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宗教学研究所,2004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5年

【文章标题】中国佛教养生思想初探

【英文标题】The∵Care∵of∵Health∵of∵Chinese∵Buddhism

【文章作者】张妙珍

【指导教师】许鹤龄

【文章页数】97页

【中文关键词】中国佛教|养生|身心境|戒定慧|借假修真|净化|业力∵

【中文摘要】由于科学的昌明,各种技术日新月异,其中生化科技进步尤速,因此目前坊间有很多营养保健品问市,身体哪一部份不舒服或因年长而退化了,就可以摄取那一方面的营养品,以维护身体的健康。但是就一个生命体来说,生命是整体的包括身与心,由于外在环境变化会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养生的原则是要包含身、心、境这三方面来探索。

∵对于追求终极解脱为目标的佛教,养生思想如何能够契合佛法?虽佛教没明确的养生理论,但从经典当中,即发现“养生”为日常生活中所需。又,人身在生命轮回中实难得可贵,故以“养生”作为借假修真的方便法门之一。以个人的身心净化与业力转化,进而实现人间净土的理想目标。本文除了绪论之外,包括结论共有四章。

∵在绪论中,主要是阐述本文的研究动机、目的、范围与方法,并且从经典中对养生一词的解释、佛教医学及现代学者对佛教养生的著作这三方面的文献做一个整理、归纳与分析。第一章是佛教养生思想流变。首先,从经典中对疾病治疗的记载切入去探讨疾病治疗的整体性与意义。其次,当佛教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化的佛教,跟当时中国传统养生学的融合,对于这样的过程,中国佛教养生的意义是值得去探讨的一部份。

∵从历史与文献中可以了解到一个思想的价值意义,进而在第二章是探索中国佛教养生思想内涵。养生主要就是对生命体的养护,佛教认为人身是难得的,经过修行能够达到对生命的超越。如果能够净化身心、转化业力,即能实现人间净土。第三章是以整体性的思想来谈养生原则,而整体性的养生原则就是从身、心、境这三方面来探索。第四章是谈养生的方法,是透过戒、定、慧三学在养生的过程中,能够达到理念和方法的正确。最后是结论,从结论中所要表达是对中国佛教养生思想的初步研究成果和未来展望。∵

【论文目次】

绪论∵1

一、∵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1

二、∵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4

三、∵文献回顾∵6

四、∵研究架构∵17

第一章∵佛教养生思想的流变∵18

第一节∵经典中对疾病治疗的记载∵19

一、∵佛典中对医学的记载∵19

二、∵对疾病治疗的记载∵22

三、∵身、心、境关系∵27

第二节∵佛教和中国养生学的融合∵30

一、∵社会背景∵31

二、∵西域医僧的贡献∵34

三、∵中国养生学著作的发展∵36

四、∵思想理论的融合∵37

第二章∵中国佛教养生思想内涵∵41

第一节∵生命的意义∵41

一、∵人身难得∵42

二、∵借假修真∵44

三、∵对生命的超越∵50

第二节∵人间净土的实现∵51

一、∵身心净化∵52

二、∵业力转化∵53

三、∵环境美化∵55

第三章∵中国佛教养生的原则56

第一节∵身体的养生原则∵56

一、∵四大的调适∵57

二、∵五蕴的收摄∵59

第二节∵心理的养生原则∵61

一、∵情欲的调和∵62

二、∵慈悲的开展∵65∵∵

三、∵智慧的开拓∵66

第三节∵环境的养生原则∵67

一、∵个人卫生习惯∵68

二、∵改善生活环境∵69

第四章∵中国佛教养生的方法∵71

第一节∵以戒学改善生活∵72

一、∵良好的饮食习惯∵73

二、∵规律的生活方式∵75

三、∵适当的劳动∵76

第二节∵以定学调适身心∵77

一、∵静心打坐∵78

二、∵持咒念佛∵80

三、∵礼佛拜忏∵80

第三节∵以慧学圆满生命∵82

一、∵以法为药∵82

二、∵慈悲为怀∵84

结论∵86

一、∵研究发现∵86

二、∵未来发展∵87

参考书目∵89∵

【参考文献】

一、经典(依册数先后列序)

