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仁寿元年(601)
拓片高52.5厘米,宽52.5厘米。
清嘉庆五年(1800)扶风龙泉寺出土
现藏扶风县博物馆
又名《凤泉寺舍利塔下铭》,碑末行题“舍利塔下铭”,方形正文十二行,满行十一字,楷书。据《扶风县志》记载,原在扶风县西北五十里的龙泉寺,清嘉庆五年(1800)出土。
;隋文帝崇佛,据《隋书•文帝纪》载:仁寿元年六月诏省国子学,惟留学生七十人,大学四r」及州县学并废,其日颁舍利于诸州。唐沙门道宣《广宏明集》载: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立舍利塔语,分道送舍利往诸州起塔,限十月十五日午时同下石函。隋《首山律岩道场舍利塔碑》亦云:“分布舍利于八十州,同时造塔。”此塔铭内容与上述记载基本相合。另,《青州逢山县胜福寺舍利塔下铭》及《同州武乡县大兴寺舍利塔下铭》除字体不同外,其文及年月日并与此塔铭相同,应该部是奉语起塔敬放舍利时所刊刻的,扶风旧为歧州统县,唐初析歧山置讳川县,后改扶风,故此石出在扶风。
岐州凤泉寺舍利塔下铭
又称“隋岐州舍利塔铭”、“凤泉寺舍利塔下铭”、“隋舍利塔铭”,原在岐州岐山县凤泉寺。石为青石,正方形,中间突起,左上、右下角已残,高、宽均63.5厘米,厚13厘米:中间突起部分为刻塔铭处,高、宽均33.7厘米,厚1.5厘米,铭文12行,满行11字,楷书,有方界格。铭文同于青州,无首题,末行题“舍利塔下铭”。第三行“皇帝”前、第六行“舍利”前、第七行“太祖”前均另起一行,“元明皇后”作“元明皇太后”,“苦空”作“苦因”。清嘉庆五年(1800)在陕西扶风县西北五十里龙泉寺出土,现陈列于陕西宝鸡法门寺博物馆。全文见《金石续编》卷三页一四上、《隋唐石刻拾遗》卷上,着录见《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卷一O页六上、《古铜爵书屋金石文补遗》页二上、《陕西金石志》卷七页八下、《宜禄堂金石记》卷二页一三下、卷一六、《平津读碑记再续》页八上、《补寰宇访碑录》卷二页二三上等,图版见《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九册一四三页、《西安碑林全集》一九五卷九一九页等。
岐州,大业初置扶风郡,统岐山等9县。岐山县,后周曰三龙县,隋开皇十六年改为岐山县。②据《续高僧传》载,奉诏前往岐州奉送舍利的是昙迁。“释昙迁,俗姓王氏,博陵饶阳人。……仁寿元年,……帝意悟,即请大德三十人,安置宝塔为三十道,建轨制度,一准育王。……乃令诣岐州凤泉寺起塔”。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