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三叔青芝法师

曾石雄

祖父生有三男一女:姑姑、父亲、二叔和三叔。三叔原名曾永俊,生于民国六年二月初九日(公元1917年3月1日)。听父亲说,三叔小时候聪敏,文静、长得英俊可爱,祖母和祖父都很疼爱他。三叔从小不吃荤食,祖母长年素食,缺乏乳汁哺养,只好炖蛋羹喂养,以后连蛋羹都不吃了,还好姑姑(姓许)家开豆腐坊,以豆浆和米糊喂养。到了能独立进食,鱼肉一概不吃,只好跟祖母吃素。祖母一心向佛,经常去管阳观世庵看女儿,也带着三叔前往,一住就是个把半月,听姑姑(时观世庵主持妙莲)讲三叔记性特好,做功课时三叔跪在祖母旁边,听大人诵经一遍就能记住,复背时一句不落,大人都很惊异,连连称赞,祖母和姑姑当然也很得意。

那时家道殷富,祖父开染坊,伯父(祖母带到曾家寄养,姓许)帮着;父亲经营糖果杂货店,二叔上学,一天祖父要求二叔背一段蒙学《三字经》,二叔背了一半背不下去,在旁边的三叔接着背了下来,大家问他,他说:二哥平时读着,我在听,记下的。那时才六岁。时有邻居结婚,花轿进大厅,设堂拜天地,大家都去看热闹分喜糖,他却与其他同龄孩子不同,在阁楼上独坐青灯古佛旁。

我十岁时,父亲叫我到福鼎购置香料,丢了一把布阳伞。父亲摇头说:一代不如一代,你叔十岁时到柘荣、福鼎等地置办染料布匹,钱物一概不少,并无丢失东西,你却丢了一把阳伞,多值钱的东西啊。可见小时候的叔父表现出很高的天分。

三叔十一岁(虚岁)(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秋)到白琳文昌阁学堂(时称区立玉琳高等小学堂,后称初级国民学校)上学。以现在的话说成绩优异,得到当时校长陈瑶卿赞赏。三叔在校学习将近两年。1929年春,泰顺土匪头子黎慕金匪帮至白琳,一路烧杀抢掠,我家惨遭土匪抢劫,钱财物品洗劫一空,家中顿变经济拮据,生活困难起来,三叔只好辍学在家(看来其学历小学还没毕业呢),祖父要他经商做生意。祖母见着怪可怜的,常带他前往观世庵常住,也频繁地带他到邻近的各寺院小住。从小耳濡目染,影响颇深,俨然已经是一位佛家小弟子了。从此以后他经常游历各个寺院。十五岁那年游瑞云寺,智水太祖见了非常喜爱,得到他的器重和启示。奠定了他立志出家的念头。

三叔的出家,祖父不太愿意,祖母默许。想到他的志向已定,祖父也没有反对的理由了。1931年的一天,阳光明媚,清风送爽,风和日丽的一大早,树上的鸟儿就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就像曾家要出嫁女儿似的,大家忙个不停,祖母为儿子换上新衣服,祖父和父亲张罗礼品和物品(具体带什么无从考证),姑姑也从管阳观世庵特地回家,带着一个同时也要出家的弟子(是谁无考),她跟弟弟嘱咐着什么。临行时,顾个挑工挑着一担的物品,随行的弟子他背着一个搭袋,由家人陪同,一干人来到硖门凤山瑞云寺,三叔从此祝发出家。

1943年,有某地匪帮过境烧杀抢掠,我家又难免于难再次遭洗劫,并且放火烧屋,抢不走的布匹粮食等以及十几榴房屋被烧殆尽。那时开始家道中落,一蹶不起。全家只好租住在丁合利大宅院里,祖父操劳过度又痛失二儿子(二叔被抓壮丁死于半路)卧病不起,于1944年去世。叔父回家为祖父做七天七夜功德道场,当时其同道高僧来了很多,放焰口就有三位高僧坐台,以尽做人子之孝道。

三叔很重视培养年轻人,对孩子们无比的关爱。我在六岁时(1954年秋)第一次见到叔父,那时他将近四十岁左右。叔父外表很象父亲,高挑的个儿,长方形的脸,眼窝有些凹陷;但是,眼睛炯炯有神,眼神里无不透着和蔼慈祥和睿智的目光,还带有威严的感觉。他看到我很是高兴,拉着我的手,但并没有问什么。下午牵着我的手到马路、中街走访几个好友和社会贤达,他盘腿端坐,和主人亲切交谈。叫我吃水果,我一边吃一边听,但听不懂他们在聊什么。住了一夜,第二天临行时拿了一些钱,说是资助我上学读书。

父亲59年去世,那时正是大跃进后期,母亲在南杂合作社上班,靠着每月工资9元,维持母子四人生活,我濒临辍学,叔父一再托人吩咐要我坚持学业并时常资助学费,使我得以完成小学到师范的学业。叔父知道我们家庭困难,每年夏天都接我到他身边过暑假(那时已在昭明寺)。便有机会聆听他的教诲。叔父学识渊博,也看京剧,一次上桐山街,得人邀请看了场京剧,那华丽的服装和精彩的武打场面至今记忆犹新。他同旁边的人谈起京剧梅谭裘派的艺术特点以及中国古代服装的艺术价值,说连外国人都很崇拜和赞赏。他不仅对佛教理论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其他艺术门类也很精通,我在他身边时,要我读诗写字,学习诗歌格式。教我读诗时也要注意压韵和平仄,声调要抑扬顿挫。教我诗歌写作基本方法:写诗要起承转合,平声对仄声,可以归结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有好句可以忽略;写诗要注意不以词害意。我那时听着很深奥。到我***范那年,他很高兴,为我准备箱子,棉被,搪瓷脸盆一应生活用品提供书杂费等。使我能够完成三年的师范学业。

66年文革开始,67年回家听说叔父挨了批斗。之后又听说去了福州。68年我到福州,他暂居洪塘金山寺,69年回老家定居,在老家有很多人来探望他。

他生活俭朴,救助穷人,教育晚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