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过的这一段,九五二页:
∵若毗钵舍那而为上首、内略其心;极猛盛观后、因缘相。
∵我昨天讲是「若毗钵舍那而为上首」,这「上首」就是以毗钵舍那为修行的重点,我的毗钵舍那修的不好,我希望把它能够增长,能够进步使令它好一点,叫作「上首」,上首是这样意思。「内略其心」怎么办法能够使令毗钵舍那好一点呢?就是除了修毗钵舍那之外,还要修「止」就是修奢摩他,修奢摩他就是「内略其心」,心在所缘境上无分别住。这「内」就是所缘境,在所缘境上无分别住。
∵「极猛盛观后因缘相」这个奢摩他是毗钵舍那能够极猛盛的一个因缘相,现在我的毗钵舍那修的不理想,但是我以后的毗钵舍那能进步,能达到极猛盛的时候,那是要以「内略其心为因缘相」。就是以止能帮助毗钵舍那进步,我昨天这么讲。
∵但是《披寻记》上不这样说,《披寻记》说的也是对,按照《披寻记》的意思这段文应该这么说:「若毗钵舍那而为上首、内略其心」若是你这个时候,你先修毗钵舍那,这「上首」是先的意思,就是在前。先修毗钵舍那,然后就修「内略其心」修奢摩他,如果是这样次第的话,就是「极猛盛观后因缘相」。这个毗钵舍那你如果修的非常有力量,极猛盛力的毗钵舍那,那它就能帮助后面的奢摩他使令它强起来。就是毗钵舍那如果修的好,它能帮助奢摩他进步的因缘相,这么讲也是可以。下面那一段也是。
∵「若奢摩他而为上首」,若是你这个时后,先修奢摩他然后发起毗钵舍那的圣观,这样次第的修止观。那极猛盛的止,如果那个止修得特别有力量呢,那么这个极猛盛止就能帮助后面的毗钵舍那的强大的一个因缘相。这个奢摩他能帮助毗钵舍那进步,毗钵舍那能帮助奢摩他有进步。这个义和昨天讲的是一样,但这个文前后次第讲的不一样。
∵∵午三、应远离相(分四科)未一、标
∵应远离相复有四种。
∵这是第三科「应远离相」。就是这个广分别所缘境相里面,先是「所缘相」后是「因缘相」,第三科「应远离相」。这个有二种四种作意,这二种四种作意说完了,然后再广分别这个作意相。这里分四科,第一科是「标」。
∵「应远离相复有四种」这个修止观的时候,也应该远离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是不对,应该把它消除。那么有四种。
∵∵未二、列
∵一者沈相。二者掉相。三者着相。四者乱相。
∵这四种应远离。
∵下边就是解释,解释分四科,第一科先解释这个「沈相」者。
∵∵未三、释(分四科)∵∵申一、沈相
∵沈相者:谓由所缘相因缘相故令心下劣。
∵这个「由所缘相」就是所缘境,就是于所缘境昏沈了、沉没了。这昏沈和沉没还是有点不同的,就是昏沈是重的昏沈,沉没是轻微的昏沈。这轻微的昏沈如果你心粗的话,你就容易误会是得定了;那个轻微的昏沈心里面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杂念,对于所缘境就不是十分明了,不是十分明了那,那个强盛的明了性沉没了很多,还有少少,就是不是十分明了,那叫做「沉没」。就是于所缘境不分明的显现了,但是可也没有打妄想,也没有那个极重的昏沈,就是轻微地昏沈的时候,那叫做「沈相」。当然也包括昏沈在内。为什么会有沈没的相貌呢?
