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大乘百法明门论研究(三十九)∵∵∵∵∵∵∵∵∵∵∵∵∵∵∵∵∵∵∵∵∵∵∵∵∵∵∵∵∵∵∵∵∵∵∵∵作者:智果

本文: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

,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十四无常,

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

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五位百法,今续研第四位,叫「心不相应行法」,此意云何?今分三段说明:

∵∵∵∵(一)心——指「得」及「命根」等二十四种法,皆不离心故。何谓也?即此二十四种

法,虽藉前三位「心、心所、色」才能建立,但是其中之「色法」是心、心所所现的影子,

而「心所」又是与心相应,所以「得」等二十四种法,亦总不离心也,皆随心左右,皆依心

转变,故特别点出「心」字。

∵∵∵∵(二)不相应——先说「相应」义,「相应」是和谐顺从,互相呼应,不相违背之义。

如函(杯)与盖(覆於杯上者)之相称,函大盖亦大,函小盖亦小,谓之「相应」。又如心

与心所之相应,可知。

∵∵∵∵今此二十四种法,何以叫「不相应」?具三义故。

∵∵∵∵∵∵∵∵1∵非能缘故,不与心、心所相应;即心心所能缘虑,此二十四种法,不能缘虑,

∵∵∵∵∵∵∵∵∵∵不相应。

∵∵∵∵∵∵∵∵2∵非质碍故,不与色法相应;即色法有质碍,此二十四种法无有质碍,故不相应

∵∵∵∵∵∵∵∵3∵有生灭故,不与无为法相应;即无为法不生不灭,此二十四种法,有生有灭,

∵∵∵∵∵∵∵∵∵∵不相应。

∵∵∵∵(三)行——是迁流变化、生灭不已之义。属五蕴法中的「行蕴」所摄。然「行蕴」又

分二种:

∵∵∵∵∵∵∵∵1∵相应行,谓与心王相应之行蕴,即指五十一心所中,除去受、想,其余四十九

∵∵∵∵∵∵∵∵∵∵心所,皆名「相应行」,与心相应故。

∵∵∵∵∵∵∵∵2∵不相应行,即指「得」等二十四种法,其不相应义,如上述可知。

∵∵∵∵不论相应行或不相应行,以上七十三法,都是行蕴所摄,都是迁流变化、生灭无常之有

为法,故特别点出「行」字。

∵∵∵∵不相应行,小乘家立十四种(即得、非得、同分、无想果、无想定、灭尽定、命根、生

、住、异、灭、名身、句身、文身。)且皆执为实有;大乘家则假立二十四种,且皆非识外

实有之法。故成唯识论卷一云:「不相应行,亦非实有;所以者何?得、非得等,非如色心

及诸心所,体相可得;非异色心及诸心所,作用可得。由此故知,定非实有,但依色等,分

位假立。」

∵∵∵∵总之:此二十四种法与前三位,非一非异:

∵∵∵∵非一——前三位有体相,此二十四法无体相,故曰「非一」。

∵∵∵∵非异——此二十四法虽是无体相之假法,却有作用显现出来,但是此作用并未离开前三

位之作用,故曰「非异」。

∵∵∵∵此二十四种法,既依前三位建立,自己并无体相可得,故曰:「分位假法」。譬如波依

水建立,波并未离开水,波是假法,水是实法,波之与水,亦非一非异。(按五位百法,就

前四位言,前三位是实法,第四位是假法。)

∵∵∵∵以上总说「心不和应行法」名义已竟。以下即逐条说明之:

∵∵∵∵一、得——百法直解云:「依一切法造作成就假立。」亦即「得」就是「成就不失」之

义,依有情众生身口意之造作,所成就诸法,尚未消灭破坏之前,谓之「得」。「得」之一

法,不离能所,如说「得钱」,约能得之人言,是心、心所,约所得之钱言,是色法。「得

」之一法,虽不是色法(钱),也不是心法(心、心所),但也离不开色法、心法。唯有色

法或心法,皆建立不起「得」来,故曰:得之一法,乃是依心、心所、色三法之上假立之法

∵∵∵∵「得」之一法,虽依三法假立,然重要之点,却在依心转变!兹举淮男子人间训上所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例说明之,彼谓: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

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

不能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入塞,丁壮者控弦而战,塞上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

,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由此故事可知:大自然生生不息,迁流不已,一件事情之发生,是得或失?是吉或凶?

