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二、方便善巧∵(分二科)∵∵寅一、征

云何菩萨方便善巧?

「别辨其相」分四科,第一科「善修事业」,这一科已经学习过了,现在是第二科「方便善巧」。这一科分两科,第一科是「征」。

「云何菩萨方便善巧?」菩萨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要有很多的方法和智慧,才能够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但是究竟什么叫做菩萨的方便善巧呢?这是征问,下面第二科解释,分两科,第一科「举种类」,又分四科,第一科是「标」。

寅二、释∵(分二科)∵∵卯一、举种类∵(分四科)∵∵辰一、标

当知如是方便善巧略有十种。

这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应该知道菩萨所具有的,这样的方便善巧,简要的说有十种不同。这就是种类,有这么多的差别。下面第二科是「征」。

辰二、征

何等为十?

这十种方便善巧是什么呢?下面第三科列出来。

辰三、列

一者、憎背圣教有情,除其恚恼方便善巧。

就是世界里面的众生,相信佛法的还是少数的,很多的众生对于佛法是不置可否的,只有一少部分「憎背圣教」,就是他憎恨、不高兴佛法,这样的有情怎么办法使令他相信佛法呢?要「除其恚恼」,先要除灭他内心对于佛法的憎恨,这一方面的「方便善巧」,这是一种。

二者、处中有情,令其趣入方便善巧。

「处中」,就是对于佛法并不憎背、并不恚恼,但是也不相信佛法,他是处在中间的这样的人。菩萨能有方便善巧「令其趣入」,能教化他,使令他相信佛法。这个「趣入」,说个白话,就是能来到佛法里面。那是什么情形呢?就是对于佛法有了信心,就叫做「趣入」。这样的「方便善巧」,这是一类。

三者、已趣入者,令其成熟方便善巧。

这是第三种。已经相信佛法的人,使令他在佛法里面栽培的善根能达到成熟的阶段。这个「成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在佛法里面栽培的信、戒、闻、舍、慧,这样的善根达到可以得圣道的程度了,那就叫做「成熟」。能这样教化众生的方法,那就叫做「方便善巧」,这又是一类。

四者、已成熟者,令得解脱方便善巧。

第四种。说这一类的众生在佛法里面的修学,他已经达到可以得圣道了,可以由凡入圣,达到这个程度。达到这个程度,也不是他自己能得圣道的,还需要佛菩萨方便善巧来教化他,他才能得圣道。得圣道,就叫做「得解脱」。

这个「解脱」就是对系缚说的,我们在生死里流转的众生,有种种的烦恼,还有各式各样的贪瞋痴的烦恼。这个烦恼是什么呢?就是内心的分别。你这个时候心里面有贪心,这个时候心里面有瞋心,有各式各样的烦恼的时候,你的心就被烦恼所系缚住了。这个只要是众生,心里面都是有烦恼的,但是烦恼有的时候活动,有的时候不活动。不活动的时候,就好像没有烦恼似的。这个烦恼不活动的人,如果你若注意烦恼正在活动的人,你才知道烦恼的相貌,你才知道。那个时候,他的那个明了性的心,那个灵明的心被烦恼系缚住了,被这个贪心或者瞋心困扰住了,他不能解脱。这个我们烦恼没有活动的时候,心情比较平和,好像没有烦恼一样,但是烦恼的种子,烦恼的潜在的力量还是在你心里面的,你心里面还是有烦恼的。

现在说「令得解脱」,就是烦恼的种子也不系缚你了,你能修学戒定慧把内心里面的烦恼种子也消灭了,那个时候就永远也不会再有烦恼了,那就是圣人,所以「令得解脱方便善巧」。

这个我们已经相信佛法的人,用功修行才知道什么是烦恼、什么是烦恼的系缚的情况,才知道。有的时候,若是这一位佛教徒他肯努力地修学戒定慧呢,能使令烦恼不活动,烦恼就好像没有烦恼似的。如果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一口气不来就死掉了,死掉了,因为这个人是有修行的人,他不会到三恶道去,有可能再来人间,也可能到天上去,也可能会到佛世界去。如果来到人间的话,做人呢,他生来就是一个品德很高尚的人,他生来就是这样子。生来这样子,因为前生在佛法里面栽培过,所以今生还容易相信佛教,他还能够学习佛法,也应该能够修学圣道的。修学圣道,如果他若学习经论的话,他有可能继续地修学戒定慧。但是若不学习经论,那可能会有其它的问题。

