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世亲菩萨∵造

窥基大师∵解

智敏***∵讲

思考题

(共11讲,计43题)

1.释论题。

2.论首置“如世尊言”,何故?

3.问有几种?

4.一切法略有几种?哪几种?

5.何谓心法?心法有几义?

6.何谓心所法?具何义故称心所法?

7.相应之义有几?一一述之。

8.何谓色法?

9.何谓有对色无对色?

10.何谓不相应行法?

11.何谓无为法?

12.五位的次第是如何排列的?

13.心法有几?各说明之。

14.末那识华言意识,云何圣教但立意名?

15.何谓阿赖耶识?

16.何谓遍行?遍行有几?有哪几法?

17.何谓别境?别境有几?其法云何?

18.何谓善十一心所?云何称善?

19.惭愧二心所中,依自法力,依世间力云何?

20.信等亦有防修功能,何不依此立不放逸?

21.舍有几种?试具述之。

22.不善即无瞋一分,云何别立?

23.十根本惑何者俱生,何者分别起?

24.仔细分析“信者,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rdquo

25.何谓随烦恼?随烦恼有几?一一分述之。

26.何谓不定法?云何称不定?

27.不定法有几?具体是什么?各有体性否?

28.色法有几?色法何义?

29.论曰“有质碍之色,有颜色之色。”前色是否即是后色?

30.无表色以何为体?何以名色?

31.何谓定自在所生色?

32.何谓不相应行法?此有几种?

33.何谓三乘五性?

34.何谓无为法?无为法有几?

35.何谓无我?无我有几?

36.第四禅不动、灭受想都是定,云何说是无为?

37.相应与和合性的差别如何?

38.何谓补特迦罗?何谓补特迦罗无我?

39.何谓法?何谓法无我?

40.试比较人法二执之浅深宽狭?

41.何谓世间我法?圣教我法?

42.何谓三灾?三灾之内因云何?

43.何谓八患?云何第四禅称不动?

1范古农老居士

2《解深密经》卷第一:“阿陀那识甚深细,我于凡愚不开演,一切种子如瀑流,恐彼分别执为我。&rdquo

3《广五蕴论》。

4安慧菩萨为唯识古学的代表之一,护法菩萨为唯识今学的代表之一。

5《显扬圣教论》卷第一:“复次如是五法复有三相应知。一增益相,二增益所起相,三法性相。增益相者,谓诸法中徧计所执自性。增益所起相者,谓诸法中如其所应依他起自性。法性相者,谓诸法中圆成实自性。&rdquo

6《五蕴论》:“云何名为无表色等,谓有表业及三摩地所生色等无见无对。”∵《广五蕴论》:“云何无表色等,谓有表业。三摩地所生,无见无对色等。有表业者,谓身语表,此通善不善无记性。所生色者,谓即从彼善不善表所生之色,此不可显示故名无表。三摩地所生色者,四静虑所生色等。此无表色,是所造性,名善律仪。不善律仪等亦名业,亦名种子。如是诸色,略为三种。一者可见有对,二者不可见有对,三者不可见无对。是中可见有对者,谓显色等。不可见有对者,谓眼根等。不可见无对者,谓无表色等。∵&rdquo

7一本地分,略广分别十七地义。二摄抉择分,略摄抉择十七地中深隐要义。三摄释分,略摄解释诸经仪则。四摄异门分,略摄经中所有诸法名义差别。五摄事分,略摄三藏众要事义。

1《俱舍论颂疏》卷第四:“颂曰:心意识体一,心心所有依,有缘有行相,相应义有五。

释曰:心意识体一者,集起名心,谓能集起三业事也。思量名意,了别名识。复有释言,净不净界,种种差别,故名为心(净者善也,不净者恶也,界者体也)。即此为他,作所依止,故名为意。即此者即此心也。将所依义,释意也。作能依止,故名为识,识能依意也。据上两解,是心意识三,名义虽异,其体一也。

心心所有依有缘有行相相应义有五者,此释心心所法,更有四名,义虽有殊,体还一也。

一名有所依,谓心心所,皆名有所依,托所依根故。所依根者,眼等六根也。

二名有所缘,取所缘境故。所缘境者,色等六境也。

三名有行相,谓同有一行相也。如缘青境心及心所,皆带青上影像,此识上相,名为行相。行谓行解,即能缘心也。相谓影像,即行上相也。行解之相,名为行相,依主释也。心与心所,皆有青相,青相虽多,同一青故,名同有一行相也,或名有行相。论云:即于所缘品类差别,等起行相故。解云:品类差别者,境非一也。等起者,心心所齐等起也。

四名相应,等和合故。等和合者,谓心心所,五义平等,故说相应。一所依,二所缘,三行相,四时,五事,皆平等故。时等者,谓心心所,同生住异灭时故。事等者,事者体也。一相应中,如心体一,诸心所法,各各亦尔,无两受等,共相应故。&rdquo

8《百法明门论疏》普光撰(卷下第十页)。

9《百法明门论疏》普光撰(卷下第十页)。

10琉璃:《玄应音义》二十三曰:“琉璃,吠琉璃也,亦云毗琉璃,又言鞞头梨。从山为名,谓远山宝也,远山即须弥山也。此宝青色,一切宝皆不可坏。”《慧琳音义》一曰:‘吠琉璃,宝名也,或云毗琉璃,或但云琉璃。须弥南是此宝也。其宝青色莹彻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帝释髻珠云是此宝。&rsquo

11《干隆大藏经》第一五二册(六三〇页):“定果色谓解脱定亦鱼米肉山威仪身等∵。&rdquo

12《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一:“法处所摄色者,略有五种。谓极略色,极迥色,受所引色,徧计所起色,自在所生色。极略色者,谓极微色。极迥色者,谓即此离余碍触色。受所引色者,谓无表色。徧计所起色者,谓影像色。自在所生色者,谓解脱静虑所行境色。&rdquo

13《显扬圣教论》卷第一(十五页):“定异者,谓诸行因果各异性。相对者,谓诸行因果相称性。&rdquo

14《百法明门论解》(四十一页):“异生性者,二障种上一分功能,令趣类差别不同,云异生性也。&rdquo

15《大乘广五蕴论》:“问:界为何义?答:任持无作用性自相是界义。&rdquo

16引自《菩提道次第广论》卷第十七∵:“悟入真实义之次第”(广化寺版第四百零六页)。

17法尊法师《入中论讲记》:“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rdquo

18《菩提道次第心论》:“依现经教论理教授无倒者:一切依现经言,于其经法不得乱、坏、增、减。经中难解处,必依正量论理大宗论言解译,论言复难,更依知识引导教授,不依私心作解。教授广大经论,不得顺此损彼,不得无决定之指示。不得经外有说有修(离经一字即为魔说),不得但求说解不顾修行(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不得修行与经说各别分而为二,要依说修行,依修行而说。不得教说此法门而修行用彼法门。闻思修必成一致之教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