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圆教观心哲学之义理与实践∵∵
[∵作者:陈相仲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南华大学,哲学系硕士班,2002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3年
【文章标题】天台圆教观心哲学之义理与实践
【英文标题】The∵doctrine∵and∵practice∵of∵T’ien-t’ai∵Perfect∵Teaching’s∵philosophy∵of∵Chung-hsin
【文章作者】∵陈相仲∵
【指导教师】尤惠贞
--------------------------------------------------------------------------------
【中文关键词】天台宗|圆教|观心|智者大师|一念无明法性心|无明即法性
【中文摘要】本论文研究之动机与目的:就是想要从佛教的义理与实践这两者之间,尝试圆融地寻找一门可以方便契合与相应诸类众生的观行法门,并且期待经由这项法门所呈现的义理认知以及如实观行之后,能够提供众生自行地观照诸法如实真相的方法,亦即藉由***止观、一心如实地观照而能展现出无上般若智慧并得以清净自在以及解脱无碍。所以,透过天台智者大师所研究与诠释之天台观心法门,便是本论文所着重研究之中心思想以及参考依循之根据。
而本论文研究之主要方式则是:将天台智者大师所诠释之观心哲学,分为义理根据与实践开展两个面相来加以探讨。透过智者对于一念心的诠释认知与三千诸法彼此之间相依相即的生灭关系,导引出一切诸法皆因无所住而能立生无数,而这种因缘的依待就在于是否可以如实地观照当下的一念心。因此,若是不能够如实地观照一心者,则一念心趣无明烦恼、爱见迷痴,故而一切诸法随顺因缘而起现三道恶业;但是若能一心三观,三谛圆融即空即假即中者,那么此一念心即是趣向如来佛境,法性彰显、如实明白,如此则一切诸法皆是三德本性,一切所观诸境皆是不可思议如来妙境。
经由本论文探讨研究之后可以概略地结论为:(1).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在于一念心面对缘起诸法之际,不能够如实地观照真相实谛;既然不能如实地明了诸法实相,故而众生之一念心即趣向无明,而无明之心所展现的果报便是惑、业、苦三道;而佛之所以为佛,便是能够圆融如实地观照一心,了了分明、诸法如实,因此佛之一念心即趣清净法性是趣不过,故此一念法性之心便能圆通十界无所障碍,化现无量无数之法身以度化随机应缘之众生,所以在于***止观的修证下,三道即是资成三德之如实三因。(2).天台智者所强调之一念无明法性心,就在于众生观照当下一念心时是否能够如实圆满。若一心圆满如实者即是如来法性清净;若一心不能如实观照者即是无明迷惘之九界众生。因此,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相依相即,故众生心即是佛心。所以,天台圆教之义理与实践的法门则可建构在观一念心的模式下圆满成熟,而众生皆可成佛的理想则从观心哲学的架构下获得真实的保证。∵
【英文摘要】The∵research∵tries∵to∵find∵a∵suitable∵teaching∵from∵the∵doctrine∵and∵practice∵of∵Buddhism∵for∵the∵general∵public∵to∵put∵into∵practice.∵It∵also∵expects∵to∵offer∵the∵general∵public∵a∵way∵to∵get∵to∵know∵the∵truth∵by∵themselves∵after∵they∵understand∵the∵doctrine∵from∵the∵teaching∵and∵practice∵it.∵In∵another∵word,∵people∵can∵get∵superior∵wisdom∵and∵absolute∵freedom∵if∵they∵understand∵“Yuuml;an-tun-ju-chung”and∵practice∵it.∵The∵research∵is∵based∵on∵the∵The∵Master∵Chih-I’s∵study∵of∵T’ien-t’ai∵Chung-hsin∵teaching.
The∵research∵explores∵and∵discusses∵both∵the∵theory∵and∵practice∵of∵Master∵Chih-I’s∵Chung-hsin∵Philosophy.∵Master∵Chih-I∵explains∵that∵if∵one∵can∵truly,∵completely∵examine∵and∵introspect∵his∵mind∵to∵create∵emptiness∵and∵then∵vitality∵exists∵spontaneously.∵If∵one∵cannot∵do∵so,∵the∵mind∵tends∵to∵be∵irritated∵and∵obsessed,∵and∵the∵evil∵consequences∵exist∵spontaneously.∵On∵the∵contrary,∵if∵one∵has∵triple∵contemplation∵in∵the∵mind∵and∵the∵completion∵of∵triple∵truth∵at∵the∵same∵time,∵the∵mind∵tends∵to∵be∵at∵the∵state∵of∵Buddha.
