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最初是出自马祖道一的语录,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载,马祖示众云:“道不用修,但莫染污。何为染污?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染污。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为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平凡无圣。”可见,“平常心”是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的,是直了真如本性的无分别智。它不名智而以心为名,因它是恢复了心的本来面目,直接就是本心,是悟入般若空性、心性自然的体现,所以说平常心是道。《五灯会元》卷四载:赵州从谂问南泉普愿:“什么是道!”南泉说:“平常心是道。”故平常心实是圣人见性后随缘起用的一种心态,这个心即有两个层面,平常心体即无染污、无分别、无取舍的,是本来如此,如如不动的,也即是真如实相,众生与佛无差别,悟即是佛,迷即是众生。而平常心用即是由此心体任运而起的一种作用,表现在
日用中俯仰自在,是一种纯真质直的生活。
《五灯会元》第十七卷,唐朝禅师青原惟信说的一段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段话阐释了修禅的三个不同的阶段,这是一种从不了解自然,到对自然的困惑再到完全了解自然的过程,现今我们对社会的认识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也可将这段话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当初参禅时,俗见未破时,“执色者泥色”,“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层,及至参禅有日,俗见已除,悟出诸法皆空的真谛,则“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然而这时又落入“说空者滞空”的偏执,而“滞空”也是一种有,尚不是“毕竟空”。第三层,经过不断否定,达到“毕竟空”的真知,这时,无空无色,亦空亦色,亦俗亦真,非真非俗,由此观照山水,山非山而山,水非水而水。这是一种真正的大彻大悟。
可见,这是我们在修行过程中认识世界、体悟世界本来面目的步骤。这里的第三层阶段其实就是平常心,但平常心同时又包括了第二个阶段,因为观察到现实世界是因缘所生法,所以认知一切法即是苦空、无常、无我的,从而舍弃对外在的贪爱及自体的执着,悟到物物皆如、自他不二的道理,从而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是随缘自在的人生。这个平常心既不是我们的烦恼心、机巧心,也非圣贤们的种种胜见胜解,这颗心应该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染不净,处于中和的状态,就是当下现实之心。故平常心,是指眼前之境就是真心的显现,当下就是真理,不需要到遥远的地方追寻。
在现实社会里,也许是面对太多人生的无奈和困境,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在地位与名利面前,在激烈的竞争之前,很多人无力越过,却又无法排遣内心的压力与不平,于是就挪用这个平常心,以平常心来作为一贴抚慰剂,使自我麻醉,以达到内心暂时平衡。其实这是一种逃避的心态,也是不了解平常心真实内涵的消极人生。仔细分析这种人的心态不外乎二种情形:一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当别人打阿Q一个巴掌,阿Q无力还击,但在面子上又说不过去,于是就自嘲道:“是儿子打老子!”这就是自我欺骗,明明是别人打了自己一巴掌,却说是儿子打老子,以歪曲现实作为达到目的心理平衡的状态,其实内心是非常脆弱的。第二种是驼鸟作法,当一个猎人在追一只驼鸟时,它跑得慢,再怎么样也是要被逮到的,于是它就干脆不跑了,扎在原地不动,就当成没看见好了。这就是现实社会里很多人的作法,别人当了局长,心里虽有不平,但关键是我不认识,关我什么事,有什么可羡慕的,也就无所谓了。要是身边熟悉的人,两人一起长大的,他当了局长,心理就不平,凭什么就让他当呢,我就不行,我还是一个普通人,就我没出息吗?可又没办法,怎么办呢?就当成不认识他算了。这两种情况其实都是心里不平,但没有办法逃避,只能无视现实,自我麻醉罢了!
所以世人的所谓平常心是无视现实,以麻醉的心态来安抚自己,与马祖道一的“平常心是道”是截然不同的。马祖的平常心是超越是非、洞察世间诸法实相之上,认识到世间一切都是没有自性的,没有永恒不变的,是无常的,无我的空性,所以建立在对空性的深刻认识上,正视现实的基础上一种积极的心态。以智慧来面对人生种种,就会心地安然,于迁变的世界与人事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以不变应万变,静观世界,而不变随缘。如果明了事物的真相,那么在纷纭的世界中处事就不会患得患失,上台靠能力,下台靠智慧,顺自己的能力与智慧来处事,这才是掌握了平常心的实质所在。当今社会上很多人在高高的位次上下来了,从过去的前呼后拥、一掷千金的热闹生活中猛然冷落下来,生活上实在适应不过来,心里也接受不了,于是就失落、苦恼,脾气暴躁,迁怒家人,无所适从。其实他们是不懂世间的缘起性与无自性,世间万事假如都是永恒不变的,社会又怎么有进步有发展呢?就好像昙花哪怕只有一时之灿烂,只因把最美留给人间,所以也在所不惜,心尽所愿。故凡事要做得自然,不管在哪一个平台上只要尽自己所能了,无论何时何境,都会心安理得,没有遗憾!
所以握有一颗平常心,就是充满了禅意的人生。禅的智慧是贯彻到平淡、凡俗的生活中,融成一体,使生活具有了不平淡、不凡俗的价值,使人们断掉妄念,摆脱烦恼,体验凡俗中的崇高、愉悦、安适。禅的智慧寓神圣于凡俗,化凡俗为神圣,不执定过去,消解物欲追逐等苦缘,当下得到生活的充实和生命的自由。
黄龙慧开禅师在《无门颂》中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一种多么自在随意的人生!世人何不去多去体会呢!若能体验到生活的真谛,那就是拥有一颗真实的平常心!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