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大乘百法明门论研究(十二)∵∵∵∵∵∵作者:智果

本文:

∵∵∵∵(承上期)

遍行心所有五,上一讲次已说其二,即作意与触,今继续研究第三种为「受」心所。

三受-就是领纳感受。这与前面所说的「触」心所,有次第生起的关系,即因为「触」

,能令心、心所触境,其结果便引生「受」。以下仍分两点研究。

(1)受之体性-蕅祖百法直解云:「领纳顺、违、非顺非违境相,以为体性。」上文

中所谓「境相」,是说一切境界都是心、心所所变之相状,故名「境相」。「受」心所之亲

作用就是领纳。其所领纳之境相虽多,可归纳为三,即顺境(可爱乐者)、违境(不可爱乐

者)、非顺非违境(平平凡凡者)。

(2)受之业用-直解云:「起於欲合、欲离、欲不合不离之爱,以为业用。」是说「

受」心所之疏作用是「起爱」,(「爱」之一字,实亦包括不爱、非爱非不爱在内)。又分

三种:

1.欲合之爱-当我们领纳顺境时,会生起贪染之心、喜悦之情绪与愉快之感受(乐受

、喜受),遂想要与它永远和合。此「欲合之爱」,即由乐受、喜受所生起。

2.欲离之爱-当我们领纳违境时,会生起憎恶之心、忧愁之情绪与逼迫之感受(苦受

、忧受),遂想要与它远离。此「欲离之爱」,即由苦受、忧受所生起。

3.欲不合不离之爱-当我们领纳非顺非违境时,即无法激起昂扬、兴奋的心理,也不

能引生悲伤、憎恶的情绪,只是生起一种平平淡淡的感受(舍受),既不想与它和合,也不

想与它舍离。此「欲不合不离之爱」,即由舍受所生起。

总之:受心所,相当於心理学上的「情绪」,吾人的心情变化多端,如丝之千头万绪,

而心绪之好坏,则完全依赖外在环境之美满、顺利与否来决定!吾人心绪虽如乱丝无头,但

归纳而言,不外上述的苦、乐、忧、喜、舍等五受。

四想-先请看「想」字,其上为「相」,即是境相;其下是心,即是心念。当能缘心对

所缘境,攀缘过後,在心中留下印象,此印象常常浮现於心上,这就是「想」。以下仍分两

点研究。

(1)想之体性-直解云:「於境取像,以为体性。」是说「想」心所之亲作用是对於

境相,分别其差别相状,如高下粗细、长短方圆等差别相,在内心先有个概念,此即是「想

」。换言之,「想」就是一种认识的心理。

(2)想之业用-直解云:「施设种种名言,以为业用。」是说想心所之疏作用,即是

在所认识的境相上,安置设立种种名称、言语。当知世间森罗万象,本无名言,後来之所以

有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等名言,都是经过想心所的认识、联想、分析、综合之後,才施设上

去的。如果没有「想」心所的认识、分析等,则世间万物之名言,即将无从安立,而吾人亦

无有开口说话的余地了!想心所之重要可知!

婆沙七十四云:「受能发起爱诤根本,想能发起见诤根本。」首先研究上句,是说:「

受」能起「爱」,而贪爱为烦恼之首,因此「受」遂成为烦恼之根源!因为一般凡夫,日常

之所受,无非是五欲六尘,为了五欲六尘的享受,国与国诤,王与王诤,民与民诤,乃至父

子兄弟辗转共诤!一部世界史,没有一页不是记载由贪欲、争斗所留下的血腥与创伤!八大

人觉亦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可见世间的一切忧患苦痛,悉起源於爱欲

,爱欲若绝,忧患立即止息!可是「爱欲」却另有其原动力,若能解决其原动力,爱欲自然

断绝!爱欲之动力为何?就是「受」!故曰:「受能发起爱诤根本」!今研究百法,若能透

视「受」心所的本质,二六时中,检点所受为何物,而不为烦恼所转,即能度一切苦厄!反

之,若放纵五欲享受,贪染世乐,则祸患即源源不断矣!

其次研究下句:「想能发起见诤根本」,是说:「想」的特性为「取像」,即分别客观

境界的差别相。可是由於世间众生,在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想像上的错谬,故其思想、见解

,往往都颠倒不正确的,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每个人的见解都是坚

固的、顽强的,谁也不肯舍己见而从他见,因此,此一思想与彼一思想之间,常常的要发生

冲突、斗争,谁也不承认自己的见解错误!古印度的九十六种外道,即经常作思想上的斗争

,甚至因思想而发生械斗!而这种邪知倒见,却起源於「想」心所,依着妄想分别,能令众

生背觉合尘,趋向生死!

总之:受想的过患十分严重,因此在百法中,特别开出「灭受想定」(又称「灭尽定」

),就是用来克制受想的活动,行者苟能依教奉行,止息受想劳虑,生死即可了脱,涅盘即

可证得!

五思-就是思虑。平素常把「思想」二字连在一起,以为思即是想,想即是思,其实依

唯识学上的解释,思是思,想是想,不可混为一谈!

「思」是支配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原动力,何以呢?依唯识言,思有三种:

1.审虑思-在内心筹画、度量此事应不应做。

2.决定思-审虑之後,决定此事应做。

3.动发思-既然心意已决,遂发动身、口去造业。

此三种思,前二种属於意业,後一种属於身口二业。由是可知:思心所之威力甚大!不

但能发动意业去思虑、抉择,又能发动身口去造善恶业!思心所可谓是身口意三业的总指挥

!以下再分两点研究。

(一)思之体性-直解云:「令心造作,以为体性。」即思心所的亲作用为能令心王、

心所去作筹谋、计虑等行为。或喻「思」如磁石,磁石能令铁块造作,而思则能支配心心所

,令心心所造作。

(二)思之业用-直解云:「於善恶无记之事役心,以为业用。」即思心所之疏作用为

主使、鼓动吾人之心心所,对着善事造作善业,对着恶事造作恶业,对着无记事造作无记业

思心所与心理学的「意志」相似。依心理学言:所谓「意志」是一种支配我们从事於有

目的之活动的能力。藉着意志力,可以使我们的想法、愿望,付诸实现!譬如:你渴望在学

校里,获得更好的成绩,那麽即使你内心想去游泳,你也会将它克服而埋首於书本上。所以

心理学家以为「意志」是推动宇宙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意志之力量强大,故曰与思心所相似

思心所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平素应当要多运用思,要慎思,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说:「

君子有九思」,大意是说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乃在於他遇事时,都能运用思考,孔子藉此勉

励大家要多运用「思」来指导人生,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像行屍走肉一般,醉生梦死

的过日子!

∵∵∵∵至於佛家,特别重视三慧的修学,所谓「闻思修」,思居其中,意思是说:听闻正法之

後,一定要经过思维参究,而思维参究乃是为了依教奉行,三者互相关连,而以「思」为中

心!闻而不思,虽闻亦是枉然!不思而行,虽行亦是盲修瞎练!思心所之重要可知矣!

五种遍行心所大致介绍如上。

∵∵∵∵(图於此处)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

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

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

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

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