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唯识与功能主义(三篇)
越尘居士(二麻子)
一、学佛理时,中观与唯识能不能不打架?
麻子每看到学中观与学唯识的人争起来就头大。然而这种争论似乎是有“传承”的,至少已争了千百年了,论坛上每每烽火重起,双方争个不休,甚至争出火来。依麻子看法,这争论其实有好几类。
对于双方都是没真明白自他宗见的学人,这争论很大程度上是鸡同鸭讲,双方都在同风车──自己心目中的敌人──自己以为的对方错见──奋勇战斗。另一类是古德前贤成就者们的争论,有位网友(麻子忘了名字)说的好:古德只是在争用哪种方式能更准确地表达真如。但依麻子想法,成就者们是争用哪种方式能令闻法的学人更少粘在串习的执着上。但倘若争论本身已构成问题,麻子建议试试如下的俗义系统,看看能不能少打些架。
1、功能与名相
“功能”或“作用”是各宗共许的。这也就是显现:大量因缘和合而成表现在我们面前的事物。这里没有什么“体”,所有的显现都是相互依赖,变迁无常的。然而,完全严格地按显现来讲话在文字语言思考上很麻烦,甚至不可能。因为世上没有简单重复的显现,事物全是不同的,要对每件事都详细描述其功能或作用的细节,人类大概没能力做到。于是,就有了归类和名相。
就是对具有某些相似功能作用的事物,给出个名字。比如,对不大不小,用来盛水拿来喝的家伙,起了个名字叫杯子。然而用久了,人成了习惯,不用来盛水喝的“杯子”仍被称为杯子,好象有了独立存在性了。严格地讲,扣着的“杯子”不应被叫做杯子,因其不具应有的功能。手有时可称杯子,当你用手接水喝时。而不扣的杯子,有时还可能应称“尿壶”──如果因缘使它显现这功能的话。嘻嘻。
复习这段功能主义是为提醒大家及自己,当我们说到用到某名称的时候,我们其实说的是一些对应的功能和作用,而不是件什么有自性的东西。而且,无论什么名相的东西,都是借功能作用才能显现其相对“存在”,离功能作用,无论什么,都谈不到存在。
2、因果与相似相续
因缘显现是变化的,说得俗点,我们觉得这些变化是“连续”的,就是相续。但这相续不真实,佛法专门起了个名:相似相续。怎么个相似法,数学背景好的同修可能熟悉这个函数:在有理点定为1,在无理点无定义。这个函数眼看好象是连续的,实际不连续。又有点象电影,看上去人是连续动的,其实是一堆分立画面。然而,只要还没深入实证空性前,凡夫体会不到这个“相似”,只能体会到“相续”。下面就简称相续了。
因缘果法就是这样的相续成的一张大网。网上的任一点,都是过去因缘影响下的现在因缘和合,同时也是将来因缘和合的预备条件。用名相说,“过去因”的“果”同时是“将来果”的“因”。这里,“因”与“缘”未加区别,因为这区别在我们这个问题里并不涉及本质。简单说,因果,实际就是一大堆复杂的相续不断。这些相续可能有“明显”的载体,比如从种豆到结豆,有颗豆苗做载体。但也可没有什么明显的别的载体,比如电磁波的传播。甚至有些相续过程是没法观测到的,这时谈什么载体完全没有意义。但因缘法就是无常,相续从观察不到转到能观察到,或反之都是随时可发生的。比如,一人藏你身后,你不知道,没观察到。但他突然拍你一下吓你一跳时,当然这就观察到了。
3、功能主义用到相续上的实例
一堆相续的念头加上能直接控制的四大等功能作用,起个名字就叫“我”。
跟我相似但我直接控制不了的念头等,叫“其他有情”。
我直接控制不了的四大等,叫“依报”“山河大地”等。
嘻嘻,很无聊呀,再看。。。。
一堆分别,认识等功能,起名“六识”。执持主客差别这种功能,起名“七识”。其他的,通名“八识”。可不可以呀?
明显可观察到的相续,起名“现行”,或按新唯识派的名称,叫“明流”;观察不到的相续,起名“种子”,或“暗流”。
当观察不到的相续转成了能观察到的时候,就说“种子转现行”,或称“显”。每一时刻的现行,都有一部份其后(相)续是观察不到的,叫“现行生种子”,或称“隐”。嘻嘻,没什么不可以吧?