是穷或通?是消或长?刹那变化,曾无一定!因为得失吉凶,穷通消长,根本就是假立之法

,随心转变,没有一定!

∵∵∵∵丢了一匹马,人人以为「失」,唯塞翁以为「得」。

∵∵∵∵来了一群马,人人以为「得」,唯塞翁以为「失」。

∵∵∵∵断了一条腿,人人以为「失」,唯塞翁以为「得」。

…………………………

∵∵∵∵其实,得失祸福,纯粹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状态!其道理幽隐微细,深不可测!岂可以一

时之表相而妄下判断!古书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切有为法,失未必是失,得亦

未必是得,此失而彼得,此得而彼失!研究至此,吾人何必介意於得失祸福之假法,而悲欢

忧喜,反覆无常呢!

∵∵∵∵二、命根——即生命之根本。众生生命之根本为谁?一般都是说第八识。此说虽然不错

,但若更仔细地说,应指「亲生第八识之名言种子」。但此名言种子,是个羸劣之无记种子

,自己无力亲生自果,必须藉着先世善恶业所薰成之善恶业种子(简称为「业种子」)的帮

助,这羸劣的第八识名言种子,方能生起第八识现行果来。

∵∵∵∵依一般言,第八现行识有维繁吾人之色心,在此一期之生命当中,令色身不烂不坏之功

能。但若更正确地说,第八现行识之所以能维系色身,令不散坏,还是由於「亲生第八识之

名言种子」的关系。依唯识论言,第八识自种有二功用:

∵∵∵∵(一)生识用——即能亲生第八识现行果之作用。

∵∵∵∵(二)住识用——即令第八现行识维系执持色身不烂不坏之作用。

∵∵∵∵今取第八识自种有「住识用」,故名为「命根」。(不取「生识用」,名为「命根」。

)蕅祖百法直解云:「依於色心连持不断」假立「命根」一法。此即约第八识自种有「住识

用」来立说的。

∵∵∵∵相宗纲要命根细辨载,问曰:「由现行识。任持身故,身不烂坏,是则持身功能在现行

识,今何不名现行识为命根,而名种子为命根乎?」答曰:「现行本识,由种力故,方能生

起;由种力故,缘三种境;由种力故,任持五根。是故现行不能名为命根,以非根本故也。

」譬如:树木之枝干花果,不可名为树之根本;树种子,方可名为树之根本。

∵∵∵∵或曰:第八识现行既有维系色身不烂不坏之功能,那麽它能维系多久呢?

∵∵∵∵答曰∵1首先当知:第八识是随吾人先世善恶业力之牵引,而於三界六道中。轮回不停

。第八识自无始以来,即投胎易壳,不得久留一所。

∵∵∵∵∵∵∵∵2∵其次当知:若吾人先世所造业力强,能令第八识维系此一根身长久,寿命亦因

此而长久。反之,吾人先世所造业力弱,能令第八识维系此一根身短暂,寿命亦因此而短暂

。一旦第八识酬业完了,即离开根身。再随另一种善恶业力,六道轮回去也!

补白:

∵∵∵∵∵净土诗

∵∵∵∵∵∵∵∵∵明珠百八循环转

∵∵∵∵∵∵∵∵∵无数祥光舌底申

∵∵∵∵∵∵∵∵∵一句弥陀静听真

∵∵∵∵∵∵∵∵∵声声唤醒本来人∵∵∵∵∵∵——比丘尼量海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