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二、三摩地圆满(分二科)子一、辨圆满相(分二科)

丑一、列十相(分十科)∵∵寅一、起胜求愿

复次如是已得三摩地者,于此少小殊胜定中,不生喜足。于胜三摩地圆满,更起求愿。

这一切世间的清净分三科,第一科「得三摩地」已经讲完了。现在是第二科「三摩地圆满」。这一科分两科,第一科是辨圆满的相貌,第二科在下边。现在这一科分两科,第一科「列十相」。分十科,第一科「起胜求愿」。

「复次如是」,得三摩地是修行的第一关,这是最困难了。又有第二件事,是什么呢?「已得三摩地者,于此少小殊胜定中」,这个人能放得下能够不懈怠,他已经成就了这个未到地定了,得到未到地定以后又怎么样呢?「于此少小殊胜定中」,对于所得的很少的、很小的,但也是很殊胜的定,就是这个未到地定。这个「少小」是贬斥这个未到地定,这个「殊胜」还是赞叹,因为很不容易得到。「不生喜足」,这位修行人,原来是散乱的境界,现在成就了这未到地定也是很殊胜的,可是他心里面不满足,并不是到此就停下来,还有更殊胜的境界,所以对这个少小定不生欢喜心,不满足。

「于胜三摩地圆满,更起求愿」,对于色界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那个「三摩地」的定是最殊胜的,是未到地定所不能及的,那才是「圆满」的定。「更起求愿」,又发起了希求的愿力,非要有愿不可,不然的话这件事不能做。像出家也要先有愿,而后才能出家。修行这件事也要先有愿,没有愿他不会做的。所以这个愿是一个领导者。

∵∵

寅二、见胜功德

又即于彼见胜功德。

这第一个是「起胜求愿」,现在第二个「见胜功德」。为什么要希望成就色界的禅定呢?也是有原因的。说这位修行人,他对于「彼」色界定、色界四禅,「见胜功德」,感觉到它们有殊胜、有更强大的功德,不是未到地定所能及的。

它有什么殊胜的功德呢?因为那个时候那个定力非常强大,因定力而得到的喜乐遍满你的身体,全身都充满了喜乐没有空隙,很多很多的殊胜的功德,也可以得到神通。那么这种事情,都是殊胜的境界。因为有这样的功德,所以建立这样的愿,建立这样希求的愿望。

∵∵

寅三、住勤精进

又由求愿见胜功德,为求彼故;勇猛精进、策励而住。

这前边最初是建立这个愿,建立愿是因为见胜功德,现在第三个是「住勤精进」,就采取行动了。

「又由」,又由于这位修行人有「求愿」,有希求的愿,又能「见胜功德」的关系,所以他「为求彼故」,为了求得彼色界禅定的缘故,他就「勇猛精进」地开始修行了。「策励而住」,但是懈怠是与生俱来的,不能说没有懈怠,但是他能鞭「策」自己努力地、勉「励」地去做这件事,他安「住」在精进中而不懈怠。

这是第三个。第四呢,「名非得胜」。

∵∵

寅四、名非得胜

又彼于色,相应爱味俱行烦恼,非能一切皆永断故;名非得胜。

本来是我们没有修禅定、没有得定的人、心里面散乱的人,那么这是很平常的境界,现在忽然间得到未到地定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还要求色界定呢?这里边事实上是有事情的。因为什么事情呢?「又彼于色,相应爱味」,「又彼」那一位得未到地定的那个人,他若不入定的时候,他在眼、耳、鼻、舌、身这前五根对外开放的时候他的眼看见种种的色相,如果有满意的他还有爱着心,他还有爱欲心,就是还有欲心还会动的。「俱行烦恼」,就是这个爱烦恼和他的心同时活动。心是王、爱是心所,和心王、心所同时活动叫「俱行」。因为他心里面有这样的烦恼,他自己反省自己:「唉!不对!我是修行人,为什么欢喜这个美色呢?这是不对的」。「非能一切皆永断故」,他虽然是得到未到地定了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非能一切」,他还不能一切时、一切处都能断除去欲心,这个欲心还是有,还有欲心「名非得胜」,这就叫做「非得胜」。