4、一堆多余的罗嗦。。。
“中观不许阿赖耶”这话什么意思?不许,阿赖耶就没有了?这是鸡同鸭讲了。
中观的不许阿赖耶是说,不建立这个名相,事情也能说通说明白。当然,要说得烦些,难懂些才行。嘻嘻。并不是说,唯识用阿赖耶所表述的功能也没有了,或中观也不承认了。
唯识讲阿赖耶,就是“有”阿赖耶?尽管我们大家都喊阿赖耶种子等也性空,但不免心底下藏点“有”这东西的私见。这是我们学人自己的错误,与唯识学说无关。不信,请翻翻讲唯识的经论等,几乎每本开头处都有三五句话,原文麻子没背过,意思就是讲功能主义──依功能作用显现等而立六七八识等名相!名相只是功能作用的缩写符号,并无其他。
所以,中观唯识等说,均能善巧安立因果法则无违性空。不过,麻子知道自己这通罗嗦废话的“因果”,大概是要受唯识中观两宗的佛友同时痛骂了。。。
好在也是性空,嘿嘿。
二、功能主义、下象棋和学唯识
有言在前,麻子这贴是写给非专门学唯识的佛友们看着玩的。唯识家别说麻子的话自经论里没出处。嘻嘻。
唯识与中观是佛门两宝,不学点是不行的!真学起来呢,也实在不容易。碰到多次有佛友来问,七识是什么,八识是什么。。。弄得麻子怎么也说不明白,老有鸡同鸭讲之感。就想到了认识论的一小点问题:功能主义。
我们一般认识世界时,用的方法是:这是XX(名相),有YYYY等作用(功能)。习惯了,就非如此不可。偏偏唯识从根本上就用的不是这法子。实际上,认识事物并非只有这一种方式。比如下象棋,车马炮将士象,各有作用,两人就对杀起来。但是,不巧,棋子丢了一枚,比如车,怎么办,不下了?容易,手边拣一小石头,说,这是红车,摆上照下不误。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你只要给予适当的功能:直走,吃子,小石头就是车!所以,事物是反过来的,一组功能,起个名字,就是什么东西了,其实不是东西,故名东西。
又有人问了,虽说是功能,也总得有个载体吧,比方小石头。不见得!大师们下盲棋时,根本不用。有个棋子石头之类,只是方便,用以代表一组功能。大师用脑中的棋子,仅是名相而已,用只是为了思考方便。不用名相行不行?不是不行,但有时会麻烦些,有时虽更简洁,却没法对别人说出来了。这方便也极重要,很多东西是因为创立了新的方便,人们才能更容易更深入了解。不过要是被名相框死,嘻嘻,那可真犯不上了。近代数学就是用了功能主义,建立了公理化体系,才得大步进展。当然,功能主义绝不是万能的,数学进展已证明这点。所以用在学唯识上也不会是万能的。但总是添些方便吧。
再去看看唯识经论,有那里是讲某某是什么的?只是讲功能。
切记,实在用不着去找什么载体,嘻嘻。
这功能是实还是如幻?就不用麻子多嘴了。讲认识论,怎么说都没离俗义。
三、新旧种子,相似相续,因缘和合
说“八识别具先天本有的种子”其实是源于凡夫大脑对“无始”的有限化。无始即无本,“先天”是个非量。究其来源深远不可得,方便称“本有”。如此而已。决不能是像个“生下来时带的”那样的本有,在此争个天昏地暗实在犯不上。
将种子用无明,因缘法等代换,这问题一样可以摆出来。不过,嘻嘻,还是算了吧。
这个“本有”种子的问题,在麻子看来,关键不在无始本有什么的。因为同样的问题也可问中观师,“因缘”最初怎么来的?不过这问题完全等价于问无明从哪里来,圆觉经早答了,经里不是用什么先天,本有来描述这个问题,而是用“如幻”。
对种子分别新旧也是个麻烦,麻子看来,这个麻烦是来源于这个解释里,大家下意识就将旧种生现行,现行生新种这两步给“离散化”了。麻子私下开玩笑时说,这象踏脚踏车,一上一下的。若体会到这个过程是“连续”的,当然这个连续是说相似相续,问题就没了。种子,不过是相续之“隐”,现行不过是相续之“显”。
相续由“隐”转到“显”,一定有别的因缘搀进来,叫“种子遇缘生现行”了。嘻嘻。可是若将这个相续过程离散化了,就出来一堆问题,如藏兄所问。所以,对这个脚踏车表述方式,麻子相当不喜欢。这方式或许在古时方便大于招来的麻烦,在现代却实在有点太麻烦了。
另一个问题是阿赖耶识是别还是共的问题。说阿赖耶识是“众生个个别有”不能说是错的,但一定要看明白这里说的是众生──未能超越能所二元对立之凡夫。并不应该将此说法增益到阿赖耶识是个个独立的“存在”──自性有。阿赖耶的相对独立性其实就是众生执着,依佛法修证破执时,这个独立性就显现出非真了。如果硬将此凡夫位所显的相对独立性绝对化,就会有慕藏兄指出的问题。既是在凡夫位考究,若讲阿赖耶识的独立性绝对化了,也会有很多困难。请看下面的例子:
比如庆典上鸣礼炮三响。一万人看是三响,十万人看也是三响。借电视转播,百万十亿人看还是三响。不仅仅人看如此,狗看也是三响。尽管每人及狗等所见(个体体验)这三响可以有所不同,三响却是不会变成一响或五响的。比如狗,可以测量起神经脉动,依然是三次。录相重放,三年后叫个人或猫来看,还是三响。若说一切前后见此的众生每个阿赖耶识里种子都是如此配合好了的,嘻嘻,不是不能说,只是很难令人信了。有点象当年地心说要解释各种行星天象,就一个个地添加“本轮”。说是能说,不过一比日心说,就没人信了。象上述现象,直接的解释,就是因缘和合所成,每众生不过是在这因缘和合(共业)里,体会与自己相关联那个方面(别业)。何必每众生都要在自己的阿赖耶识里copy(编按:copy意为“复制”、“拷贝”)一份种子?
所以,唯识讲众生个个自有相互独立的阿赖耶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决不可以绝对化。
中观唯识都是圣教,但都不是“全能武器”。若是,就不需要别的了。二者都是对真理真如的引导与表述,也都还不是真如本身(当然也没离),如同标月之指。这指就各有所用,有方便的地方,就有不方便的地方,指望一项理论体系就包打天下并将之绝对化其实挺给自己找麻烦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