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二、入法无我(分三科)∵∵黄一、离诸分别
∵又诸菩萨由能深入法无我智,于一切法离言自性,
∵「境相应慧」这一大科里面分三科:第一科是「胜解方便」,我们学习过了,现在是第二科「入法无我」,这一科里面分三科,第一科「离诸分别」。
∵前面说菩萨修空胜解,为得无上菩提的大方便,菩萨这样子修行,以后又怎么样呢?「又诸菩萨由能深入法无我智」,由于这么多的菩萨,他肯努力深入法无我的智慧,法无我是什么?就是空胜解、就是离言自性,就是观察假说自性都是毕竟空的,一切言说法都是假的、都是空的。我听你说一句话呢,有能表达的语言,语言里面有所表达的义,这二方面都是空的;当然主要是观察所表达的义,都是空无所有的,这叫做「法无我」。这和《中观论》说一切法无我有一点不一样。法无我是智慧,要有这样的智慧通达假名的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我们的记忆力要好一点,不要忘了这句话。你说出一句话来赞叹我,说我怎么好,但是你若有法无我的智慧,这句话是假的,是空无所有的。他能够契入于法是没有体性的,言说法本身是空无所有的,这样的智慧。
∵由于菩萨有深入法无我的智慧,结果会怎么样呢?「于一切法离言自性」,对于这一切法,这一切法当然我们开始接触的就是假名的一切法,就是言说的一切法。你这时候若有法无我的智慧,感觉这句话是空无所有的,空无所有的所显现的这一切法是无言说相的,所以叫离言自性。
∵∵《披寻记》一一八三页:
∵深入法无我智者:此相应智唯菩萨有,不共声闻,难知难见,故名为深。
∵「深入法无我智者:此相应智唯菩萨有」,唯独发无上菩提心的菩萨,他才学习这样的智慧。「不共声闻」,声闻人没有这种智慧,唯独菩萨有,所以不是共有的。声闻人知道补特伽罗无我,菩萨也有补特伽罗无我的智慧,那么这种智慧是共有的,你也有,我也有,这是共有。现在法无我智唯独菩萨有,声闻人没有,所以不是共有的了。
∵「难知难见」,为什么不共有呢?因为这个智慧啊,不容易明白。「难知」,你不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不容易证悟,所以「难见」。难通达难证悟,「故名为深」,所以叫做深。这样讲「深」呢,就是超过声闻人,所以叫做深。若是按照《大智度论》讲这个「深」呢,就是从语言文字上明白了这不算深,你能证悟了才算深。
∵∵如实知已,达无少法及少品类可起分别,∵
∵「由能深入法无我智,于一切法离言自性」,「如实知已」,真实地通达了,这就是经过长时期止观的功夫悟入了离言自性,也就是通达了法无我。「达无少法及少品类可起分别」,你通达了法无我、通达了离言自性以后呢!就会明白「达无少法」,就会明白没有一点事情可以生起分别的;他赞叹我怎么好,其实没有这回事情。能表达的语言和所表达的义都是没有的,没有这回事情。这个人赞叹我,我生欢喜心,你就没有明白离言自性,就没能够深入法无我智。达无少法及少品类可以引起分别的,就像没有说这句话一样。
∵∵《披寻记》一一八四页:
∵达无少法及少品类可起分别者:如所安立假说自性,或谓为色,最后乃至或谓涅盘,是名为法。复于其中非一众多差别可得,是名品类。菩萨于此非有法中如实通达,从是因缘不起分别。此略有八:谓自性分别,差别分别,总执分别,我分别,我所分别,爱分别,非爱分别,彼俱相违分别,如下自说。
∵「达无少法及少品类可起分别者:如所安立假说自性,或谓为色,最后乃至或谓涅盘」,这是把前面那一段文引来,这就叫做「假说自性」,「是名为法」。「达无少法」这个法是什么呢?就是前面说的假说自性,就是这个法,明白法即非法,就是毕竟空的。
∵达无少法这一句话讲完了,现在讲「及少品类」这句话。「复于其中非一众多」,这些假说自性很多,不是一类,是很多很多样的差别可得,所以是名叫做品类。品就是类,色法是一类,心法是一类;善法是一类,恶法是一类,无记又是一类;凡是一类,圣是一类;大是一类,小是一类;就是很多很多的差别,「是名品类」,所以叫做品类。