就是他没有得到殊胜的禅定,未到地定虽然也很好但是还不殊胜,里面还有问题还是有欲心。这个欲界定是有欲心,未到地定里面也有欲心,所以这个事情不圆满,心里面有所愧疚。

这个《披寻记》上说得更详细一点。他没有得到根本静虑,所以没能究竟远离欲界的欲,也没能远离一切的恶不善法。这个贪欲、瞋恚这五盖就是不善法,恶不善法;这五盖没能完全除掉,但是是轻微了,不像欲界定的人那么重。得未到地定的人这个盖是轻了,虽然轻还是有,他心里还是有贪欲、瞋恚这些事。所以「非得胜」,不是得的殊胜禅定。

∵∵

寅五、名他所胜

又非于彼诸善法中皆勤修故;名他所胜。

这是第五个,叫做他所胜。「又非于彼诸善法」,得到了未到地定的人,他对于那么多的善法中,非「皆勤修故」,不是完全都修习好了,他这个时候心里边还有烦恼,这个「名他所胜」。「他」是谁?就是烦恼,这个烦恼胜过自己的心,就是「他所胜」。这句话里边很多事情,我们看这个《披寻记》的文就知道了。

∵∵

《披寻记》七三三页:

又非于彼诸善法中等者:〈声闻地〉说:一切烦恼对治作意已得生起,是名加行究竟果作意。从此无间,由是因缘证入根本初静虑定。(陵本三十三卷七页)由是当知加行究竟作意若未转时,名于善法非皆勤修,犹未能舍所有下品烦恼,是故名他所胜。

「又非于彼诸善法中等者:〈声闻地〉说一切烦恼对治作意已得生起,是名加行究竟果作意。从此无间,由是因缘证入根本初静虑定」,这是七作意,得到未到地定之后若想要得色界初禅,你要修七种作意。这个七种作意,第一个是「了相作意」、第二「胜解作意」、第三是「远离作意」、第四个是「摄乐作意」、第五个是「观察作意」、第六个「加行究竟作意」、第七个「加行究竟果作意」。这七种作意我简单说;其实是我们以前讲过,但是再讲一遍也好。

第一个是「了相作意」:「了」就是明了,明了这个欲界是特别的苦恼,是特别苦恼的事情。「欲界」就是欲界的众生,不管是天、是人、是鬼、是畜牲都是有欲的。这个欲怎么不好呢?这个欲有很多的过患,还有很多的苦恼;有很多的过患、有很多苦恼、有很多的疫疠,这个「疫疠」就是病痛(瘟疫病的「疫」),很多的病痛,还有很多的灾害,这里边很多事情。对于欲界的苦恼他能认识到了,对于欲的苦恼能认识,认识欲的苦恼。也能认识色界是没有这么多的苦恼,是特别安乐自在的、是寂静的,没有这么多的浮动;这叫了相作意。因为你明白这个欲的苦恼,和没有欲的安乐,于是乎他就发心要离欲,希望能得禅定,这叫「了相作意」。

第二个「胜解作意」:这个「胜解」呢,这个「解」是「胜」,「胜」就是有力量,叫作胜,「解」呢、就是认识。就是有力量的、有强大力量的认识,这话是什么意思?说是我听人说,或者是我自己从书本上看见,说这个欲不好,种种、种种不好;也多少的同意,但是没有力量!还是去追求欲,追求世间上的欲感觉到好,这就表示对于欲的苦恼的认识没有力量。现在这个「胜解」就是有强大的力量;「欲是苦脑」,那么得了色界初禅是安乐的。那么他就常常的修止观,这样子观察欲是苦恼,超出了欲以后是安乐自在的,这样修止观。

「了相作意」是闻慧和思慧之间的事情,「胜解作意」那是修止观了,就是超过闻慧、思慧以上的境界,就是「胜解作意」,就是常常思惟修不净观了,明白一点说就是修不净观。因为理智上你虽然是认识到欲是苦恼,但是久远以来的习气这个贪欲心还是有;那怎么办呢?就是常做如是观,这个欲心渐渐、渐渐就停下来了。所以你光是说不行,你需要常这样用功修行,那么这叫做「胜解作意」。

第三个是「远离作意」:因为你常做如是观,常修不净观的结果就远离了欲,这个欲的烦恼就停下来了。这个地方分三种:一个上品欲的烦恼、一个中品、下品。这个「远离作意」这个时候,就是你常修不净观的时候就是灭掉了上品的欲烦恼,这是远离作意,这时还继续修不净观的。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