∵「谓由所缘相」就是由于所缘相本不能分明的显现了,「由于因缘相」就是你不守根门,没有学习根律仪,没有于食知量,没有修初夜、后夜修悎寤瑜伽,没有这样做。没能正知而住,这些修定的资粮你没有这样作。没有这样做呢,你是这个厌离心不够强,而贪着睡眠。由这样的因缘相故「令心下劣」,使令这个心,这个「下」就是沉没了。「沉没」像那个鱼不在水面上,就是沈在水里面去了,沈在水里面去了就是下。就是这个所缘境应该明明了了地显现在你的心里上面,但是这个所缘境沈下去了就不分明了。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那个「缘念」所缘境的作意没有力量了。这个「劣」就是没有力量,没有力量的关系,所以「令心下劣」。
∵这个沉没的相貌这件事是应该要远离的,一定你静坐修止观的时候,修观也好修止也好,你这个明了性要特别强。你自己常常反省的时候,你会知道这个明了性有强有弱的不同。譬如说你吃完了饭,过了一个多钟头以后静坐的时候,这个明了性就特别强。你若是在昏昏沉沉的时候,虽然你这时候你自己努力的振作,我不要昏沈,但是你这个时候的明了性就小、就轻微,那个成分就降低了。这个明了性它就有强弱的不同。现在这里说这个沈相,就是于所缘境的时候,那个心不那么分明,不能分明的缘念所缘境,那叫做沈相。这是应该要远离的。
∵∵申二、掉相
∵掉相者:谓由所缘相因缘相故令心高举。
∵这个掉相者,这个掉相怎么讲呢?就是掉动。
∵「谓由所缘相因缘相故令心高举」,「谓由所缘相」于所缘相不能安住,心里面就有掉举了,就有掉动。这是因为这个人多数是在贪瞋痴的烦恼里边,贪欲的烦恼强的人就是会有「掉举」。前边那个沈相,就是贪瞋痴这个三种烦恼里边,「愚痴」的烦恼特别多的人就容易有「沈相」。这个贪欲烦恼重的人容易有「掉相」。所以这个贪欲烦恼重就是「掉相的因缘」。于所缘相掉动不能安住,也一样是不守根门,没有学习根律仪,没有学习于食知量,也没有学习悎寤瑜伽,也没能正知而住。常好有亲里的寻思,想起了我师父了想起我师兄了,有亲里思、有国土思、欲寻思、恚寻思、害寻思、亲里寻思、国土寻思、不死寻思、憍慢的寻思各式各样的寻思。这样子的因缘「令心高举」,使令你的心高举,就是离开了、高飞远举,就是离开了所缘境就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就不安住所缘境。
∵∵申三、着相
∵着相者:谓由所缘相因缘相故,令心于境起染起著作诸恼乱。
∵第三个是「着相者」。「谓由所缘相因缘相故,令心于境起染起著作诸恼乱」这个着相者这是一个钝根人。「谓由所缘相故」于所缘的境界上起了执着心,它的因缘相那就是,也还是这几种不守根门,不能够于食知量、不能修悎寤瑜伽、不正知而住这些事情。而于色声香味触这十种相心里面就是执着。「令心于境,起染起着」这个厌离心不够,没能够修远离想,使「心于境起染起着」。这个「着」就是比「染」还是重了一点。「作诸恼乱」是你给自己作了很多的恼乱自己的分别心,所以就有了很多的执着。
∵∵申四、乱相
∵乱相者:谓由所缘相因缘相故,令心于外驰散扰动。
∵这个「乱相」也是钝根人,就是不欢喜寂静住,就是欢喜各处跑,欢喜多事、多分别这些事情。也是不修根律仪、不能于食知量这几种,所以「谓由所缘相因缘相故,令心于外驰散扰动」。不能安住在所缘境上,就是跑到外边去虚妄分别,这个心跑到外边去虚妄分别。这个掉举也是散乱,但是掉举是指贪欲这方面的烦恼,叫作掉举。这个乱相就是散乱的境界,就是一般性的散乱。都是散乱可是分这么两种不同。「令心于外,驰散扰乱」。
∵∵未四、指
∵如是诸相如前等引地中已说。
∵前面这四种应该远离的相,是在前面那个等引地里面已经说了。就是十一卷,十一卷里边在〈金陵刻经处〉本子是十卷十九页。
∵∵卯二、所缘胜解(分二科)∵∵辰一、问
∵问:如是作意于所缘境起胜解时有几胜解?