The∵research∵concludes∵as∵follows.∵A.∵When∵something∵happens∵to∵the∵general∵public,∵they∵cannot∵truly∵examine∵the∵mind∵to∵get∵the∵truth.∵Since∵one∵cannot∵understand∵the∵truth,∵the∵mind∵tends∵to∵be∵ignorant,∵which∵leads∵the∵mind∵to∵the∵state∵of∵confusion,∵karma∵and∵pain.∵Since∵the∵Buddha∵can∵truly∵examine∵the∵mind∵to∵understand∵the∵truth,∵as∵a∵result,∵the∵mind∵tends∵to∵be∵clear.∵Then∵the∵mind∵can∵pass∵through∵all∵the∵boundaries,∵and∵becomes∵innumerable∵dharma∵bodies∵to∵give∵directions∵to∵the∵general∵public.∵B.∵The∵general∵public∵should∵truly∵and∵completely∵examine∵the∵mind∵to∵reach∵the∵state∵of∵one∵single∵mind∵embracing∵ignorance∵and∵dharma-nature∵simultaneously,∵which∵is∵emphasized∵by∵The∵Master∵Chih-I.∵The∵mind∵reaches∵the∵state∵of∵Buddha∵if∵it∵is∵examined∵truly∵and∵completely,∵if∵not,∵the∵mind∵stays∵ignorant∵and∵confused.∵As∵a∵result,∵there∵is∵no∵difference∵among∵the∵mind,∵Buddha∵and∵the∵general∵public.∵The∵mind∵of∵the∵public∵can∵be∵the∵mind∵of∵Buddha.∵The∵doctrine∵and∵practice∵can∵be∵completed∵under∵the∵model∵of∵Chung-hsin.∵The∵ideal∵of∵the∵public∵to∵become∵Buddha∵can∵be∵proved∵under∵the∵construction∵of∵Chung-hsin∵Philosophy.
--------------------------------------------------------------------------------
【论文目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节∵研究方法与结构
第三节∵研究概况与文献
第二章∵天台观心哲学之义理根据
第一节∵观心哲学是天台义理的首要
壹、智者对一念心的诠释
贰、十界十如由一心法趣
参、一念心即具三千诸法
第二节∵一切诸法依无住而立之结构
壹、诸法依缘起而无自性
贰、无明无所住即是法性
参、一心不断断圆满诸法
第三节∵天台义理之一念无明法性心
壹、一念心趣无明或法性
贰、如实众生心即是佛心
第三章∵天台观心哲学之实践开展
第一节∵圆观三谛成就不可思议实相
壹、天台圆教之空假中三谛
贰、三谛圆融即是中道实谛
参、圆观实谛即是不可思议
第二节∵圆观诸法实相三道即是三德
壹、观诸恶的当下无有自性
贰、开决权观以显实相真义
参、开决三道实相即是三德
第三节∵圆观当下一心成就佛道妙果
壹、观当下无明烦恼即菩提
贰、一心三观成就无上佛道
第四章∵观音菩萨圆观自在理事无碍
第一节∵观世音菩萨名号解义
壹、观世音菩萨之名号诠解
贰、观音菩萨觉有情之特性
第二节∵观世音之能观与所观
壹、观音之能观智与所观境
贰、圆满观自在理事皆无碍
第五章∵观音圆妙智相应众生心如是
第一节∵观世音菩萨之耳根圆通
壹、慎选一门深入***止观
贰、闻思修耳根圆成实佛智
第二节∵观心自在即是清净如来
壹、圆观如实一心随处自在
贰、一切究竟平等即趣如来
第六章∵结论
壹、天台圆教义与实践功夫不二
贰、天台圆观一心实相圆融无碍
参、***止观一念心三道即三德
肆、观音菩萨大慈大悲随顺众生
伍、众生圆观一心清净寂照涅盘
--------------------------------------------------------------------------------
【参考文献】
壹、大藏经
贰、中文着作及文献
参、日文着作
肆、网络着作及参考工具】
壹、大藏经
姚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大正藏》第八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花经》,《大正藏》第九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长行,隋、阇那崛多∵译重颂,《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大正藏》第九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中论》,《大正藏》第三十册。
隋、智顗,《妙法莲花经玄义》,《大正藏》第三十三册。
隋、智顗,《妙法莲花经文句》,《大正藏》第三十四册。
隋、智顗,《观音玄义》,《大正藏》第三十四册。
隋、智顗,《维摩经玄疏》,《大正藏》第三十八册。
隋、智顗,《今光明经玄义》,《大正藏》第三十九册。
隋、智顗,《摩诃止观》,《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隋、智顗,《四念处》,《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隋、智顗,《四教义》,《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隋、灌顶,《观心论疏》,《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唐、湛然,《法华玄义释签》,《大正藏》第三十三册。