现在这里面告诉我们一件事,就是你的善根成熟,接近得圣道的时候,你还是不能自己自然地得解脱,还需要佛菩萨的方便善巧来度化你,你才能够得圣道的。所以这第四个「已成熟者,令得解脱方便善巧」。

五者、于诸世间一切异论方便善巧。

一共是十种善巧,现在说到第五个。「于诸世间一切异论」,这个佛法在世间,佛菩萨的大智慧也会发表很多的方便善巧的论议,但是非佛教徒他也会有各式各样的论,那就是「异论」,和佛法的议论不一样,那叫做「异论」。这些异论,佛菩萨也有方便善巧,这个方便善巧是什么呢?佛菩萨也通达众生不同于佛法的异论,也通达,叫做「方便善巧」,通达这个世间的异论。

六者、于诸菩萨净戒律仪受持毁犯,能正观察方便善巧。

这第六种。「于诸菩萨」,就是佛为菩萨所制定的毗奈耶,这个「净戒律仪」,能够使令你的身口意清净,不毁犯这个清净的律仪,这叫「净戒律仪」,所规定的。但是这个是属于菩萨的。这个佛法的戒律,有优婆塞戒、优婆夷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现在是说菩萨的净戒律仪,通于四众弟子,也通于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就是通于七众弟子的,那就是菩萨戒。

这样的菩萨戒「受持毁犯」,怎么叫做受持菩萨的净戒律仪?怎么叫做毁犯菩萨的净戒律仪?「能正观察」,这一位佛教徒对于佛为我们开示的菩萨净戒律仪,能够努力的学习。「能正观察」,能够努力地去学习,就通达了受持、毁犯的差别,这也叫做方便善巧。你要通达,要经过学习。

七者、于诸正愿方便善巧。

第七种「于诸正愿方便善巧」,这个「愿」就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希望做医生,我希望发无上菩提心,我希望做律师,我希望做建筑师,各式各样的希望。但是现在这里说的「愿」,是「正」,就是符合佛法的道理的愿;发无上菩提心、修学圣道,这都是正愿。「于诸正愿方便善巧」,他也有智慧通达这件事,通达正愿的。

八者、于声闻乘方便善巧。九者、于独觉乘方便善巧。十者、于其大乘方便善巧。

后面这八、九、十是属于三乘圣道。前面这个「于诸正愿」,正愿这里面主要的是说,感觉到人生是苦,在生死里面流转不是好事,想要出离生死苦。出离生死苦,你建立了这样的意愿,那就叫做正愿。但是这件事有三种不同:第一种是声闻乘的方便善巧,就是他没有大悲心,但是自己愿意出离生死得涅盘,这也是有信、解、行、证的不同。声闻的这样的方便善巧,肯努力地去学习、也肯努力地去修行。

「九者、于独觉乘方便善巧」,这是另有一种人,他也是学习声闻乘的佛法,但是他有高慢心,他的意愿想要在没有佛、没有佛法的世间得圣道。「我不需要有老师教导我,我自然地就得圣道了,无师自悟」,这是一个高慢的态度。但是这种人最初也是能遇见很多的佛,听佛说法栽培善根,他的福德、智慧高过了声闻乘,他栽培善根栽培得非常的殊胜,所以能够出无佛世、无师自悟。这又是一类的佛教徒。

「十者、于其大乘方便善巧」,这第十种。这位是高过声闻乘、也高过独觉乘,他有大慈悲心愿意普度众生齐成佛道的,这种人。那他是属于大乘。

这个「乘」其实就是车的意思,这个车能够运输,能够从甲地运到乙地,从这个地方运到另外一个地方去,那叫做大乘。这个声闻乘、独觉乘也都有运转的意思,都是从生死的地方、从苦恼的地方,运到没有苦恼的涅盘那里去。但是这个大乘,不但自己到无上菩提,还度化一切众生到涅盘、到无上菩提那里去,他运载的人多,所以就是大车了。