∵「菩萨于此非有法中」,发菩提心学习离言自性的菩萨。「于此非有法中」,对于假说自性是无所有的。「如实通达」,他真实的是明白这件事的。「从是因缘不起分别」,因为知道都是空的,见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看见雪、看见高山、大河,看见毒蛇了,「不起分别」,当体即空,是空无所有的。「从是因缘」,就是从如实通达的因缘「不起分别」,就不会再起分别心。哎呀!这个人在赞叹我,我心里面放不下,不会的!「此略有八」,分别有八种分别,「谓自性分别,差别分别,总执分别,我分别,我所分别,爱分别,非爱分别,彼俱相违分别,如下自说」,这一共是八种分别,这八种分别在下文,离这不是很远,那里一一的有解释,这里就不说了。
∵菩萨修空胜解,也就是修法无我的胜解,也就是修离言自性,通达假名诸法都是毕竟空的,心里面就无有少法可分别,不起分别。这不起分别的时候心情自在了,完全没有事情了,「无为闲道人」这个闲道人就是没有事情。这位菩萨他心里面没有事,所以是闲,有事情你要去忙,去忙这件事,没有事情心里面闲,这句话是很高深的啊!闲这个字,只有佛法中的圣人才能做到这样,心里能离一切相,心里面没有事,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
∵∵唯取其事唯取真如
∵离言自性:言说自性息灭了,远离了言说自性,那么以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了,那里面还有「事」,还有「真如」。就是还有依他起性,还有真如──圆成实性。这个时候啊!无分别的智慧无有少法可起分别了,无有少法可起分别这就是无分别的智慧;这个智慧就是「唯取其事,唯取真如」就是缘「事」和「真如」的。
∵∵《披寻记》一一八四页:
∵唯取其事唯取真如者:事谓诸法一切性,真如谓诸法真实性,除此更无真实可得,故唯取二。
∵「唯取其事唯取真如者」,这个「事」是什么呢?「谓诸法一切性」。前面〈真实义品〉一开始说到的诸法一切性,这一切以虚妄分别为体相,由阿赖耶识的种子所变现的,这一切性、这一切法还都是有的。真如是什么呢?「谓诸法真实性」就是无为法。诸法一切性是有为法;真如就是诸法的真实性,离一切相的真实性。「除此更无真实可得」,除掉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再没有事情了,更无真实可得。「故唯取二」,所以无分别智就去缘这两个事,它怎么缘呢?
∵∵不作是念,此是唯事是唯真如,但行于义。
∵「不作是念,此是唯事是唯真如」,他是缘离言自性;「事」和「真如」都是离言的,言说就是遍计执性,现在把遍计执性都空了,剩下事和真如就是离言自性。无分别智缘离言自性的时候,「不作是念」,他不会这样念、心里想:这是依他起、这是圆成实,他没有这个分别心。「但行于义」,无分别智行于义,就到此为止。
∵∵《披寻记》一一八四页:
∵不作是念至但行于义者:不由多闻思修所集成念起正加行,念此唯事,或唯真如,令不忘失,但由无加行无功用无分别智,任运行于诸法离言自性真实境界,是故说名但行于义。
∵「不作是念至但行于义者:不由多闻思惟修所集成念起正加行」,多闻思修所集成念,我们初开始学习佛法的次第:先是多闻佛法,然后专精思惟,然后修止观,由这闻思修的努力内心里有一点成就、有了成效,就是成就了「念」;由念起正加行,就是努力的修行。现在说「不由多闻思修所集成念起正加行」,不这样子的!「念此唯事,或唯真如,令不忘失」,由闻思修所集成的这个念──明了性,起正加行,念此是依他起的事──唯法,念此是无为的真如性。「令不忘失」不要忘了,「念」就是不忘失的意思。现在这个文你一直把它念下来「不由多闻思修所集成念起正加行,念此唯事,或唯真如,令不忘失」不是这样子,那是怎么样呢?