唐、湛然,《法华文句记》,《大正藏》第三十四册。
唐、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唐、湛然,《始终心要》,《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唐、湛然,《止观义例》,《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唐、湛然,《十不二门》,《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唐、湛然,《金刚碑》,《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唐、般刺蜜帝∵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大正藏》第十九册。
唐、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正藏》第八册。
唐、玄奘∵译,《阿毘达磨大毗婆沙论》,《大正藏》第二十七册。
宋、知礼,《观音玄义记》,《大正藏》第三十四册。
宋、知礼,《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大正藏》第三十九册。
宋、知礼,《十不二门指要钞》,《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宋、知礼,《四明十义书》,《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宋、宗晓∵编,《四明***教行录》,《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明、智旭,《教观纲宗》,《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新罗、元晓,《法华宗要》,《大正藏》第三十四册。
贰、中文着作及文献
牟宗三∵着,《佛性与般若》上、下册,台北:学生书局,1997。
牟宗三∵着,《中国哲学十九讲》,台北:学生书局,1999。
牟宗三∵着,《心体与性体》第一册,台北:正中书局,1991。
牟宗三∵着,《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台北:***商务,1990。
谛闲大师∵着,宝静法师∵辑录,《谛闲大师语录》,香港:香港佛经流通处,1988。
释印顺∵着,《以佛法研究佛法》(《妙云集3》),台北:正闻出版,1987。
释印顺∵着,《佛法概论》(《妙云集》中编之一),台北:正闻出版,1992。
圆瑛法师∵讲述,《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上、下册,台北:和裕出版,1999。
蕅益大师∵讲述,《大佛顶经文句》上、下册,台中:青莲出版,1997。
南怀瑾∵等着,《观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法门》,台北:考古文化,1990。
南怀瑾∵着,《楞严经大义今释》,台北:考古文化,1991。
晓云导师∵宣讲,《观音圆行》,台北:原泉出版,1988。
晓云法师∵着,《天台宗论集》第一辑,台北:原泉出版,1987。
李志夫∵编着,《妙法莲花经玄义》,台北县:中华佛教文献,1997。
吴汝钧∵着,《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台北:***商务,1999。
吴汝钧∵着,《中国佛学的现代诠释》,台北:文津出版,1995。
杨惠南∵着,《佛教思想发展史论》,台北:东大图书,1993。
霍韬晦∵着,《绝对与圆融》,台北:东大图书,1991。
林朝成、郭朝顺∵着,《佛学概论》,台北:三民书局,2000。
王雷泉∵释译,《摩诃止观》,台北:佛光文化,1997。
赖永海∵释译,《维摩诘经》,台北:佛光文化,1997。
张曼涛∵编,《天台宗之判教与发展》,《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五十六册,台北:大乘文化,1979。
旡言∵着,《天台宗概论》,台北:原泉出版,1984。
朱封鳌∵着,《中国佛学天台宗发展史》,浙江:汉语大词典出版,1996。
曾其海∵着,《天台佛学》,上海:学林出版,1999。
郑增一∵着、郑振煌∵译,《观音─半个亚洲的信仰》,台北县:华宇出版,1987。
释圆香∵译,《大佛顶首楞严经》,台北:佛光出版,1997。
李富华∵译,《楞严经》,台北:佛光出版,1998。
陈兵∵着,《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北京:民族出版,2000。
蒋维乔∵着,《中国佛教史》,上海:上海书店,1989。
林镇国∵着,《空性与现代性:从京都学派、新儒家到多音的佛教诠释学》,台北县新店市:立绪文化,1999。
陈英善∵着,《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台北:东初出版,1995。
陈英善∵着,《天台性具思想》,台北:东大图书,1997。
尤惠贞∵着,《天台宗性具圆教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1993。
尤惠贞∵着,《天台哲学与佛教实践》,嘉义县:南华大学,1999。
安藤俊雄∵着、演培法师∵译,《天台性具思想论》,台北:天华书局,1989。
后藤大用∵着、黄佳馨∵译,《观世音菩萨本事》,台北:天华出版,1987。
森下大圆∵着、星云法师∵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高雄县:佛光出版,1994。
平川彰∵等着、林保尧∵译,《法华思想》,台北:佛光文化,1998。
安藤俊雄∵着、苏荣焜∵译,《天台学─根本思想及其开展》,台北:慧炬出版,1998。