∵这是第二「所缘胜解」。前面广分别分两科,第一科是「所缘境相」这说完了。现在是第二科所缘胜解。就是「如是作意次于所缘境」,前面说到这么多的作意,在这所缘境上发动的胜解,就是观察、思惟、观想,叫做「胜解」。但是是有力量的叫做胜解。「有几胜解」有几种不同呢?这是「问」。
∵下面回答分四科。第一科是「标」。
∵∵辰二、答(分四科)∵∵巳一、标
∵答:九。
∵有九种不同。
∵∵巳二、征
∵何等为九。
∵「何等为九」这是「征」。
∵下面第三科就是「列」。
∵∵巳三、列
∵一有光净胜解。二无光净胜解。三迟钝胜解。四捷利胜解。五狭小胜解。六广大胜解。七无量胜解。八清净胜解。九不清净胜解。
∵分这么九种。下面第四科是解释。分九科,第一科先解释「有光净胜解」。
∵∵巳四、释(分九科)∵∵午一、有光净胜解
∵有光净胜解者:谓于光明相澄心善取,与光明俱所有胜解。
∵这「有光净胜解」是什么呢?「谓于光明相澄心善取」就是这个日月灯的光明相,当然是太阳的光明特别强大。你对这个光明相「澄心善取」,这个心澄静下来,就是远离一切的杂念心能寂静下来,你能善巧的把光明相取在心里面。「与光明俱所有胜解」,这个「能胜解」的就是能观想心,光明是所观相想的境界,这等于是以光明为所缘境。但是光明能取在心里面,显现在心里面,这也要经过一番的学习才可以的。就是譬如现在是黑天不开灯,房子里面不开灯,但是你能够心里面取到光明相的时候,和白天一样。你闭上眼睛了就感觉和白天一样是光明的,那就是「有光明胜解」了。这还是不容易的!你若不这样练习,若没有日月灯的时候,你睁开眼睛也是黑的,你不睁开眼睛也是黑的。所以这个光明相,在律上我们出家人的戒律上、广律上,佛曾经告诉比丘睡眠的时候要想明相,其实就是这么回事。不要因为你在黑暗、天黑了你在睡觉不要这样子想,你心里面现出来光明相,这叫做「与光明俱所有胜解」。这样子这个胜解是能观想的,光明是所观想的,这个能和所是在一起显现出来的,这叫做「与光明俱所有胜解」。
∵∵午二、无光净胜解
∵无光净胜解者:谓于光明相不能善取,与暗昧俱所有胜解。
∵「无光净胜解者」,这是第二个。「谓于光明相不能善取」你不能善巧的把光明相取在心里面。「与暗昧俱所有胜解」没有光明就是黑暗了,那么你这个胜解就是与黑暗在一起活动,就是这样子。
∵∵午三、迟钝胜解
∵迟钝胜解者:谓钝根身中所有胜解。
∵这是第三个。什么叫做「迟钝胜解」?「谓钝根身中」根性钝的人他的五蕴身里面,所有的胜解都叫做「迟钝胜解」。就是他的信进念定慧,不管他怎么样胜解,怎么样观想都是属于「迟钝性」的。
∵∵午四、捷利胜解
∵捷利胜解者:谓利根身中所有胜解。
∵就是根性特别利的人,他的身中所有的胜解,所有的胜解都是敏捷。这个「捷」是敏捷,「利」是他这个「胜解」的力量,作用非常的厉害。那个钝根人他也是有胜解,但是慢,力量也不是那么样的锐利,所以较为迟钝。这个叫做「捷利」。
∵∵午五、狭小胜解
∵狭小胜解者:谓狭小信欲俱行胜解,及狭小所缘意解胜解。如是作意狭小故,及所缘狭小故,名狭小胜解。
∵「狭小胜解者」,「谓狭小信欲」这个「信」你对于佛法有的信心,这个信心,信为欲所依止,有信就有欲。如果你相信佛法说的世间有苦集的因果,出世间有灭道的因果,佛赞叹出世间的圣道的因果特别殊胜、微妙、安乐自在。世间的因果是苦,你若相信了你就会有欲,就会希望排解出去这个苦集而成就灭道的因果,你就会有这样的欲望,所以就是信就有欲。现在是狭小的信欲,他这个信欲不是很强大。我们举个例子说,说这个菩萨要广度众生得无上菩提,那就是「广大」;若声闻缘觉对佛法的信解,只图自己解脱生死得涅盘,那就是「狭小」了。
∵「谓狭小信欲俱行胜解」,这个胜解是能观想的一定有所观想的,能所是俱行的。「及狭小所缘意解胜解」还有狭小的所缘境界,狭小胜解所缘境界。「意解胜解」意解思惟就是于所缘境去思惟观察,所以就是意解胜解。这个是有所缘的不同,有作意有胜解的不同。所缘就是胜解的所缘境,两回事但是不能分离。「如是作意狭小故,及所缘狭小故,名狭小胜解。」就是你这个人作意狭小他的心量不是那么广大,他狭小。及所缘境狭小,所以叫做「狭小胜解」。所缘境和那个作意,作意也就是胜解,作意是能缘的,能缘和所缘是不能分离,所以所缘小能缘也就小,能缘小所缘也小,这个叫做「狭小的胜解」。看这个《披寻记》