∵「但由无加行无功用无分别智,任运行于诸法离言自性真实境界」,修行是有这么一个次第的,你先要努力的多闻思修,努力的用功,是要这样子做,这样子继续做做…到最后就有点变化,就是心里面是无分别。不须要特别努力,就是不由加行无功用,「加行」就是努力的修行叫加行。我们现在的程度,若不努力修行就是不修行了,心里面就是散乱染污的境界。若自己努力改变了这些染污的境界,使令心清净,要努力的闻思修就叫做加行;努力的闻思修也就是功用,「功」其实就是努力,努力地去做这件事叫做「用」。
∵现在你的修行到了这个程度的时候呢,「无加行无功用」,心里面没有特别作意要这样做,任运的、自然的就这样子了,自然的它无分别境界现前,这是无分别智。有功用有加行,就是有分别,当然这是清净的分别。现在达到了无功用无加行无分别的境界了,这个时候的智慧,任运行于诸法离言自性。「任运」就是自然的,自然的「行于诸法离言自性」,那个智慧自然的行于离言自性上,在那里是无分别的。「真实境界」,这个境界是没有欺诳性、是真实的境界。「是故说名但行于义」,但行于义是这样意思。
∵∵黄二、获多胜利(分三科)宇一、得最胜舍
∵如是菩萨行胜义故,于一切法平等平等
∵「入法无我」这一科里分三科:第一科「离诸分别」,这一段讲完了;现在第二科「获多胜利」,心里无分别这个时候得到很多的功德,殊胜的利益。分三科,第一科「得最胜舍」,这是一种功德。
∵「如是菩萨行胜义故」,入于法无我的这位菩萨,他行于义,就是达到无分别境界的时候,「于一切法平等平等」,这一切法平等前面有解释过喔!
∵∵《披寻记》一一八四页:
∵于一切法平等平等者:谓于诸法离言自性假说自性,二都无执不起分别,是故重言平等平等。
∵「于一切法平等平等者:谓于诸法离言自性假说自性」,唯识上说这一切法分两类:一个是「诸法离言自性」,一个是「诸法假说自性」,诸法假说自性其实就是世俗谛,离言自性就是胜义谛。「二都无执」,对离言自性也不执着,对于假说自性也不执着,「不起分别」,不起这是假说自性、这是离言自性,这两种性都不加以分别。「是故重言平等平等」,都不分别叫做平等,当然这里边也有不执着的意思,所以叫平等平等。「如是菩萨行胜义故,于一切法平等平等」,这样一切法分为二种,一个离言自性的一切法,一个假说自性的一切法,都不取着,所以叫做平等。
∵∵以真如慧如实观察,于一切处具平等见具平等心得最胜舍,
∵「以真如慧如实观察」,这句话也就应该说是无分别智,但是这个地方「如实观察」应该说后得智好一点,就是后得的真如慧。后得智如实的观察,观察假说自性是毕竟空的,毕竟空就是离言了,离言自性还不是完全无所有的,是真实这样观察。真实观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观察言说自性是毕竟空的,这个地方不容易。我们凡夫是在假说自性上活动,我们的思想在假说自性上活动,不是贪、就是瞋或者是愚痴,就是各式各样的烦恼,污染的境界。现在观察它是空的,就是超越了凡夫境界,超越假名了。这个地方你要努力地观察它,然后呢,又不认为这地方完全是无所有的,那就是离言自性了。这样子观察就是「于一切处具平等见」,在假说自性上也是平等的、在离言自性上也是平等的,平等的智慧的观察,具平等见,这个「见」实在就是智慧。「具平等心」,平等见的智慧是心所法;具平等心,心是心王。心所法清净的智慧,观一切法是平等的,心王也随着心所,随着智慧也是平等了。
∵看这样的教义表达出来的讯息:这个心它是不作主的。凡夫的时候以无明来作主,圣人的时候以智慧为主,这是两个主。无明作主的时候,心不反对;心就随着无明去作这一切世间有漏的事情,或者造罪、造福、造不动业,或者修学二乘的圣道。等到发无上菩提心的菩萨,那就是以智慧为主,或者三乘圣道都是以智慧为主,不随着无明了。那么心呢?也就随着智慧不反对,心是无记的。所以现在你的智慧观察一切法平等平等的时候,心也就随着也是平等的。「得最胜舍」,此时心是什么境界呢?就是于一切法都不执着了,着就是粘上了,舍就是没粘上。虽然也于一切法,见到色声香味触法了,也见到眼耳鼻舌身意了,但是心里面不执着,没有粘上去,心里面是离着的,因为他观察假名诸法是毕竟空的,没有这么回事啊!所以这一关过去了以后,离言自性也是无分别境界,所以就是「最胜舍」;心里面在一切法上都不受,等于说不受一切法,所以叫做「得最胜舍」。
