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9日大师对话系列讲座第一期“市场VS伦理——哲学家与经济学家的巅峰对话”在北京大学举行。世界着名哲学家、海外新儒家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成中英在会上表示,普适伦理应该建在道德利益基础上。在一定条件之下,道德利益有了足够的硬实力、软实力发挥作用,才能更趋向于整体性道德跟经济的统一。

以下是文字实录:

成中英:你刚才讲的就是我们不考虑心的问题,只考虑行为的问题,就是你要对行为进行非常严密的规划,这个我认为是跟自然状况是不一致的,人还是作为人,他要求的还是一种自主的行为形态,就是说他要有这个心就有慈心,没有慈心,他的行为最后露出来的还是本心的行为。所以我说的是什么呢?您刚才讲说我们是自私的,我认为这个刚好是在中国传统里面,当然我们看到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他强调人是有欲望,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有一种人心,叫不忍之心,或者叫一种同情心,最好的例子就是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例子,齐宣王要杀牛祭祀,他只看到牛在发抖,他没有看到羊,他说我就换一只羊,因为羊小一点,孟子说其实被杀的时候羊也会发抖,这是道德一个基本形式。你得有想象力,就是通过我们的想象,考虑到他人的想象,我们的想象就是人在千里之外我也会想到他受苦的状态。

在这一点上讲的话,前代人受的苦今天通过想象还是可以跟他沟通,这就是发生一种超意志的人心,这种人心也是自然的正义感。我们会觉得这不是对的或者是不对的,而且很自然,因此我们还是会有一种最原始的正义,一种善良的人心。这就是我认为的一个前提,你要不问这个心,而认为人是自私的,还是无法解释,就会有很大的矛盾:既然是自私的,你就不可能为他人谋取利益;当你这个利益很大的时候,你以你自己作为最主要的一个利益所在,那你当然不会考虑到远亲的利益,就是近亲的利益也不会考虑。你说的例子也对,有很多方面是家贫没有孝子,甚至人会产生疏远,这种情况是很多条件造成的,所以你说家贫无孝子,当然家里穷他无法尽他孝子的能力,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有很多孝子在贫穷的时候更要发挥你人的善良的性,所以我觉得这一点要认清楚。人性怎么理解,一个人就是要向善、为善的心,但是人也有他的弱点,他基于他的欲望,基于一种意志薄弱,他会首先受到环境的影响,会受到欲望的诱惑,甚至于受到他无知的影响,就是佛教说的无明,所以内心需要解救,当然这一点并不是说有了这样一种状态,欲望上的嚣张,我们就否定人的本性向善。我说的意思就是说,今天企业要追求自由市场,自由市场我们认识到它是可以创造出共同利益,这个是我们能够认识到跟古代还不一样。

中国比如说司马迁这个说法,不管道家还是儒家,都讲究为善,但是我们不要在欲望上过分的去追求,所以我们要消除欲望,我们最后存天理,灭人欲。现在市场是怎么样一个状况呢?在18世纪以后这个交换很重要,创新很重要,比如说现在开始很多早期的民族国家或者一些新兴的国家进行财富的竞争、权力的竞争,所以我们发现我们必须要创造,我们必须要改善人民生活,所以这个是发明和创造的重要,走向工业革命、走向资本主义,创造对解决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对解决国家困境很有关系。但是另外一方面他没有鼓励说人应该向善,现在的困境是什么呢?我们发展我们可以认识到创新发明的重要,但忘记了人基本上具有道德追求,这是一个动机,所以今天我们在这儿需要有一个新的观点,就是说我们肯定人性有它的原始的善,可是它也会陷入了一个困境,就是诱惑。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会认识自由市场,就是你说市场逻辑很重要,我们要进行一种思考,公开发挥一种竞争能力,因为竞争是靠能力为基础,竞争会导致更好的产品出来,对大家有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是现代经济追求的成功,就是我们发挥人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改善我们的人生,达到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目标。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往往因为这个丧失了道德基础,这个就是现代经济危机基本要素。

我们中国是两个都要,我们要道德基础,也要自由市场,跟你(只张维迎)的说法是完全一致的,我们要面对实际,在市场中,只要追求一个企业或一个工作成功就可以,只要他循规蹈矩为自己谋幸福就够了,这就是基本的。只要有一个好的制度,只要他为自己谋幸福,就是为大家谋幸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