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教观的修行实践:∵天台教观中的十乘观法
释觉修编着
天台教观的修行实践就是天台教观中的十乘观法!其修行次第就是分十个阶段!以下分别介绍藏通别圆四教的不同的修持次第!
观法主要讲观心。湛然大师说“观心为经,诸法为纬”,尤其是“一念三千”之重要。在正修止观时,要求依次观想以下十境:一观阴界入境、二观烦恼境、三观病患境、四观业相境、五观魔事境、六观禅定境、七观诸见境、八观增上慢境、九观二乘境、十观菩萨境。
在观每一境时按以下十个层次进行,即所谓“十乘观法”。如果观成,则此修持人,达到不可思议境界!
一是观不思议境,二是发菩提心,三是善巧安心止观,四破法偏,五识通塞,六道品调适,七对治助开,八知位次,九能安忍,十离法爱。
其中“观不思议境”为主体。由“十境、十法”组成的***止观法门中,“观阴界入境”是中心,其实就是观心,观心又以“一念三千”的不思议境为主体。阴是指“色受想行识”五阴,也称“五蕴”。界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根者为系统)、“色声香味触法”六境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合为十八界(界者为范围)。入是十二入(入也称处,也就是进入的感觉感受状态),为六根六境的合称。观识阴即是观“心”,观想的对境是观“意识”,即心境,称之为“不可思议境”。因为“一念之心”即具三千诸法,亦即整个世界的真实之相全在一念心中。
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是一个生住异灭相连的变异流。既可向无明变,沦入受外部条件制约的锁链之中;也可向法性变,主体趋向悟入佛性之觉中。“心为惑本”,也是“背尘合觉”转迷为悟的心性之源。因此,应通过观想空假中三谛达到“非空非有、亦空亦有”的中道,进而达到三谛圆融无碍的境界。但其中以“一念三千”即是领悟诸法实相最简捷可行的方法。
对于学修佛法,一般要有五个要求,即:“信、解、愿、行、证”。到极乐世界去,只要“信愿行”即可。如果一个修行者,不但自己修,而且也要指导人家修,就得必须要具备五个要求,否则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问三不知,与弘法利生的要求不一致是行不通的。所以学佛在生信仰与了解后,必须得发愿怎样修,达到什么要求,都要有明确的目标,然后一步步,依切实可行的修行法则,精进不懈地修下去,必有成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