(一)主要参考经典

刘宋沮渠京声译,《治禅病秘要法》卷1、2,《大正藏》册15,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吴天竺沙门竺律炎共支越译,《佛说佛医经》卷1,《大正藏》册17,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1、6、8、10、14、22,《大正藏》册25,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隋智顗说,《摩诃止观》卷5、8,《大正藏》册46,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义净撰,《南海寄归内法传》卷1、3,《大正藏》册5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二)辅助参考经典

西晋法炬译,《恒水经》卷1,《大正藏》册1,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后秦佛陀耶舍共佛竺念译,《长阿含经》卷13、20,《大正藏》册1,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15、42,《大正藏》册2,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卷6、51,《大正藏》册2,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失译,《大方便佛报恩经》卷4、7,《大正藏》册3,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吴支谦译,《菩萨本愿经》卷3,《大正藏》册3,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般若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1,《大正藏》册3,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过去现在因果经》卷2,《大正藏》册3,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先秦鸠摩罗什译,《大庄严论经》卷10,《大正藏》册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卷7,《大正藏》册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4,《大正藏》册9,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普提流志译,《大宝积经》卷1、85,《大正藏》册11,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卷4、25,《大正藏》册12,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姚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卷1,《大正藏》册12,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四晋竺法护译,《大哀经》卷8,《大正藏》册13,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卷1,《大正藏》册13,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姚秦鸠摩罗什译,《佛说弥勒大成佛经》卷1,《大正藏》册1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卷1,《大正藏》册1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后汉安世高译,《佛说柰女耆婆经》卷1,《大正藏》册1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北凉昙无谶译,《金光明经》卷3,《大正藏》册16,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后汉迦叶摩腾共法兰译,《四十二章经》卷1,《大正藏》册17,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只律》卷17,《大正藏》册22,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四分律》卷1、42,《大正藏》册22,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后秦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十诵律》卷26,《大正藏》册23,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7,《大正藏》册23,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卷2,《大正藏》册23,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13、14、29,《大正藏》册2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卷9,《大正藏》册2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失译,《毘尼母经》卷3、8,《大正藏》册2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萧齐僧伽跋陀罗译,《善见律毘婆沙》卷11,《大正藏》册2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失译,《分别功德论》卷4,《大正藏》册25,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玄奘译,《阿毗达磨法蕴足经》卷6,《大正藏》册26,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陈真谛译,《遗教经论》卷1,《大正藏》册26,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玄奘译,《阿毗达摩俱舍论》卷10、30,《大正藏》册29,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卷1、15、94、100,《大正藏》册30,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姚秦鸠摩罗什译,《成实论》卷12,《大正藏》册32,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宋善月述,《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卷2,《大正藏》册33,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李通玄撰,《新华严经论》卷40,《大正藏》册36,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宋元照述,《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卷3,《大正藏》册37,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宗密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卷1、2、3,《大正藏》册39,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道宣撰,《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8、10,《大正藏》册40,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隋吉藏撰,《中观论疏》卷1,《大正藏》册42,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明智旭述,《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6,《大正藏》册4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宋宗晓编,《四明***教行录》卷1,《大正藏》册46,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湛然述,《止观辅行传弘决》卷4,《大正藏》册46,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湛然撰,《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卷1,《大正藏》册46,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隋智顗撰,《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1,《大正藏》册46,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隋灌顶纂,《国清百录》卷4,《大正藏》册46,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宋王日休撰,《龙舒增广净土文》卷6,《大正藏》册47,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宋宗晓编,《乐邦遗稿》卷2,《大正藏》册47,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宋崇岳、了悟等编,《密庵和尚语录》卷1,《大正藏》册47,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宋蕴闻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5,《大正藏》册47,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明妙什集,《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卷2,《大正藏》册47,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怀感撰,《释净土群疑论》卷3,《大正藏》册47,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元宗宝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大正藏》册48,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元德辉重编,《敕修百丈清规》卷6,《大正藏》册48,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玄觉撰,《永嘉证道歌》卷1,《大正藏》册48,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高丽知讷撰,《真心直说》卷1,《大正藏》册48,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梁慧皎撰,《高僧传》卷4,《大正藏》册50,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唐道宣撰,《广弘明集》卷8、27,《大正藏》册52,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梁僧佑撰,《弘明集》卷5,《大正藏》册52,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年初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