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和他龛前的楹联
□刘欣刘睿
我是很喜欢游览庙宇的,还特别偏好欣赏弥勒佛像。这像很别致,衣冠不整,祖腹露胸,一扫其他诸佛像的庄严、肃穆、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他开口常笑,给人一种幽默、诙谐的味道。
弥勒佛又称“皆大欢喜”,他那一脸玩世不恭的滑稽相,是真心诚意地对香客笑脸相迎呢,还是哂笑那班善男信女求神拜佛的虔诚?更饶有兴趣的是弥勒佛龛前的几副楹联,蕴含丰富,寓意颇深,耐人回味。
在北京门头沟区群峰环绕的潭柘山山腰,有一座潭柘寺,殿堂依山势而建,成阶梯形层层高耸,古朴雄奇,环境幽雅。进山门就见弥勒佛龛两边的楹联是: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副楹联看来是对着大肚佛,其实是在笑人生,妙语解颐,风趣得很。千佛寺在山东济南市南不到三公里的千佛山。千佛山又名历山,相传是虞舜耕稼于此,故又名舜耕山。千佛寺就是唐贞观年间所建的兴国寺。它的弥勒楹联是: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亦庄亦谐,幽默含蓄。千来年前文人雅士愤世嫉俗的俏皮话,居然出现在神圣的佛殿上。
和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并称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的四川峨眉山,其灵岩寺弥勒殿左右的楹联是: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已何所不容
这是说的人生哲理,一个是达观,一个是气度。这副楹联和清代陈自崖老先生曾作自勉的中堂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不是同出一个道理吗?
杭州灵隐寺是我国禅宗十刹之一。殿内正面有弥勒坐像,佛龛的楹联是: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暧意,放笑脸相迎
凡是了解灵隐胜景的历史,传说和环境的人,读着它真会感到妙趣横生。因为灵隐寺前临冷泉,面对飞来峰,所以有人开玩笑地戏题:“泉自何时冷起?峰从哪里飞来?”这副楹联取的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它是反其意而谓之,不问而似问,不答而似答。
被称为“东粤第一宝刹”的南华寺,是唐代禅宗六祖慧能开创禅宗南派的发祥地,故佛教徒对它有“祖庭”之称。其天王殿的弥勒佛像对山门席地而坐,手托瓦钵、肩搭布袋,两边的楹联是: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擅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迎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这哪里还像是虔诚的崇尚佛教的善男信女的口吻!分明是洞察世情,饱尝人间冷暖的铮铮名士缘物抒怀的满腹牢骚。这副楹联对佛教敢于真呼其为“头陀”,对人世间敢于如此讥嗤,真是胆识可佩,笔力千钧!凡来到此间,不论你揣的是什么动机,它一定会在你的心穴里荡起多种不同的反响。
我以为上述几副楹联的妙处就在于它蔑视了神的尊严,揭露了佛的虚伪性,使它还复到尘世中来,并赋予它人格化、人情味。它不是“醍醐灌顶”地乱许愿而令人增添迷惘,却是“当头棒喝”,直率地告诫大家:上这儿来干吗?你是什么也不会得到的!这也许就是我特别偏爱弥勒佛以及它佛龛前那些楹联的道理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