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寺十三贤

三平寺自唐咸通七年(866)始建,几经兴衰,至今香火犹盛。千百年间,信士辈出,或翰墨留香,或勒石立碑,或重修院宇,或铺桥造路,功德无量,令后人敬仰。其中较着名有王讽、郑薰、蔡如松、颜师鲁、颜颐仲、林钎、陈天定、王志道、李宓、王材、黄梧、黄仕简、蔡新,是为十三贤。

王讽,唐大中,咸通年间朝官。咸通十三年五月,王讽自吏部侍郎谪守漳州,到任第二天,便专程上三平寺,访问义中大师。二人“谈禅论易,深相印可”。遗迹侍郎亭今存。是年十一月初六,义中大师圆寂,王讽为其撰定碑文,即王讽碑。

郑薰字子溥,唐室宗大中年间出任漳州刺史,治漳颇有政声。他敬仰义中大师之德,特迎出山,请入开元寺,为国开堂讲授佛经,随后,又奏赐义中为“广济禅师”。

蔡如松字劲节,漳州龙溪人,宋惠宗年间任四会县令,新兴推官等职,晚年退居林下。蔡如松一生着述颇丰,《漳南十辨》是一部考订史事史迹的著作,内有考证三平寺侍郎亭一例,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据蔡考据,侍郎亭的侍郎并非旧传韩愈,而是王讽。

颜师鲁字几圣,漳州龙溪人,宋绍兴十二年进士及第,历任吏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职。颜师鲁热爱乡土,在漳州多有营建。对三平寺,他十分关注,曾多次捐银重修寺院。

颜颐仲字景正,颜师鲁之孙,官阶年岁与祖父相同,时人感到惊奇。颜氏家族,对三平寺一直很关注,颜师鲁,颜颐仲祖孙相继重修,就连他们的后代也没有忘记祖训。

林钎字实甫,漳州龙溪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及第,官至东阁大学士。万历年间,林钎与邑人陈天定、蒋孟育等捐银,重修三平寺,事载清乾隆二十八年《重兴三平寺碑记》。

陈天定字祝皇,漳州龙溪人,明天启五年进士及第,历任吏部郎中等职,后隐居花山,世称慧山先生。万历年间,陈天定与林钎、蒋孟育等重修三平寺,“制匾制联”,盛极一时。

王志道字而宏,漳州漳浦人,明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万历三十三年,王志道上三平寺进香,回家后,他妻子便有身孕,不久生下男孩。这件事促使他“慕述立石”,于万历三十五年发起修王讽碑,将木碑改为石碑。

李宓,字羲民,漳州龙溪人,明代着名书法家。明万历三十五年,由王志道领衔重修的《三平寺广济大师行录》碑,即是李宓的笔迹,“字迹清秀,婉如颗颗珠玉”,堪称墨林珍宝。石碑今存。

王材字少梁,漳州龙溪人,清雍正五年进士及第,官至工部主事。雍正九年,王材写了一篇《漳州播兰堂募修理三平石路碑记》,详细记载当年广募众施,修筑石路的情况。

黄梧字君宣,漳州平和人,清顺治八年投郑成功,封为总兵,顺治十三年,率部众降清,因功赐爵海澄公。康熙年间,三平寺重修院宇,黄梧“倾银贷集厥成,由是四方学者,云集景从”。

黄仕简黄梧曾孙,袭海澄公爵位,官至福建水师提督统辖台澎水陆官兵事务。乾隆年间,三平寺两修,都是由黄仕简捐俸倡建的。这二次捐修,由于黄仕简关系,军事部门的武官出力不少。

蔡新字次明,漳州漳浦人,清乾隆元年进士及第,历任工、刑、兵、礼、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极尽人臣之位。乾隆四十九年,蔡新领头捐资重修三平寺。据说蔡太师告老返乡,夏天避居三平寺,常在虎爬泉边休憩,“食武夷、看金鱼”。

(德能,5月25日播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