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原文|著作∵
本心的觉悟
空观
吴言生
[***]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语》,2002年11月初版
第125-128页
∵人之性命事,第一须是○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黑氏梵志,来到佛陀的座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站在佛陀的前面,想把这两瓶花奉献给佛陀。
∵佛陀见了,说:“放下。”
∵梵志立刻把左手里的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梵志又把右手里的花瓶放下来。
∵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梵志不解地问道:“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的了。请问佛陀,现在我还应该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叫你放下,并不是叫你放下手里的东西。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根、尘、识都放下时,你就再也没有什么对待观念,没有什么分别心肠,你就可以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了。”
∵梵志这时才了解佛陀让他放下的真义。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放不下。如果我们都像佛陀指示的那样能够放下,便不失为一条幸福解脱之道。而禅的宗旨,就是要我们对一切既要提得起,更要放得下。
∵因此,法演禅师示众说:“人之性命事,第一须是○。”
∵○,即是空的形象表述。人要安身立命,第一步必须空。
∵参禅的第一步是空,只有清除情尘欲垢之后,心境才能空明澄澈。
∵既从空中来,还向空中去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惜春听说妙玉坐禅走火入魔后,默然无语,因想:“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魔缠绕。一念不生,万缘俱寂。”遂口占一偈云:
∵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
∵既从空中来,还向空中去。
∵大造,指佛法。佛法无边,能造大千世界,故云。无方,即无常。住,住相,指迷恋于现实世界。诗意谓现实世界并非永远不变,万事万物时刻流转,何处是应当迷恋不舍的立脚点呢?无中生有,有复归空。我们既然从“空”中而来,自应再回到“空”中去。对于尘世的一切,都应当舍弃。惜春后来果然遁入空门,过着“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的出家生活。
∵四大皆空
∵《维摩经•问疾品》:“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非我。”
∵四大指地水火风,佛教认为世界万物和人之身体,均由四大组成。五蕴狭义为现实人的代称,广义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总和。小乘佛教认为人是五蕴的暂时和合,唯有假名而无实体。洞晓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即可对生命持超然的态度。
∵《圆觉经》:“要经常这样想:我如今的这个身体,是四大和合而成的。头发、牙齿、皮肉、筋骨等,属于地大;唾液、脓血、痰泪、精气、大小便等,属于水大;人的体温属于火大;呼吸、运动,属于风大。一朝四大离散,我们的虚妄的身体在什么地方?”
∵禅宗汲取这种观念,主张看破四大五蕴和合的人身,以获得心灵的解脱。禅师告诫学人:
∵“你们要参禅么?须是放下。放下个什么东西?放下四大五蕴。”(《续古尊宿语录》卷一)众生由于妄执有我,以致沉迷物欲,坠入生死轮回。殊不知色受想行识五蕴不过是虚假的和合,其中并没有实在的主人。组成人身的地水火风四大,如同海市蜃楼般的虚幻不实。
∵心空及第归
∵唐代的庞蕴居士,师从马祖学禅,呈偈马祖,称赞其禅风之盛说: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选佛”意为选择成佛作祖的高僧。庞蕴的偈子意为:四面八方的人都集中在这里参悟禅道,学习无为的禅法。这里是选择成佛作祖的高僧的地方,只要心空,就能考试合格被录取,归去另立山头,独自开宗立派了。
∵唐代的丹霞天然禅师,早年研习儒书,准备到长安应举,途中寄宿一店,遇到一位禅僧。
∵禅僧问:“施主行色匆匆,准备到哪儿去?”
∵丹霞自信地说:“选官去。”(考取进士,弄个官做做)
∵禅僧说:‘选官哪里比得上选佛?”(参禅悟道,被老师选中,成佛作祖)
∵丹霞听了,感觉禅师出语不凡,当下便问:“我应当到哪儿去选佛?”
∵禅僧指点他:“如今在江西弘扬禅法的马祖道一大师,是天下公认的禅宗大师,能够使人解脱生死的苦恼,获得彻底的觉悟。那里是选佛场,你到他那里,必定会有所成就。”
∵天然听了,就改变初衷,直奔江西,参见马祖,后来成了一代名师。
∵选佛场里的考试,与别处很不一样。只有“心空”,放下人生的一切执着,才能及第成佛,开山作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