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 唯识“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陈∵一∵标华严专宗学院副院长提要唯识思想传入中国,先后成立地论宗、摄论宗与法相宗,形成新旧译唯识之争,向来皆以玄奘新译唯识为正宗,斥真谛旧译有增益、误谬。印顺导师抛开宗派成见,从多方面论述真谛译唯识的形成有其历史背景,具融合如来藏与唯识思想之倾向。本文从经论特色与思...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75 浏览
唯识观行略探─以《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为主 唯识“唯识观行略探─以《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为主”。唯识观行略探─以《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为主释会乙大纲一、前言二、唯识观行之意义三、《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观行之比较四、唯识观之修行次第(一)所观唯识(五重唯识观)1、遣虚存实观2、舍滥留纯观3、摄末归本观4、隐劣显胜观5、遣相证性观(二)能观唯识五、结论【参考书目】一、∵前言观行,对修持佛法...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70 浏览
熊十力《新唯识论》中体用哲学的思考支点 唯识“熊十力《新唯识论》中体用哲学的思考支点”。熊十力《新唯识论》中体用哲学的思考支点林安梧国际佛学研究年刊第二期1992.12出版页380-398--------------------------------------------------------------------------------页380一、问题的提出与方法的厘清∵大体...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76 浏览
唯识学“虚妄分别”之研究 唯识“唯识学“虚妄分别”之研究”。唯识学“虚妄分别”之研究陈一标国际佛学研究创刊号(1991.12)页187-205--------------------------------------------------------------------------------∵第一节∵∵虚妄分别自性与异名∵关于虚分别的性质,《辩中边...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78 浏览
如来藏与唯识的交涉——以《佛性论》为中心的比较研究 唯识“如来藏与唯识的交涉——以《佛性论》为中心的比较研究”。如来藏与唯识的交涉----以《佛性论》为中心的比较研究赖贤宗国际佛学研究创刊号1991.12出版页209-221--------------------------------------------------------------------------------∵一、《佛性论》在“世亲学”...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72 浏览
中观、唯识与功能主义(三篇) 唯识“中观、唯识与功能主义(三篇)”。中观、唯识与功能主义(三篇)越尘居士(二麻子)一、学佛理时,中观与唯识能不能不打架?麻子每看到学中观与学唯识的人争起来就头大。然而这种争论似乎是有“传承”的,至少已争了千百年了,论坛上每每烽火重起,双方争个不休,甚至争出火来。依麻子看法,这争论其实有好几类。对于双方都是没真明白自他宗见的学人,这争论...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71 浏览
新物理学与唯识学 唯识“新物理学与唯识学”。一近年最进步的科学与哲学之逼近於佛学,实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前岁尝略论大数学家怀特海近年在英国所讲哲学之逼似华严法界十玄六相义,与英国倍克莱新哲学之切近离言说分别而趣实证禅宗义,已不胜其惊喜。乃顷阅东方杂志第五号宇宙新说与物质第四态,第四态指高热度中向所谓原子碎为粉的自由电子。此类原子粉密集所成的...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72 浏览
爱因斯坦相对论与唯识论 唯识“爱因斯坦相对论与唯识论”。爱因斯坦为当代最大之科学者,以相对论着闻于世。顾其说号称难解,英国人汤姆生尝论之曰:爱因斯坦学说之特点,在置吾人于未有空间、时间、物质诸念以前,以至于最原始之真体,即吾人本之以构成如是之空间、时间、物质诸念者也。今请揣其本而言之,其说自易明矣。试设一羌无经验之灵性,忽焉置之于斯世之场野,其最初所觉察...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72 浏览
对唯识无义的体会 唯识“对唯识无义的体会”。一、遍计的颠倒人的第六意识是特别强大而且了境明利的,又能周遍计度一切境界;是起惑造业?还是断惑证真?它正是关键的力量。所以必须要彻底地剖析它,才能找到病根,兴起对治。凡夫的症结在于遍计一切法是实有的。第六意识是能遍计,那么它是怎么遍计的呢?当意识从自种子生起时,由于无始妄熏习力故,自然现出见、相二分...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74 浏览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八) 唯识“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八)”。七、佛果论就全体佛教而言,依种姓的不同而分为声闻、独觉、菩萨三乘圣者,其所证之果就能所的不同而有涅盘与菩提之分。原始佛教的涅盘是与“解脱”同义的,依入灭的前后不同而分有余依涅盘和无余依涅盘。但到了瑜伽唯识学的时代,特别是在《成唯识论》中涅盘是菩提之境,属所证;菩提是证涅盘之智,属能证。但由于众生无始...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72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