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正月初四晚,一位僧人带着一众弟子、一群朋友驱车来到昆明郊外放烟花。他安排大家摆放烟花,抢着为胆小的孩子点燃手中的“夜明珠”。当看到特别绚烂的礼花在空中绽放,便拍手雀跃,时有妙语吐露,举手投足,一如孩童。此时,他的弟子和朋友们竟顾不得观看焰火,含笑偏过头去,专注地欣赏这位古刹方丈焕发的“本真之态”。

今年此时,昆明圆通禅寺的樱花烂漫依旧,入山门,拾阶而上,穿过丛丛簇簇的樱花,后殿僧舍二楼便是释淳法的丈室。厚重的原木方桌、精细的释迦牟尼像、仿古木门,一如想象中的方丈住所:兼具古意与禅意。墙上的名家字画、碑刻拓片、被塞得满满当当的一长溜书橱又传递出书香阵阵。

被包围在书堆中的释淳法边与来客闲谈,边小心翼翼地取出新“虏获”的古籍准备与人共赏,间或唤来弟子冲泡上等普洱茶。

释淳法爱书,尤爱佛教经典和版刻古籍。这位出生于1964年的僧人,十几岁便出家,与古籍善本、传统书画为伴的年月几乎与生命等长。笔墨纸砚也是他结交几十年的“老友”,每日深夜必与之一会,留下墨迹。

“堆梁书佣”:日有一钱必买书

在释淳法延请篆刻名家孙慰祖所刻的别号印中,有一方名为“堆梁书佣”。有人为此印作注道:“上人爱书……必见而归之,归而藏之。以到堆梁充栋,恨无空室。”

释淳法说:“自己是日有一钱必买书,永远没有足够的时候。”买来的书,哪怕破败,他也细心阅读,并穿针引线,亲为装订。作为僧人,藏书自然首以佛教典籍为主,然后延伸至经、史、子、集。至于云南本土的版刻典籍则更是见到必买,同一部书的多个版本也必齐齐收入囊中。搜书、看书、买书、藏书由兴趣成为热衷,最后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深深埋入三十载岁月。

在释淳法看来,自己对云南地方文献的痴迷缘起于身边几位老知识分子的影响。“小时候,常常和一群老先生在一起。这些老人很少有机会走出云南,又非常怀旧。于是,他们对本乡本土的文献尤为看重。”

逐渐,对文化遗存的忧思转而成为这个出家人收藏文化珍品的新动力。“云南地处边陲,与中原的文化交流时有阻隔,如果再不去收集,慢慢的,它们便会散落四方,了无痕迹。”

多年来,为了收集古籍善本,释淳法的足迹从大陆延伸到了东南亚,甚至追访到欧洲。

有时,释淳法费尽周折觅来的古籍在市场上价格其实并不高昂。但释淳法有着属于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价值标准:“只要是乡贤遗珍,一定竭力收集。”有几次,释淳法将辛苦觅得的书本、画卷送到上海一位裱画师处装裱。那位师傅嘀咕:“这样的东西不用裱了吧,还不值工钱呢。”语言直白,却是善意。他却爽然应道:“不在乎,那是我们云南的东西。”面对本省文化珍品,这位僧人总存着十二分的执拗,书生意气尽显。

千百年来,寺庙因其超脱于尘世之外,又汇集着一批以文化为志业的僧侣,素来是保护文物的重要力量。在今天这个时代,这样的传统又被重新激发,“大凡寺院中的高僧住持都有着自己对文化艺术的见解和爱好,保护文物已成为出家人的分内事。”释淳法说道。

就在不久前,河南一位着名的方丈向释淳法问起他收藏古籍善本的经历。当时,释淳法拿出了七八本重要典籍,与他闲聊起来。忆及当时那种心情,释淳法诙谐地自称是:“一个有志青年热血沸腾了那么几秒钟。”这种沸腾或许可以理解为一份期望的升腾:这位方丈也注意到了古籍善本,那么,又将有一股可观的力量加入到守护它们的行列中了。

佛门艺事:金石与书法

对于艺术,释淳法一直坚称是“票友”,即便他研习书法的历程“屈指算来已历四十年”。习字,一如他藏书那样执着,四十年中,几乎每日临池。“少则数页,多则数十幅”,在这位僧人眼中,他与书法似乎有着“三生缘”:“蝇头小楷,盈尺大字,兴之所至,不拘形式”。

释淳法喜爱金石篆刻,十几年中,寻访各处,收得印章已逾千枚。各地名家,各个流派,大都能在他的收藏中得见。入印的词句,常是书中佳句,或是修行感悟。“拈句付石,或表心声,或为悟境,或用自励。”释淳法效仿齐白石的“三百石印富翁”,因而自号为“方外千石侯”。

无论是古籍善本,还是书画、金石,作为出家人,释淳法扮演的角色都是汇集者、欣赏者与守护者。他将出自本土的典籍留在云南,又将来自全国的书画和金石艺术品汇聚到云南,几十年间,乐此不疲。

“一半坐禅,一半行脚”

“一半坐禅,一半行脚”是释淳法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概括。出门时,或一袭便装,奔波于山川,游走于书肆;或随喜法会、参加会议、寻师访友。行走,串起了他生命的另一条线索。

行走途中,钩沉历史,体察人情,既是修行佛法,又是一份贴心享受。在他这里,“行走”应是自由自在,漫无边际。他曾写道:“天空之大,可任凭游荡,白云之美,可流羊奔马。世人谓,心远而牧于野,我欲上天牧云,如何?”

而如若留守寺院,生活就显得清净、规律。每日清晨五点半的早课,他仍每次必到,早餐之后休息至九点,便开始处理寺务。下午接待信众,直至晚饭时分。饮食也颇简淡:“一碗酸汤,四碟小菜,二两米饭。”如今,他的生活中又增加了一项内容:每天绕寺院散步一小时,以放松身心。

之后至子夜,如不是友人来访,笔、墨、纸、砚和书籍便又如约而至,伴随这位僧人走进青灯黄卷的世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