∵∵《披寻记》九五四页:
∵狭小胜解等者:三摩呬多地中说有小三摩地,或由所缘故小。观少色故,或由作意故小,小信小欲小胜解故。(陵本十二卷十页)此应准知。
∵「狭小胜解等者:三摩呬多地中说有三摩地,或由所缘故小」。这个所缘境小,所以叫做小三摩地。是什么呢?「观少色故」他这个所缘境以色为所缘境,他观的色观的少。譬如观这个莲花的光明,莲花就是那么大,那么这就是小。如果你是观这个光明广大乃至到大海边、大地、大海边这么大的光明,那就是大了,而不是小了。
∵这个前面的文说到观天,这个修行人修这个光明胜解的时候,观这个天人身相的光明,身相的光明或者是像树那么大,乃至是像大地这么大,大海这么大,就是由小而大了。这是所缘境界的大小,能缘的胜解也有大小。现在说小的境界就叫做「狭小胜解」,就是这样的意思。
∵∵午六、广大胜解
∵广大胜解者:谓广大信欲俱行胜解,及广大所缘意解胜解。如是作意广大故,及所缘广大故,名广大胜解。
∵「广大胜解者:谓广大信欲俱行胜解,及广大所缘意解胜解。」假设以光明为所缘境的话,这光明像大地那么大,像大海那么大,当然不是无边无际还是有边际的,那就叫做广大的胜解。
∵「如是作意广大故,及所缘广大故,名广大胜解。」在律上,有一个他婆摩罗子是个阿罗汉,夜间他是为大众僧职事的,若是夜晚还有比丘来挂单的时候,那么那个比丘没有神通,那么他就手指头一伸,这个手指头就放出光明来了,就好像一个灯似的,那么就领这个比丘到寮房去。实在这个光明就是他的胜解,当然这种我们初学光明胜解的人,只是在心里面想有光明,那事实上别人看不见有光明。但是修成功的那个人不是,他若是心里面有光明胜解的时候,那就真是有光明了,就能破坏黑暗了。所以佛菩萨有光明有二种光明:一个是果报的,果报体他就是自然的发出光明来;一个是他内心里面变现出来的光明。说我们念观世音菩萨有种种灵验,实在那都是观世音菩萨的胜解,观世音菩萨也并没有来,但是你就看见观世音菩萨了,实在那是观世音菩萨的胜解。
∵「广大所缘意解胜解。如是作意广大故,及所缘广大故,名广大胜解。」我们看这个《阿含经》也好、看《大智度论》也好、看《瑜伽师地论》也好,它就是说明你要努力的这样创造,你才有这样的功德,它就是这么讲。所有的事情都是修成的,就是这么讲这件事。无论是那一种神通、无论什么定力都是修成的,都是提倡这样子讲这样说。
∵∵午七、无量胜解
∵无量胜解者:谓无边无际信欲俱行胜解,及无边无际所缘意解胜解。如是作意无量故及所缘无量故,名无量胜解。
∵「无量胜解者:谓无边无际信欲俱行胜解」这就是广大的境界,广大的境界。譬如说是:这个无色界天的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这个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就是它广大,观这个空无量无边的,观这个识也是无量无边的没有边际,所以那就是广,叫做「无量胜解」。现在这里「无边无际信欲俱行的胜解,及无边无际的所缘境胜解。」这个能缘所缘是一致的,都是无量无边的。「如是作意无量故及所缘无量故」这样的「作意无量,所缘无量故,名无量胜解。」
∵我看见有一篇文章说:在佛学院毕业以后没有事情做了,就是失业了,要给他安排一个职业。安排什么呢?或者是请他到什么寺院里做方丈、做监院,或是安排到佛学院里面做老师去,让他有事情做。但是这种话说的也没有错,但我们若是读《瑜伽师地论》的话,有失业这回事情吗?要学习了佛法以后那事情太多了,没有时间和这些人通信,或者打通电话,没有这个时间的!就是说修这个奢摩他要多少时间?你才能把奢摩他修成功!这个看出来很多的问题。这个四禅八定就够你修的了,你这一生修成功了,就是很难得很殊胜了!又是三三昧、八解脱,多得很,应该做的事情很多!
∵∵午八、清净胜解
∵清净胜解者:谓已善修已成满已究竟俱行胜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