道妙,就是说不用懂多少玄妙的道理,只是信愿持名就这么念不知不觉就同不取不舍,同理一心平等了。不知不觉自然契合了真如实相。所以这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行者虽不懂玄妙的道理,但能信愿持名,不知不觉就暗合实相了。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就在这里。发愿往生净土,就不能脚踩两只船。若是留恋世间,又想去极乐世界。这个愿就不真实了。所以要往生,就必须具有正信和真实愿。方信里面,我们开始可先信一两样。首先应信因果。如能信事信他,就会发愿。发愿之后就会持名念佛。我们通过实践就更能增加信心。从信事信他,就信量信自。信心一深你的愿就切了。愿切了你就念的更专诚了。信愿如果真有了。乃至十念,决定得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所以我们要在愿上多用心。

三、行

净土宗的最后一个资粮那就是行,持名是横出三界的妙行。别的修行是难行道,而持名是易行道。这就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名以召德。”这个名字,就给你招来了万德。阿弥陀佛名号,称为万德宏名,由于这是万德庄严所成就的佛名。万德不圆满,怎么能成佛。既成了佛,又叫阿弥陀佛,这个阿弥陀佛名号乃是万德所成的。如蜜蜂采集了多种鲜花,酿成了蜜,我们吃了蜜,不要直截吃花粉。我们念佛,同于吃蜜。这是佛采百花之精而成的蜜,我们食蜜即是吃了百花之精。佛的名号就是蜜,这是万德圆满的果实。佛成了佛,成就了名号。所以这个名号就具有万德。你念这个名字,就召来名中的万德。再说几个比喻,例如人们修房子,房上有了师傅,你作他的助手,师傅说我要灰,你就把灰拿给他。他要瓦刀,你就把瓦刀拿给他。他要鎯头,你就把鎯头拿给他。师傅说的都是名字,但依靠名字他就招来所要的物品,说灰就招来灰,说瓦刀就招来瓦刀。所以你念阿弥陀佛就招来阿弥陀佛的无量光寿无量功德。这个名字就这么重要,道绰大师在《安乐集》中,举了两个例子他说人要是被狗咬伤了,有个治法,把虎骨弄热;然后按在被咬的地方按摩,就能治好。但是在得不到虎骨时,就可把自已的手弄热,按在被咬的地方嘴里念老虎来了,老虎来了,也能治好,这不就是名字的作用吗?这就说明了名字能起实际的作用。即是“名以召德。”由于佛陀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名号的功德也就不可思议了。佛陀的功德是我们凡夫所不能想得到的。大家都知道,在佛成道之前,魔来扰乱,可是魔所变的美女到佛前就变得丑陋不堪。又有用种种武器向佛进攻,但∵一切武器到了佛的跟前都停在空中,它的尖端都是莲花。魔就惊奇了,问佛有什么功德,能有这样威力,佛说你要问的功德,地神知道,你问地神。于是地神就出来证明说,这个娑婆世界没有一寸土地,不是佛当年,为了救度众生,舍弃生命而流血的地方。可见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这个德,我们还能理解。至于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的那个德,就要不可思议了。彻底打破无明,这个德怎能思议得到?所以《要解》说:“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又“名号不可思议!所以你敬心念佛,仍能作为成佛的种子,何况执持名号达到一心不乱,哪有不往生极乐世界之理。一旦往生净土,从此不再退转。不退转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到了念不退,念念契理,从容中道,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即一切种智海,亦即如来的果海。那还不成佛呀。念不退是别教初地菩萨和圆教初住菩萨才能证到的境界。往生的人不再堕凡夫地,叫行不退。凡是往生的人都证位不退;可见持名的功德真是真实不可思议,又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是径路,而持名念佛是径中径。《要解》说:“诸经所示净土行,千差万别,如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9观像如《般舟三昧经》里所说专看佛像,这叫观像念佛。观想就是《观经》里所说,“观日水,观佛相好等等十六观这叫想念佛。都是净土的行。还有五悔,是[1]忏悔、[2]劝请、[3]随喜、[4]回向、[5]发愿。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所有这一切修行如果成就了,都能往生净土,但其中有正有助,信愿持名这是正行至于礼拜供养等等都是助行。正助齐修如同众宝俱备,但持名念佛乃宝中之王。所以大势至菩萨又说,我就是以念佛心,入天生忍。”没有靠别的方法,就从这个念的心入无生法忍了。“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10大势至菩萨就在这个娑婆世界,摄受一切的念佛的人,都回归到净土。所以我们念佛,就得到大势至菩萨加持摄受,大势至菩萨又说:“佛问圆通,我无选择。”这表示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但平等不碍差别,若论应机,那念佛就是第一。所以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一句佛号,就把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一齐摄在佛号中了。一齐都清净了。一心专诚念佛,一声接一声。于是念佛的净念自然相继。就是入三摩地的第一圆通之法。这里所说的“三摩地”不是通常的正定,正受,而是楞严大定。它在果性叫做大佛顶,在因性叫做“首楞严。”“首楞严”者叫菩萨。证大佛顶者即是如来。大势至菩萨说,欲入首楞严大定,在一切圆通法门中,念佛法门最为第一。