第四个是「摄乐作意」:你能够常常地修不净观断灭了上品的欲烦恼的时候,这时候心里面感觉快乐,你身体感觉快乐。因为感觉到快乐所以你就欢喜断烦恼,欢喜修行,爱乐于断、欢喜断、欢喜修止观、欢喜修禅定,就是努力地修行了,那么这就叫做「摄乐作意」。

「摄乐作意」这个时候就是断除去了中品的欲烦恼,中品的欲烦恼断掉了。这个时候他有什么境界呢?就是日常生活中,若行、若住、若往、若来,或者是在寺庙里边、或者是到聚落去,看见男人、看见女人的时候,心里面烦恼不动了,就好像自然地就是心就不动了。不动了,他这个时候就自己观察;「我的欲完全没有了吗?」自己问自己,那么他就考验自己,他就思惟这些美妙的境界能令人动欲心的境界,他这样思惟。思惟来、思惟去,喔!心还是动、心还是有欲心,才知道我的欲还没有完全断掉,因为还有下品的欲烦恼没断。这个时候,就叫「观察作意」。由于他观察作意,就不会有增上慢了,虽然日常生活中心里面没有欲心,「我是阿罗汉了吗?」这个时候一观察、一考验,「喔!我还有欲心」,就不会有增上慢的过失。这是「观察作意」。

观察的结果是我还有欲心,于是我努力地还修不净观。努力地修不净观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把下品的欲烦恼断掉了,这个时候叫「加行究竟作意」,就把欲界的烦恼完全是息灭了,这个时候就是不动了。

这个时候因为把上品烦恼、中品烦恼、下品烦恼都息灭了,就叫做「一切烦恼对治作意已得生起」,「是名加行究竟果作意」,这时候就得初禅了。得初禅了的时候,叫「加行究竟果作意」。

「从此无间,由是因缘证入根本初静虑定」,这个时候就是超过了未到地定,达到了、成就了色界初禅,这是在「(三十三卷七页)」说的这件事。

「由是当知加行究竟作意若未转时」,从这个次第我们就可以明白,你这位修行人,你这加行究竟作意若没有现前的时候,这个「转」是现前,没有现前的时候,「名于善法非皆勤修」。这个《瑜伽师地论》的文「又非于彼诸善法中皆勤修」就是这样意思,这叫做「非皆勤修」。

「犹未能舍所有下品烦恼」,你这个加行究竟作意没有现前的时候,你对于欲的烦恼,「犹未能」够弃「舍所有」的「下品烦恼」,还有小小欲烦恼,你还没能弃舍,「是故名他所胜」。你心有的时候还为烦恼所胜,烦恼的力量大过你的心、大过你的正念,你的正念胜不过欲的烦恼,这叫做「他所胜」。

这是第五「名他所胜」,但是这个「名他所胜」已经还是超过未到地定的,还是超过那个境界的。

∵∵

寅六、无沉没等

又于广大净天生处,无有沉没。又彼无能陵懱于己,下劣信解增上力故。

这是第六「无沉没等」。「又于广大净天生处,无有沉没」,那么你这个时候加行究竟果作意都现前了,你得到了色界初禅。这个色界初禅就是「广大净天生处」,有「广大」功德的「净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梵天,这个「梵」是印度话,翻中国话就是「净」。有广大禅定的净天,就是梵天他们所生之处;就是得到色界定的人他若死掉了呢,他就往生到初禅去;你在人间得到二禅你死掉了以后,你就生到二禅天去,就是这样意思。

「广大净天所生之处」,那是不得了的境界,不是欲界所能及的。那种功德非常地殊胜,寿命也特别长,禅定也特别高深,那个喜乐是欲界的众生所不知道、所不可思议的。「无有沉没」,这个众生啊……,虽然「广大净天所生之处」特别地庄严、特别地美好,但是这个修行人,他对于这种境界不执着。「沉没」,不会迷惑他,不会被它所沉没;沉没在那里边出不来了,就是被迷惑住了。这位修行人,他不。你虽然很好、很美好,但是我不迷惑,我还是不迷惑的。这是因为是佛教徒,因为佛教徒知道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无色界的非非想定,都还是凡夫的生死境界。所以对这件事,他有他的看法,他的见地,有更高胜的、高深的见地,所以他不迷惑。若不是佛教徒,那就不行了。

