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

作者:高杰

外八庙中普宁寺、普乐寺、殊相寺等庙宇都会看到大腹便便的“皆大欢喜”大肚弥勒佛,在庄严肃穆的寺庙里,他坦腹趺坐,腰肢粗大,笑口常开,神情温和,那愉快的形象和表情都会让每一个见到他的人忍俊不住。

弥勒佛原是天竺南部人,姓弥勒,在梵语中是慈和、慈祥的意思;名阿逸多,是无人能胜、无往而不胜的意思。出身于南天竺婆罗门家庭。佛经上说:弥勒是仅次于释迦牟尼佛位尊的、处于续补地位的佛,在华林园的龙华树继承释迦牟尼成佛。广传佛法,称为“未来佛”。那么,庙宇中供奉的大肚弥勒佛是否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弥勒呢?按佛经记述,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弥勒佛,和释迦牟尼一样,为印度僧人模样,头戴五福冠,身披袈裟,面容端正,立身合十。

自唐朝以来,一般中国汉族寺庙里所供奉的弥勒菩萨像,是参照了唐末五代时奉化(今属浙江)布袋和尚契此的模样。契此,又号长汀子,传说他身材矮胖,大腹便便,形象憨厚可爱,常常用竹竿挑着个大布袋在闹市中化缘,见物就讨,言语无常,四处坐卧,形如疯癫,但确有预示吉凶本领。他自己曾写了这样一首歌:“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他圆寂前,端坐于岳林寺石上,口中念偈:“弥勒真弥勒,身分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示。”于是,人们以为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所以后人在名寺圣刹处,多雕塑他的形象以示弥勒佛身分千百亿。许多地区民间俗称他为‘笑头儿和尚’,‘大肚罗汉’。

藏区传说,唐僖宗非常尊崇佛教,想亲眼见到十八罗汉,于是将他们请到身边住三个月,并且送给他们每人一套缎子服装。唐僖宗没有儿子,就向罗汉乞求,求北方多闻天王(持伞者),后来有了八个孩子,由大肚和尚来照管。大肚和尚总是笑呵呵的,非常和蔼可亲,孩子们非常喜欢他。有一种大肚弥勒佛的造像,身上攀附着许多小孩,有的骑肩,有的抱头,彼此非常亲近协和,就表现了这个故事。藏语“和尚”与“阿香”音近似,有“舅舅”的意思。∵∵∵∵∵∵∵∵∵∵∵∵∵∵∵∵∵∵∵∵∵∵∵∵∵∵∵∵∵∵∵∵∵∵∵∵∵∵∵∵∵∵∵∵∵∵∵∵∵∵∵∵∵∵∵∵∵∵∵∵∵∵∵∵∵∵∵∵∵∵∵∵∵∵∵∵∵∵∵∵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