玉城康四郎∵主编,许洋主∵译,《佛教思想(二):在中国的开展》,台北:幼狮文化,1987。
林志钦∵着,《智者大师教观思想之研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1999。
Jean-Fran?ois∵Revel∵and∵Matthieu∵Richard∵着、赖声川∵译,《僧侣与哲学家:父子对谈生命意义》,台北:先觉出版,2000。
李治华∵着,《《楞严经》哲学之研究》,台北县: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1994。
郭朝顺∵着,《湛然与澄观佛性思想之研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1995。
胡健财∵着,《《大佛顶首楞严经》─耳根圆修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1995。
吕凯文∵着,《当代日本「批判佛教」研究》,台北:政治大学哲学研究所,1995。
张成钧∵着,《《楞严经》中身心关系之探究》,台北:政治大学哲学研究所,1996。
林妙贞∵着,《试析「佛法身之自我坎陷」与「天台圆教性恶法门」之关系》,嘉义县:南华大学哲学研究所,1999。
释妙璋∵着,《《摩诃止观》「十乘观法」之研究─以「观不思议境」为主》,嘉义县:南华大学佛学研究所,2000。
释如睿∵着,《天台圆教的义理与实践─以四念处为探究中心》,嘉义县:南华大学佛学研究所,2000。
释觉泰∵着,《天台「性恶」思想之义涵与辨正》,嘉义县:南华大学佛学研究所,2001。
释如弘∵着,《天台智者大师之佛性思想暨其所含具的积极意义》,桃园县中坜:圆光佛学研究所,2001。
李利安∵着,《观音思想的组成、架构与主要特点》、《宗教哲学》第三卷第一期,台北县:中华民国宗教哲学研究社,1997。
杨祖汉∵着,〈天台性恶说的意义〉,《鹅湖学志》第十四期,页141-153。
李志夫∵着,〈天台之理事观〉,《华冈佛学学报》第六期,页157-201。
杨惠南∵着,〈从「法性即无明」到「性恶」〉,《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一期,页111-145。
尤惠贞∵着,〈从天台智者大师的***止观看病里乾坤〉,《揭谛》第三期,页1-37。
陈由斌∵着,〈谈佛陀的耳根修行观----举《楞严经》为例〉下篇,《慧炬》第438期,页36-47。
参、日文着作
安藤俊雄∵着,《天台学:根本思想とその展开》,京都:平乐寺书店,1968。
安藤俊雄∵着,《天台学论集:止观と净土》,京都:平乐寺书店,1975。
安藤俊雄∵着,《天台性具思想论》,京都:法藏馆,1973。
平川彰∵着,《初期大乘と法华思想》,平川彰着作集第六卷,东京:春秋社,1989。
玉城康四郎∵着,《心把捉の展开----天台实相观を中心として》,东京:山喜房佛书林,1975。
松元史朗∵着,《缘起と空:如来藏思想批判》,东京:大藏出版,1989。
宇井伯寿∵着,《佛教泛论》,京都:岩波书店,1970。
大野荣人∵着,《天台止观成立史的研究》,京都:法藏馆,1995。
佐藤哲英∵着,《天台大师の研究》,京都:百华苑,1981。
肆、网络着作及参考工具
惟觉法师∵主讲,〈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中台世界。网络版:http://www.chungtai.org.tw/main_frame.htm
黄念祖∵撰,〈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北京莲舍,1990。网络版:http://book.bfnn.org/books/0100.htm
元音老人∵主讲,〈耳根圆通法门〉,1994、12月讲于深圳。网络版:http://book.bfnn.org/books/0220.htm
傅新毅∵着,《从观心法门看天台心性学前后期之嬗变》,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01。网络版:http://www.chibs.edu.tw/publication/chbs/05/233-248.htm
楼宇烈∵着,《《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网络发展部,2000,网络版:http://www.guoxue.com/discord/louyl/072.htm
作者不祥,〈菩萨的相〉,2002。网络版:http://overtime.website.infoace.ws/cgi-bin/topic.cgi?forum=4&topic=137
张忠谋∵着,〈常想一二〉,2002。网络版:http://www.balajudy.idv.tw/t1_7.htm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http://www.suttaworld.org/dictionary/search/index.htm
佛学世界(网络藏经阁):http://www.suttaworld.org/
佛学数字图书馆暨博物馆(Digital∵Buddhist∵Library∵and∵Museum):http://ccbs.ntu.edu.tw/DBLM/cindex.htm
佛教经典系列:http://ccbs.ntu.edu.tw/canon/index.html
楞严经相关文章:http://bfnw.ek21.com/article_09.htm
网络大藏经:http://www.geocities.com/putisato/1328.htm#网络佛书资源
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http://www.gaya.org.tw/library/index.html
全国博硕士论文信息网:http://datas.ncl.edu.tw/theabs/00/
陈义孝居士∵编、竺摩法师∵鉴定,《佛学常见词汇》,高雄:净心印经会,1990。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