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和上东征传》:外国人最早记叙天台宗高僧的专着
周琦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鉴真(687~763)是作为佛教律宗高僧形象而载入佛教史册。一般人很少知道他又是佛教天台宗的高僧,鉴真曾从中国佛教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的弟子、荆州玉泉寺的弘景律师学习戒律和天台教义,因此鉴真实际上是章安灌顶(智者大师的高足)的再传弟子(宋释志磐《佛祖统纪》卷10)。他是台州与日本文化交流的奠基人,正是鉴真之因缘,才有长达1200多年的台州与日本文化交流史。而现存最完整记载鉴真六次东渡历史的传记,竟是当时日本着名文学家淡海三船所撰写的《唐大和上东征传》。这主要归功于鉴真弟子、台州开元寺(即今台州龙兴寺)僧思托。
思托是惟一追随鉴真“始终六度,经逾十二年”中国僧人。鉴真东渡后,力弘律宗与天台宗,虽有朝廷支持,但遭到佛教守旧势力的反对。为反击日本旧教团对鉴真的诽谤攻击,思托以自己的亲身见闻和经历,撰写了《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驳斥旧教派的谰言。并在鉴真圆寂以后,约请当时“文人之首”的淡海三船撰写《唐大和上东征传》。日本延历七年(788年),思托又撰写《延历僧录》五卷、目录一卷(书已佚,仅有佚文),这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僧传。
思托制作的鉴真干漆夹苎坐像,高80.1厘米,系鉴真生前所作,刻纹简练,造型生动,为日本美术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今为日本国宝,供奉在日本唐招提寺“御影堂”内。
淡海三船(722----785年),姓淡海,名三船,俗称“三船王”(或“御船王”),多自署淡三船,出家改名元开。后奉敕还俗,赐姓真人。其父池边王,系大友皇子孙、葛野王子,具有天智天皇一族的血统。延历四年(785)七月十七日,在“刑部卿从四位下兼因幡守”任上去世,享年64岁(《续日本纪•卷38•卒传》)。浙江大学王勇教授,最近在东大寺尊胜院主宗性编辑于日本建长元年(1249)的《日本高僧传要文抄•卷三•延历僧录》中,发现了淡海三船传记佚文。
淡海居士淡海三船传
淡海居士淡海真人三船,曰元开,近江天皇之后。锡得天枝,流海源别,赐真人姓。童年厌俗,忻尚玄明。于天平年,伏膺唐道璇大德,为息恶。探阅三藏,披检九经。真俗兼该,名言两泯。胜宝年,有敕令还俗,赐姓真人。赴唐学生,因疾制亭。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眷属,常修梵行。求会真际,故奉太微之圆觉。顺时俗,故奉法宾王。
这是思托《延历僧录》中《淡海三船传》的佚文。从中可知,淡海三船出身王族,曾出家后又还俗。他“探阅三藏,披检九经。真俗兼该,名言两泯”,成为“兼通内外”的“文人之首”。∵思托正是借重淡海三船的影响力,请他撰写《唐大和上东征传》,发挥“以正视听”的集聚效应。因而思托的《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就是给淡海三船撰写《唐大和上东征传》的“素材本”。
鉴真是书法名家,此为着名的《请经书贴》,今为日本国宝
《唐大和上东征传》成于日本宝龟十年(779),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汪向荣校注本(中华书局)等。本书主要记述了唐代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荣叡、普照等的邀请,在天宝二年(743)至天宝十二年(753)的十年间,“四度造舟,五回入海”、“始终六度,经逾十二年”,最后终于抵达日本,筑坛授戒,成为日本律宗之祖的事迹。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鉴真初入佛门以及会晤两位日本留学僧伽之传记,第二部分是前后六次渡海前往日本之记录。而第三部分是抵达日本后至入灭之略传。书中以第二部分为中心要点,详述鉴真一行渡日前万分艰苦之情形。鉴真事迹,虽见于《宋高僧传》(卷十四),但远不及《唐大和上东征传》详实。此书既是记载佛教律宗入传日本的重要资料,更是研究佛教天台宗在日本前期弘传,奠定台州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江南核心”地位的珍贵史籍。
鉴真首创将天台宗与日本佛教相结合,奠定了中国佛教天台宗祖师在日本佛教界的中心地位。鉴真作为天台宗第五祖灌顶的再传弟子,台律兼弘。他对天台宗祖庭国清寺十分神往,∵在首次东渡时,为不引人注目,声称是去天台山国清寺供养。唐天宝三年(744),鉴真在第四次东渡期间,从宁波至福州途中,经宁海至天台,特意巡礼拜谒了中国佛教天台宗祖庭
天台山国清寺。“松篁蓊郁,奇树璀璨,宝塔玉殿,玲珑赫奕,庄严华释,不可言尽。孙绰《天台山赋》,不能尽其万一(《唐大和上东征传》)”。在第六次东渡成功时,在所携佛典中,佛教天台宗经典《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四教仪》、《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天台止观法门》等典籍比量最多。
淡海三船《唐大和上东征传》书影
当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恳请鉴真到日本弘法时,鉴真以“预言”的形式,首创性将中国天台宗与日本佛教融为一体:“昔闻南岳(慧)思禅师迁化之后。托生倭国王子,兴隆佛法,济度众生。又闻,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量。诚是佛法兴隆,有缘之国∵也。今我同法众中。谁有应此远请,向日本国传法者乎?”。
作为《唐大和上东征传》范本的《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亦载:“又天台智者云,三百年后,我所遗文墨感传于世。大师无常,洎二百年。而今大唐国家,道俗总大兴隆,圣人言语,未曾相违。其智者禅师是慧思禅师菩萨戒弟子也,慧思禅师乃降生日本为圣德太子也。智者唐国分身,思禅海东化物。”
鉴真第四次东渡驻锡黄岩禅林寺(今路桥香严寺)半月
圣德太子(574-622)是日本用明天皇第二子,是推古天皇的外甥,“大化革新”的倡导者。圣德太子自幼信奉佛教并受儒家教育,任摄政后首先建四天王寺,与大臣苏我马子奉诏兴隆佛教,迅速掀起兴佛之风。圣德太子借鉴和引进中国文化,制定由天皇授予臣僚不同等级的“冠位十二阶”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大氏姓世代相袭的门阀制度,颂布《宪法十七条》,提倡效忠天皇和“以和为贵”、“以礼为本”的伦理规范和施政方针。明确将佛教作为治国施教之本,要求臣民“笃敬三宝”。可见兴隆佛法在圣德太子“新政”中的重要地位。在圣德太子推行“新政”时期,正当隋朝空前昌盛。圣德太子派遣使节入隋建立两国邦交,直接从中国输入佛教和先进文化。
慧思与智者分别为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第三祖和第四祖,智者还是中国佛教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创始人。因此鉴真以“慧思禅师乃降生日本为圣德太子”的“慧思转世论”,拉近了中日两国间的距离,增强了亲和力与影响力。又以“天台智者云,三百年后,我所遗文墨感传于世”的“智者预言论”;正式启动了中国佛教天台宗在日本的传播工程,奠定了中国佛教天台宗祖师在日本佛教界的崇高地位。日本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最澄,正是受鉴真影响,才到天台山求法,成为日本佛教天台宗的“一号种子”。在日本佛教界,这两个传说至今仍有深远影响,应作为中日两国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看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