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人间净土
——浅谈太虚大师人生佛教之次第
王丽心
在我国的现代佛教史上,太虚大师与他所倡导和践行的人生佛教及以此导向的佛教发展道路,无疑最具有与时俱进的意义。是值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缅怀大师,弘扬佛教的精神,充分发挥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专此一文,祈请方家指正。
一、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
太虚大师的佛学思想,是其纵观中国佛教两千年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根据时代的潮流,为重光中国佛教而提出的。
他所倡导的人生佛教是其一生最重要的思想。他在《人生佛学的说明》中说:“佛法虽普为一切有情类,而以适应现代之文化故,当以人类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佛法虽无间生死存亡。而以适应现代之现实的人生化故;当以求人类生存发达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视为人生佛学之第一义。”
太虚大师认为:“依声闻行果是要被诟为消极逃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谤为迷信神权的,不惟不是方便而反成障碍。而惟有依人乘行果进趣大乘行,实行人生佛教的原理,即,依着人乘正法,先修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业报,再进而广修四摄六度等大乘行,直趋佛果,方是时代的所需,尤为我国的情形所宜。”(见《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
佛在人间成佛,佛在人间教化。佛本觉悟众生,动植万有无不有生,然其精义可取归之人;而谈佛者、能听佛说者唯人,故佛法虽专为人说也无不可。
由于人生佛教侧重于人生的改善,即发菩提心而趣于行菩萨行,故人生佛教即为综合全部佛法而适应时机的佛教。佛教要以现代人生为起点,教人修行,最先达到完全的人格,然后发展至于超人,至于超超人,至于微妙,至于无穷境。
怎么达到完全的人格?太虚大师在其《人生进善之阶段》中总结五点:
1、生活之改善;
2、德行之改善;
3、定心之改进;
4、净慧之改进;
5、净善之圆满。
经过次第的修行至净善之圆满,也就到达了佛学人生进的究竟地。
对于“德行之改善”,太虚大师还为此开示,他以佛学的人生道德,即从佛教立场和观点出发,将人生道德归为九点:
l、以佛法为非伦理非人生的错误;
2、众生升沉以人为枢纽;
3、人于一切众生中最富创造力;
4、佛法中五乘共法最重人生道德;
5、《善生经》之六方与儒家五伦;
6、人生道德之十善与五常;
7、以自他二方现未二世均益为善;
8、自他俱利之精义;
9、以不害他及能利他不道德。(竹摩记见《海潮音》刊十七卷三
期)
太虚大师以其慧眼遍观世界风云,认为:“在今日高度科学发展
下,亟须高度的道德配合,重造和平幸福的世界。”世界三大宗教中
以佛教教义博大精深,最适合人类实际生活之道德。因为佛陀教人
持戒修善,熄灭烦恼,就是使人类的生活合理化。如果社会中时时以
佛法为规范,日进于道德化的生活,就能推动整个的人生向上进步、
向上发达。
世界的纷争源自利益不均与见地不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各
自都要强调自己文化的殊胜性,还有的利用自己文化的强势去奴役、
排斥其他文化形态,这种问题自始至终成为世界不能和平的主因。
为了世界的和平,必须建立一种人类共同遵守的公共的俗理,即:全
球伦理。佛法是“这个公约”的最重要指导思想。
二、人间佛教与建设人间净土
从人生佛教到人间佛教,再到普为一切众生,佛教的本怀。
印顺法师说:“释尊之为教,有十方世界说而详此土,立三世而
冲现在,志度一切有情而以此人类为本。释尊之本教,初不与末流之
圆融着,动言十方世界,一切有情也。”(印顺着《印度之佛教·自
序》)在人间教化的问题上,佛陀无疑树立了具典范意义的榜样,将
人间佛教的精神充分地展露出来。佛陀以人间为实践的场所,近于
一般人,游化弘扬佛法,译佛法来净化人间。要人间普摄于佛法,无
疑是要人间成为净土世界。只有建设人间净土才可成就净土世界。
太虚大师在《建设现代中国佛教谈》专论,其中有,佛教护持在纲目:
一、对***而拥护佛教,
二、对社会而拥护佛教,
三、对法律而拥护佛教,
四、对言论而拥护佛教。
佛教对于社会而言,所要承担的责任,有:
救灾——救拯焚弱、消防水火、赈济饥荒、救治病伤。
济贫——传习工艺、开垦荒地。
扶困——安养老耄、保恤贞节。
利便——施设灯明、修造桥路、义治舟渡。
为了弘扬佛法,利用好媒介的宣传作用,建议组成宣传团等。
其方法:印送文告、编演戏剧、集众讲演、随机诱导。
其场所:城乡、乡镇、道路、舟车、军营、监狱、工厂、病院。
要达到劝导行善、劝化止恶的目的。
劝导行善:爱国、守法、勤业、互助、调身、惜物、和平、诚信、放生、念佛。
劝化止恶:息兵止杀、息斗和战、劝诫偷盗、劝诫邪淫、劝诫烟睹、改良婚制、改良家族、改良交际。
太虚大师的专论是佛教深入世间实施的细则,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其本怀是,在中国落实佛法,再以“中国民族向把天下之国际思想,……亦在天下为公,为世界性之佛学。”(太虚《建设现代中国佛教谈·结论》)
三、人间净土与十方净土世界
太虚大师建设人间净土的思想,可以从他对弥勒净土、弥勒信仰的信解、人间净土与弥勒净土间的关联,人间净土与人类社会的关联,人间净土的实现方法和重要意义,以及他在佛教教义中的依据等中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太虚大师在他的着述《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讲要》中提出建设人间净土思想。观察原文:
“兜率净土之殊胜,兜率净土,殊胜有三:一、十方净土、有愿皆得往生,但何方净土与此界众生最为有缘,则未易知。弥勒菩萨补处,当来于此方作佛,教化此土众生,特现以兜率净土于此界众生结缘,故应发愿往生兜率、亲近弥勒夕二:兜率净土同在娑婆,同在欲界,变化净土,再同处同界,即于此处此界众生有殊胜缘,最易得度。他方净土泛摄十方众生,而此专摄此土欲界众生。三、弥勒净土是由人上生,故其上升是由人修习福德成办,即是使人类德业增胜,社会净化,成为清净安乐人世,因此,可早感弥勒下生成佛,亦即为创造人间净土。,’坚持弥勒信仰,践行“五戒十善”,来创造人间净土。更具体而见,于太虚大师的《佛法救世主义》一书。建设人间净土可以归旨为净化主义,即:从净化内容来看,包含至广,终极于心归“趣大觉”,器归“法性净”,众归“无穷众”。其终极的净化是佛教的旨归,包含着净土的各个层次。人间净土是人间的净化,是各个层次的基础,遂净化的深入可以通入上层,故不相违。人间净土与他方净土相对而言,特别是在“增长人类道德,促进社会进化”这点上完全符合“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之旨趣的。
人间佛教、人间净土、建设人间净土是“佛教自浅之深,的基础,至高理论与实践都是在这一基础上的深入和发展的,永远不能离开这一基础。因此“建设人间净土,实现生态净土,共荣极乐净土”将是今后佛教发展的正确途径。谨以此文,缅怀太虚大师。
(中国佛教协会《法音》杂志社编辑)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