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与大肚弥勒佛

弥勒佛梵文意为“慈氏”,蒙古语称为“迈达拉佛”,藏语称为“强巴佛”。是佛教竖三世佛中的未来佛(来世、来生),身着袈裟,不戴宝冠和璎珞;头发为螺形肉髻;面部表情眼观鼻、鼻观心,低眉沉思,悲天悯人、慈祥肃穆,显示出含蕴深广极圆满的内心世界。在雕刻着莲花图案的须弥座上结跏趺坐,即两腿交叉两足掌仰于左右股之上,意为静坐敛心,止息杂念,先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后以左足押在右股上,称“降魔坐”,象征真佛说法的庄严于悟道的宁静。手印则是左右臂向前弯曲置胸前,两手相对屈指作环形,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此手印为“转***印”,表示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也称说法相。据佛教传说,弥勒原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但他早于佛祖圆寂去兜率天修行,据说他要在那里修行四千年,天上一天相当于人间四百年,所以他要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才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那时人间将是物阜人丰、珍宝遍地、风调雨顺、祥和太平。

大肚弥勒佛是中国历史上却有其人的一尊佛,是五代时期人,生于浙江奉化,原名契此,号长汀子,出家于奉化岳林寺。他身躯肥胖,常肩搭一布口袋,他极为珍惜粮食,看见五谷掉地,便随手捡入布袋,用以施舍穷人,人称“布袋和尚”。常见的大肚弥勒佛像大都是圆头大耳、袒胸开怀、笑容满面的,后人则根据他独特的笑容和开怀的大肚,在各处供有大肚弥勒佛像的寺庙里题写出许多妙趣横生、饱含深意的楹联。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北京潭柘寺);“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南京多宝寺),“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乐,信心时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着头陀,得意处有何来由”(福州涌泉寺)等等。∵∵黄艳杰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