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大乘百法明门论研究(二九)作者:智果
本文:
五诳—就是欺诳,俱舍论二十一卷云:「诳,谓惑他。」就是说以妄诞不实的言语、行
为,自欺欺人,迷惑众生,谓之「诳」。今进一步研究其人心理,何以要自欺欺人,对人行
诈?百法直解云:「为获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矫」,就是「伪装」之义;「诡
」是「奇特怪异」之义。是说:一个人之所以自欺欺人的原因是为了获得名闻利养,所以就
伪装出一幅有道德、有学问的模样,以荒谬怪诞的言行来迷惑人,谓之「诳」。亦即所谓「
内浊外清」之义—内心污秽浊恶,充满贪痴烦恼,可是外表却装扮成清高廉洁,道貌岸然,
未得言得,无戒言戒,此即是「诳」者之最佳写照!以上略说「诳」之体性已竟。
以下再说明「诳」之业用。百法直解云:「能障不诳,邪命为业。」即「诳」之业用有
二:
(1)能障不诳—「不诳」是依无贪、无痴善根所建立的善法。不诳,即是一种务实、
踏实、平实的作风,说真话,做真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以黑为白,不指驴为马,不
自欺,也不欺人!
(2)邪命—谓一个诡谲矫诈之人,多以从事不当,不合法的事业,来谋取生活之所需
,以维持自己生命之延续,谓之「邪命」。
「邪命」,即拣别不是「正命」(以正当之职业活命)。无论是在家、出家,都不能不
生活,其衣食住行等一切经济生活,如果是以正当的手段获得的,就称为「正命」。从事正
常的经济生活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大部分的罪恶,都是从不正常的经济生活而来!在家人的
「正命」,不但是要从事国家法律所许可的职业,而且还要从事不违背正法的工作。(凡能
摧破恶不善法,令众生了生死者,谓之正法)。若以杀生(如屠户,猎户等)、偷盗、邪淫
(如设立妓院等风月场所)、妄语(以欺骗为生的职业)、饮酒(如设立酒廊等)为职业的
,在佛法中名为「不律仪」,是为「邪命」,彼能障碍吾人在佛法上的进修!若是出家众的
正命,衣佛制言,即是乞食,或依信众布施而生存者,是为「正命」,如以卜算吉凶,呼召
鬼神等,骗取信施,即是「邪命」。依佛法言,有四种邪命,五种邪命之分别,今略述於後
:
1四邪命食—谓诸比丘,当以乞食清净自活,不应以下口、仰口、方口、维口,四种邪
命之食,以自活命也。
「下口食」谓种植田园,和合汤药,以求衣食而自活命。
「仰口食」谓仰观星宿,日月风雨,以求衣食而自活命。
「方口食」谓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以自活命。
「维口食」谓学种种咒术,卜算吉凶,以求衣食而自活命。
以上四种,皆邪心求利,以活身命,故名四邪命食。
2五种邪命—谓以此五种邪法,用求利养而自活命,为比丘者,当深戒之。
一诈现异相—谓诸比丘,违佛正教,於世俗人前,诈现奇特之相,如不食五榖,卧刺
投灰,诸奇特事,冀人信仰,以求利养,是为邪命。
二自说功德—谓诸比丘,以辩口利词,抑人扬己,自逞功能,令所见者,心生信敬,
以求利养,是为邪命。
三占相吉凶—谓诸比丘,攻学异术,卜命相形,讲谈吉凶,以求利养,是为邪命。
四高声现威—谓诸比丘,大语高声,诈现威仪,令人畏敬,以求利养,是为邪命。
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谓诸比丘,於彼得利,则於此称说;於此得利,则於彼称说
,令人动心,以求利养,是为邪命。
以上五种,亦皆邪心取利,以自活命,故名五邪命。
四邪命,偏於口业;五邪命则通於三业。然而只要是「邪命」,必由「诳」(心怀异谋
)所生。由於欺诳诡诈之心,违背本性,远离正法,故必招感无量的罪业,引来无尽的生死
,永世不得解脱!
诳心之过咎既如此重大,行者当如何对治之?前面说过,即以「不诳」善法对治之,然
其实际下手处如何?今试就三业分析之:
1行动唯求平常—平常即是道,道在日用平常之中,吾人平素行动,应力求平稳平凡,
不突现奇相,不装模作样!
2言语唯求平实—论语述而篇载,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平素的言论教化,多半偏重
於实际生活、伦理道德方面,都是一些做人的规矩,处世的道理。从来不谈论怪异荒诞之事
,好勇斗力之事,悖乱败德之事和鬼神迷信之事:吾人之言语当以此为准则。
3内心唯求平静—心为一身之主,言行均受其指挥。要求言行平常平实,必先求其内心
平静!人心如水,唯有平静始能照物。唯有照明事物,始能辨别是非善恶,而後正确指挥言
行,如此则於人於己,均有利无害!然欲求内心平静,必须格除物欲,衣食住行,但生活所
带之外,不再过分贪求,贪求便是多欲,多欲是烦恼之根本,痛苦之根源,一切纷争扰攘之
所由生!唯有安分,淡泊、守道,知足,才是内心平静,智慧朗照之操纵变因!
衡诸今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以佛法言,正是末法时期,法弱魔强!心怀奸许,诈
现有德之模样,图谋不轨,从事邪命自活,自害害他者,可谓为数不少!众生迷惑颠倒,不
明是非善恶,实为可怜悯者!为今之计,弘扬佛法,唯有从平常、平实,平静处下手,不掉
弄玄虚,不好奇惊怪,庶可化诳心为菩提,转邪命为正命,令身口意三业皆顺於正法,而後
求念佛一心,带业往生,光明的前途,方指日可待也!
最後再略辨假实—百法直解云:「此亦贪痴一分为体。」说此诳心,和前面一条烦恼「
覆藏」相同,也是以贪痴一分为体,何以故?为获利誉,从事邪命,即是贪义。昧於谛理,
矫现有德,即是痴义!
以上略述「诳」之一法已竟。
第206期∵79年7,8月发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