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西方极乐世界离此有十万亿佛土之远,凡夫众生根性低劣道力薄弱,如何而可能到达彼国?又《往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既然有此教典,当知女人以及身根残缺者,必定不得往生极乐世界!
答:这种说法只是相对于凡夫肉眼、以其生死烦恼的心量来说的而已。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是离此世界十万亿佛的国土之外,但是只要众生往生净土的业行成就者,临命终时至心忆念阿弥陀佛在定之心,即是往生西方净土受生于莲胎之心。动念求生净土之时,即是往生极乐净土之时。为此之故,《观无量寿佛经》云:‘阿弥陀佛的国土,去此世界不远。’又众生净业之力不可思议,一念之间即得往生彼国,不须忧愁其极为遥远。又如同人们作梦一样,身体虽然躺卧在床上,而其心意识,已经周遍游历到他方一切世界了,其所见的也与平日生活所见的毫无差异也。往生西方净土也是一样的,动一个念头即能到达,不需要疑惑也。
而所谓的‘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者,只是说往生彼极乐国土之后完全没有女人的报身,以及盲聋喑哑等身根残缺之果报。并不是说娑婆世间的女人,及身根残缺者,不能够往生彼极乐世界。若是作如此说者,真是愚痴而完全不了解佛经的意义。就如韦提希夫人来说,她是向释迦牟尼佛请求希望能往生极乐净土,而引发释迦世尊说法的祈请主。以及其五百侍女,释迦世尊授记其女人众等悉得往生彼佛极乐国土。所以只要娑婆世界的女人,及盲聋喑哑之人,能够以至诚心忆想称念阿弥陀佛,皆在往生彼佛国土之后,更不再蒙受女人色身之果报,也不受身根残缺之色身。而二乘人只要能够回转其心,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到了彼国之后,再也不会有二乘不发大悲菩提之自利执心。为此之故,所以说‘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并非是说此娑婆世界的女人,以及身根残缺者,不得往生极乐净土。
是故《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中说:‘假使我成就佛道之后,十方世界中的一切女人,称念我的名号,如果发愿厌恶女人痛苦不净之身,在其舍命之后,再遭受女人果报身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更何况是往生彼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还会再受女人之身?身根残缺者也是一样的道理。(法宣法师著《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相关答疑
《阿弥陀经》又云:‘善男子、善女人,念佛而往生彼国者,其声闻圣众之数,有无量无边之多。’《往生论》云:‘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缺根,二乘种不生。’
疑惑曰:如《往生论》所说的,女人和身根残缺的,以及小乘的圣人都不能往生,而《阿弥陀经》则说皆可以往生彼国。此二经论皆是圣人之言教,何以各有差殊呢?
会通曰:勘查探寻经典和论典之意,其各自随顺一个因缘,详审而细察之,其二者并没有差异殊别。说到女人可以往生者,若是其心志性向微妙决定,深深厌离女人之身,专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等待其娑婆世界的果报已尽之后,转作大丈夫之身相,居处于微妙的莲华宝台,即得往生于清净的佛国也。
而所谓的报身残缺者,其有五种:一者、天生残缺。二者、犍(因为刑罚去势而残缺)。三者、半月是男、半月是女。四者、因嫉妒而有时为男、有时为女。五者、同时具有男女二形。如此身根残缺之类,其心志性向无有恒常,但是只要能够发愿修行一心求生,心意决定而勇猛不退,待其命终舍弃残缺的身根果报之时,感得完整具足之根身,即得往生于彼极乐国土也。
另外所谓的‘二乘’者,其中有一类称为‘愚法’的二乘人,是指那些能够证得人空之理,已经证得小乘之果,而不能通达法空之理,是故称之为‘愚’迷于‘法’空之理也。此类之二乘人只能追求自我利益,而不能广泛利益他人,没有办法得以往生净土。
第二类的是所谓的‘不愚法’的二乘人,其虽然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但是不住着于小乘之果位,而能跟随着诸大菩萨,生起大乘之菩提心,誓愿求生诸佛之前,发起利益他人之行,故得往生于彼极乐国土也。
又《观无量寿佛经》当中云:中品往生之人,至彼西方极乐世界才证得小乘之果。疑惑曰:《净土论》当中云:‘二乘种不生’,以何因缘往生彼国之后,然后证得小乘之果位?
答曰:此人在先前有小乘的种子,后来因为遇到善知识,才发起大乘之心。往生净土之后因为其过去小乘的习气,在境缘殊胜的修行环境之下体悟色身、诸受,自心和心法四者皆是无常,因此发起宿世小乘之善因,即能证得小乘之果。然而由于西方净土中大乘的菩萨善友,努力地提携奖励,,因此不住着于小乘之道,仍然兴起大乘之心念,是故并非是真的小乘也。
而在娑婆世界当中其根身虽然是女身,但是能够上求无上菩提,深深相信自己与他人之佛性平等具足。于是立下了弘大之愿力,立誓当来必定要成佛,广泛度脱一切众生,心中思念能够舍弃女人之身,此生即得往生于西方净土。等到其临将命终果报尽时,阿弥陀佛的化佛即来相迎,当下便成就了大丈夫之身相,入于七宝莲华之座,即得往生于彼极乐国土,阿弥陀佛即令其安定心神居于净土。经典依照此门而谈,故说女人及二乘等皆得往生也。论典依据若是不能如此发大菩提心而求愿往生,是故说女人二乘不得往生也。
小乘之人如果能够生起大乘之心志,乘着此菩提心为业,即得往生西方净土,而随从着他昔日之旧名,故称号其为声闻也。
疑惑曰:小乘的因地心,既然判定其为令人讥嫌之名号,在彼世界之中何必一定要称其旧日之名号呢?
答曰:声闻之人愚迷于法空之理,自利之心念太过深切,不能广泛利益他人,因此称之为被讥嫌之名。如今虽然还存留其昔日之称号,但是其即是大菩提心之声闻也,其利益众生既然广大弘深,因此乃是良善之称号也。是故《法华经》云:‘我等今者,乃是真实的声闻,以究竟佛道之音声,令一切众生皆得听闻。’西方极乐世界亦是如此,虽然也有小乘之称号,可是都是真实的大乘声闻,是故无有令人讥嫌的恶名等过失也。(法宣法师白话译《西方要决释疑通规白话浅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