这里面的意思,就是他的大悲心特别的强,声闻和独觉这两类的人,他的大悲心不是那么强,所以有大小的不同。

辰四、指

如是一切方便善巧,如前即此菩萨地中,随彼彼处已广分别,如应当知。

这是第四科,是「指」。「如是一切方便善巧」,像前面说的一共有十种方便善巧,这十种方便善巧里面的意义应该加以解释的。「如前即此菩萨地中」,就是如前面的文已经讲过了。究竟是那一段文呢?「即此菩萨地中」,现在的文在《瑜伽师地论》里面属于〈菩萨地〉,〈菩萨地〉前面是〈声闻地〉。「即此菩萨地」,就是从三十五卷开始,一直到现在这里,都是〈菩萨地〉,一共到五十卷,现在是四十七卷。「随彼彼处」,随顺那段文的意义,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已广分别」,已经详细地解释了这十种方便。「如应当知」,如其所应,你已经学习过了,你应该知道的。

《披寻记》一五五六页:

「随彼彼处已广分别如应当知者:此中前四方便善巧,如前〈菩提分品〉说有六种成熟有情方便应知。(陵本四十五卷五页)又说善知诸论。(陵本四十四卷十七页)即此第五方便善巧。又〈戒品〉说菩萨戒波罗密多。(陵本四十卷一页)即此第六方便善巧。又〈菩提分品〉中说:菩萨所修正愿。(陵本四十五卷十六页)即此第七方便善巧。〈功德品〉说乘施设建立。(陵本四十六卷十四页)即此后三方便善巧。」

「随彼彼处已广分别如应当知者:此中前四方便善巧,如前〈菩提分品〉说」,这十种善巧里面,前面的四种善巧,「如前〈菩提分品〉」,在那一品里面已经讲说了。那里说「有六种成熟有情方便应知」,那个六种里面就有这四种。「(陵本四十五卷五页)」,在那地方说的。

「又说善知诸论。(陵本四十四卷十七页)」那个地方说。「即此第五方便善巧」,这里是第五,第五个「于诸世间一切异论方便善巧」,在那个地方已经讲过了。

「又〈戒品〉说菩萨戒波罗密多。(陵本四十卷一页)」,说到这个戒波罗密多的受持、或者毁犯的差别。「即此第六方便善巧」。

「又〈菩提分品〉中说:菩萨所修正愿。(陵本四十五卷十六页)」,那里已经说了,这个菩萨正愿是怎么回事。「即此第七方便善巧」。

「〈功德品〉说乘施设建立。(陵本四十六卷十四页)即此后三方便善巧」。这个指出来这十种善巧在前面的文里面,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已经说过了。

卯二、明作业∵(分三科)∵∵辰一、标

如是十种菩萨所有方便善巧,能作五事。

这是第二科「明作业」,说明这十种善巧的作用,它有什么好处呢?这里分三科,第一科是「标」。

「如是十种菩萨所有方便善巧,能作五」种「事」情,这是标出来。下面第二科解释,分五科,第一科「由前四种善巧」。

辰二、释∵(分五科)∵∵巳一、由前四种善巧

谓由前四种方便善巧,令诸菩萨能正安立所化有情于自义利。

谓由前面十种善巧的前面四种方便善巧,「令诸菩萨能正安立所化有情」,那四种方便善巧的方法能令诸菩萨,很多的菩萨用这个方法教化众生的时候。「能正安立所化有情于自义利」,就是教化所化的众生于「自义利」这个地方有成就,不是他义利。

这个「自义利」和「他义利」有什么不同呢?「他义利」,那个人的利益,那个人的利益是与佛法相对的;就是在烦恼里面活动所成就的事情,叫做「他义利」。这个烦恼所活动的情况,如果明白一点说呢,我们凡夫的情形,有的时候我们烦恼的活动造作了伤害人的事情,那么就到三恶道去得到一些义利。若是有的时候,我们凡夫还是烦恼,但是做一些利益人的事情,那就在人间、天上得到一些义利。这两方面的义利,都叫做「他义利」,不是自义利。

现在菩萨用这四种方便善巧教化众生的时候,使令众生「于自义利」有成就,就是在圣道,出离世间得圣道的义利有成就,就是这样意思。这个出离世间的烦恼的境界,那就是三乘圣道:就是声闻乘、独觉乘、和大乘(或者说是一佛乘),在这里面有成就。这里面有成就,是完全是没有烦恼的,有清净的大智慧,永久的安乐自在的。当然这件事,我感觉还是少数人,少数人愿意学习这件事。在佛教徒里面,多数还是欢喜「我内心里有烦恼,你不要管,你不要管我这件事。我心里有烦恼,我做一些善事,这就很好。你不要改变我的思想」,这样的佛教徒比较多。我们若欢喜学习佛法,学习四念处,断除去我们内心的贪瞋痴,欢喜做这件事的人不多。就是出家人都算在内,不欢喜修四念处,你叫我参话头还可以,你叫我修四念处我不欢喜,我们今天的佛教徒就是这样子。