「又彼无能陵懱于己」,这个「彼」就是色界四禅。「无能」,没有能力「陵懱于己」,这个「陵懱」是什么呢?就是威胁,你不能威胁这个修行人,对他没有威胁力,没有威胁,不能威胁他。若是,不是佛教徒若遇见那种境界,你只有向他投降了,它叫你怎么样你就怎么样了。那么这位佛教徒,「无能陵懱于己」,那个色界的禅定怎么好,对他还是不能威胁的。什么理由呢?「下劣信解增上力故」,因为这位佛教徒对于色界的禅定认为是「下劣」的,这色界禅定是下劣,不是特别殊胜的,虽然是强过了未到地定,但是它还是下劣的,因为还是生死境界。那么这位佛教徒,对于这个色界的禅定、无色界的禅定,有这样的信解有这样的认识,而这个认识是非常有力量的认识;「增上力故」,强大的力量,有这样的智慧所以不被他威胁不被它迷惑,是这样意思。这个《披寻记》也是这样意思。

∵∵

《披寻记》七三三页:

又彼无能陵懱于己等者:彼,谓色界广大净天。由堕有求受用喜乐,是名下劣的信解。己则不尔,一切皆为求无漏界,故彼无能陵懱于己。

「又彼无能陵懱于己等者:彼谓色界广大净天,由堕有求受用喜乐」,这个外道,若是有的外道成就了色界四禅,他就认为得涅盘了。但是佛教来说,那还是有生死的境界还不是最高尚的。「受用」那个「喜乐」,「是名下劣的信解」。

「己则不尔,一切皆为求无漏界」,这个「己」就是这位佛教徒,他不受它的陵懱,他因为什么呢?他这位佛教徒,「一切皆为求无漏界」,是求出离三界的圣道,没有烦恼漏的那种世界。因为色界天、无色界天还有烦恼、还有漏。「故彼无能陵懱于己」,所以「彼」色界禅不能够威胁他。

这是第六科「无沉没等」。

∵∵

寅七、随法转相

又彼如是心无沉没,于定所缘境界法中,即先所得止举舍相,无间殷重方便修故;随顺而转。

这是第七「随法相转」。

「又彼如是」,还有一层意思,「彼」那个修行人他有这样的思想,他这个「心无沉没」,不受色界禅定的迷惑。「于定所缘境界法中」,就是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个「定」中所缘境界,「所缘境法中」。这个得欲界定,你或者是以息作所缘境,观出入息,或者是其他的所缘境,这样继续地这样子,长时期地这样做你可能就得欲界定了,那么继续这样子修行你可能得到未到地定了。等到想要得初禅的时候,以什么作所缘境?你决定要修不净观的,就是以不净观为他所缘境,要修不净观。

这个未到地定成功的人若想要得初禅,你就得修不净观,或者五种不净、或者是像《瑜伽师地论》说的,像本论说的、或者是《大智度论》说的,就是以它为所缘境。依这个所缘境,当然也有止、也有观,这样修得了初禅,破除了欲以后就得初禅。

得初禅的时候,若想要得二禅的时候以什么为所缘境?就以初禅里边那个「觉观」、或者说寻伺为所缘境。就观察初禅的寻伺是不对的,观察它扰乱修行人的心使令心不寂静,以它为所缘境观察它的过失,就是「观」;但是也要修「止」,就是不修观了,心里面寂静寂然不动。寂然不动,然后还是观这个寻伺的过失。这样止而后观、观而后止,一下子就把这个寻伺破掉了,就得了二禅了。

得到二禅以后,你若想要得三禅以什么为所缘境呢?以二禅的喜作所缘境;因为得到二禅的时候这个喜非常的殊胜,那是强过初禅的。那么观察这个喜的过失,也是有止有观,那么成功了就得到三禅了,离喜妙乐地。

得到了三禅以后,若要得四禅以什么为所缘境呢?就是以三禅的乐为所缘境。以三禅的乐,观察这个乐是有过失的,那么也是有止有观,观而后止、止而后观,破除去以后那么就是得到四禅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