∵∵《披寻记》一一八四页:
∵于一切处至得最胜舍者:谓从眼处乃至法处,名一切处。于此一切无增减见,名平等见。不起分别令心杂染,名平等心。住寂静乐,是名为舍。诸静虑中,第四所摄,是故最胜。
∵「于一切处至得最胜舍者:谓从眼处乃至法处,名一切处」,这上面说以真如慧如实观察「于一切处」,一切处就是「眼处乃至法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十二处。「于此一切无增减见,名平等见」,在这一切法上也不增也不灭。假名言的一切法是空无所有的,所以是不增;离言自性不是没有,那就是不减。「名平等见」,平等见是这样意思。这看出来我们凡夫一直是在增益见里面活动,假名诸法是没有的,但是我们总感觉有,这是在增益见里面活动,就是不平等。现在呢,观空胜解,修空胜解,观察假名诸法是毕竟空的,那么就没有增益见了;也不执着完全是没有的,那么也没有减损的见。
∵「不起分别」,这样子就不起增减的分别了。「令心离染」,智慧这样观察的结果呢,心王也受到智慧的影响,就没有贪瞋痴的杂染了,「名平等性」。「住寂静乐」,这时候心里面不动乱,没有少法来扰乱它,心里寂静,寂静就是乐,「是名为舍」,这就叫做舍。「诸静虑中,第四所摄」,这不只是内心的观察,实在这里面是与禅定相应,哪一个禅呢?色界的第四禅所摄的。「是故最胜」,所以这个舍是最胜的。前边初禅、二禅、三禅都不是舍,它有喜乐;到第四禅的时候,苦乐忧喜都没有,只有舍。但是这时候第四禅的舍里边有真如慧,真如慧与它相应,所以叫做「最胜舍」;如果没有真如慧,那就是一般的凡夫境界,虽然是得色界四禅,那还是凡夫境界。
∵∵宇二、依修善巧(分三科)宙一、令无劳倦
∵依止此舍,于诸明处一切善巧勤修习时
∵前面是「得最胜舍」的功德,现在第二科「依修善巧」,就是以此最胜舍为依止,修学很多很多的智慧。分三科,第一科「令无劳倦」,成就了这个舍,你不会劳倦、不感觉辛苦。「依止此舍,于诸明处」,成就了舍以后呢,在很多很多的大智慧境界里边去学习。「一切善巧勤修习时」,就是一切的智慧境界里面努力的去学习。看这文上的意思,菩萨应该是先学习补特伽罗无我而后学习离言自性,假说自性也是毕竟空的,这时候心里面成就了最胜舍;最胜舍成就以后,广学一切法,看这文上的次第是这样。
∵∵《披寻记》一一八五页:
∵于诸明处一切善巧者:明处有五:谓内明处,因明处,声明处,医方明处,工业明处,如〈力种性品〉说。(陵本三十八卷八页)从是所生诸善巧智,是名一切善巧。由此诸智,不愚诸法能断彼障,名善巧故。
∵「于诸明处一切善巧者:明处有五:谓内明处,因明处,声明处,医方明处,工业明处,如〈力种性品〉说,(陵本三十八卷八页)」,我们现在是三十六卷,在三十八卷八页有说这五种明处。「从是所生诸善巧智,是名一切善巧」,你用最胜舍为基础然后学一切善巧、学诸明处,就会生出来很多的善巧智。学习内明也是善巧智,因明、声明、医方明、工业明就生出很多智慧来,当然这些智慧都是利益众生的。「由此诸智不愚诸法」,你有这样的智慧,对于世间上的这些事情都不会糊涂了。「能断彼障」,能断灭彼一切明处的障碍。不懂就是障碍,譬如说医方明,你没有学习,就不知道医,也不知道病,也不知道怎么样医一切的病,就是有愚,内明、因明、声明、工业明都是这样子。
∵∵虽复遭遇一切劬劳一切苦难,而不退转,速疾能令身无劳倦,心无劳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