但是在这一段文呢,已经分类了,就是「由前四种方便善巧」,这四种方便善巧当然也是佛陀开示我们的一种方法,所以它能「令诸菩萨能正安立」,这也还是要有程度的菩萨,他能用这个方便善巧「安立所化有情」。这个「安立」,或者是这样说,就是使令他进步到这个程度,叫做「安立」。就是能够依据佛菩萨的教导,叫做「正」。「安立所化有情」,就是提高所化众生的程度,达到什么地方了呢?「于自义利」,使令他成就三乘圣道,就是这样意思。「令诸菩萨能正安立所化有情」,用这个方法教化这个所化有情。「安立」,或者说教化的意思也可以。教化所教化的众生,使令他们修学三乘圣道,叫做「自义利」。

这个「义利」这两个字,如果纯在善法中说,烦恼的活动是例外的,纯在善法中说呢,现在得到的利益叫做义,将来得到的利益叫做利;一个现,一个未,这样分别。或者说,这个义是世间的利益,这个利是出世间的利益。我们修学圣道的人,你不可能一下子就是圣人的境界,不可能这样子。就是先成就世间的利益,再进一步成就出世间的利益。若是举一个例子来说呢,我们常常的修学戒定慧的话呢,这个人的身口意,他内心的思想就不会那么粗暴,就比较调柔,他的贪心轻微了,瞋心也轻微了。我不修学圣道的时候,我的烦恼很厉害。我常常的静坐修止观的时候,心情调柔了。但是这个时候不是圣人的境界,因为你内心里面你还有烦恼的,只是没有发作就是了,所以这个是属于世间的利益。但是你继续地修学戒定慧的时候,你这个定慧的功夫高深了,能消灭内心潜在的烦恼,这个时候就是圣人了,那个时候就是出世间的利益了。所以按时间上说,有现、有未的不同。或者说有世间、出世间的不同。或者说:你得到福德,叫做义;得到大智慧,得到般若的时候叫做利,或者这么分别。

巳二、由第五种善巧

由于世间一切异论方便善巧,令诸菩萨善能摧伏一切异论。

这是第二科,由第五种方便善巧。「由于世间一切异论方便善巧」,由于这位菩萨他不但是学习佛法,他也学习了世间的一切异论方便善巧。但是我们从经论上看,佛教徒,或者发无上菩提心的菩萨,应该是得无生法忍以后学习世间的异论,不是一开始就学习世间的异论。或者说是有大智慧的人,他虽然没得圣道,但是智慧很高,他的记忆力也特别好,他的一天有两分的时间修学圣道,一分的时间学习世间的异论。学习世间不同于佛法思想的这些书论,做什么呢?「令诸菩萨善能摧伏一切异论」,你这样学习的结果,有这样的好处:诸菩萨善能够摧伏一切异论,摧伏一切邪知邪见的思想,使令他们改邪归正,有这样的好处。

巳三、由第六种善巧

由于菩萨净戒律仪受持毁犯能正观察方便善巧,令诸菩萨不犯所犯。犯已速疾如法悔除;于善清净菩萨所受净戒律仪,能善修莹。

这是第三科,由第六种方便善巧。「由于菩萨净戒律仪受持毁犯能正观察」,由于这位菩萨他不只是学习定慧,同时他也学习戒,所以对于菩萨的净戒律仪受持、毁犯「能正观察」,能够学习的很圆满,他能善巧的观察,有这样的方便善巧的智慧。「令诸菩萨不犯所犯」,你学习了菩萨的律仪的时候呢,你就得到一种好处,就是「不犯所犯」,不会违犯所犯的菩萨戒,就不会犯戒了。「犯已速疾」,或者说他一时的失掉了正念,犯了这条戒,但是他会很快的「如法悔除」,就是依据律法里面的规定,能够忏悔,除灭所犯的罪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