观经云:“欲行彼国,当修三福:一者、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11幽溪大师云:“助行有二:一世间之行,如孝顺父母,行世仁慈,慈心不杀,具诸戒律,一切利生之事,若能回向西方,无非助道之行,二出世之行。如六度万行种种功德,读诵大乘,修诸忏法亦须以回向心而助修之,无非净土行也。更有一微妙助行,当历缘境,处处用心,如见眷属,当作西方法眷想,以净土法门而开导之,令轻爱以一其念,永作将来无生眷属。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嗔。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境缘,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助行也。”王龙舒云:“或为世间一切利益,不拘大小多少,若止以一钱一杯水与人,亦必起念云:“以此善缘回向愿生西方。”常使一念不断,念念在彼,心上品生。”故普劝念佛,还要随缘广修众善,以为助行,皆应回向西方,成就念佛功德。如顺水行船,更加帆橹,其到岸也,不更快乎?但不可别求人天福报,致失往生大利。《要解》说:“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在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中,唯有持名念佛这一个方法能广泛摄受种种根机的众生,上至文殊普贤,下至五逆十恶,都能契合,引导往生,所以说:“收机最广,至于下手最易呢?”人要开始修行,总得开步走从原地迈出第一步。这就是“下手”持名最容易下手。连刚会说话的小孩子都会念阿弥陀佛,可见“下手最易。”由于持名法门这样殊胜,所以“释迦慈尊无问自说。”《阿弥陀经》没有人提问是佛主动对众开示。《要解》就顺吐肝胆,称性赞叹这个持名法门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中最极***。”12这三句话是佛之知见。所以印光大师极赞《要解》说,纵世尊亲作也不能进之。第一句话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什么是方便呢?俗话说方就是方法,便是便利《法华玄义》说:“施方可则日方,善逗机宜日便。”就是说,可以作为标准的行动叫做方,善于启发众生的根器的叫做便。又《大集经》说:“能调众生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这就是说,能调理众生,引导他们归趣到无上正觉,叫做方便。现在《要解》说持名是方便中的经第一,就真实显出持名的殊胜。为什么说第一呢?由于其他大乘的法门多是先悟后修,见道,而后证道。粗浅说来就是看清了路,才能走路就是证道,走到家才是证道,没有看清路就要走,这就叫盲修瞎练与“煮沙作饭。”所以圆教须先悟才能修,至少应有个解悟。于是这下手难了。下手都不容易,不要说证悟了。可是圆教中唯有持名法门下手最易。你只要信愿持名决定往生。再退步说,你纵然信愿持名就决定往生。再退一步说,你纵然信愿,还稍欠缺,但你不是会念佛吗,你念一佛都有无量功德,散称都成不佛种。所以这个下手最容易,得果又极殊胜。所以这是方便中第一方便。第二句是“了义中无上了义。”了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别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其中的了字,也即是了因佛性中的了字。台教主三因佛性。一正因,即“是心是佛。”二缘因,即“是心作佛。”三了因,即“究竟成佛。”《宝积经》说:“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盘,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盘二无分别,是分了义,”又《涅盘经》说:“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维摩经》《宝积经》也都有同样的指示。所以佛教中“四依”非常重要。就是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第三句是“圆教中至极圆教。”释尊一代教化,华严宗把它分为五类,叫做五教即是小始终顿圆。至于天台判教分为藏、通、别、圆四教。对于圆教亦你圆融。所以云顿者,顿极与顿足之义。由于诸法圆融。所以于一法中,可以圆满一切法。一念开悟,就可顿时圆满佛果,所以称为***的法极端殊胜。在《要解》中说,持名一法,是***中最极***。以下《要解》为申明前义,引证了元中峰国师与莲池大师所以说“明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佛。”之语。明珠指传说中的一种宝珠,叫做清水珠。把清水珠投入到一盘污浊的水里,这盆污水就澄清了。这个譬喻,浊水喻我们的乱心,我们在乱心中念一句佛号,佛号就如清水珠。这句佛号投入我们乱心里面,乱心就不得不立刻清净了。所以说:“乱心不得不佛”也即是说,我们的乱心,不得不是佛性。直截了当,不可思议。所以说“念佛即是自心现,”又说“一声佛号一声心,”声声是心,念念即佛。

末后我愿我寿命终时,决定得生极乐,坐宝莲华,登不退地再返娑婆,广度众生,同生西方,满菩提愿。

注释:

1:《净土宗教程》,第270页。魏磊着,宗教文化出版社。

2:《净土宗教程》,第272页。魏磊着,宗教文化出版社。

3:《净土宗教程》,第274页。魏磊着,宗教文化出版社。

4:《净土宗教程》,第275页。魏磊着,宗教文化出版社。

5:《净土宗教程》,第276页。魏磊着,宗教文化出版社。

6:《净土宗教程》,第277页。魏磊着,宗教文化出版社。

7:《中国净土宗大全》第934页。李淼主编,长春出版社出版。

8:《中国净土宗大全》第935页。同上。

9:《中国净土宗大全》第938页。同上。

10:《中国净土宗大全》第939页。同上。

11:《中国净土宗大全》第950页。同上。

12:《中国净土宗大全》第938页。同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