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教育结构分析当前的僧伽教育问题

作者:杨道明

我国僧伽教育结构,具有社会一般教育总体结构的共性,而它的性质和任务,又决定着它的结构的特点。下面从教育目的(即教育方向)、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管理四个方面,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初步探索,分析当前僧伽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一)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结构存在的根据。教育总体结构和它的分系系统结构,都以一定的目的组建和存在,并根据一定的目的调整和更新。教育结构的目的性,是受经济结构等客观条件制约而又与教育需要相联系的。为此,探索我国合理的僧伽教育结构,首先要明确:是办什么样的教育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根据什么条件和遵循什么规律去完成这一任务?由此可见,教育结构的目的性,可以说就是教育结构的方向性和适应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落实,各地名山古寺逐步得到修复。但不少地区的佛协组织因缺乏人才而形同虚设,寺庙无人管理,信众难闻佛法。为了迅速解决这些问题,近数年来在全国各地寺院中恢复和创办了一批僧伽培训班和中级佛学部,对缓解佛教工作乏人的矛盾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在教育指导思想即教育方向上,是面向基层培养人才、还是面向高级佛教院校输送人才呢?对此,佛教教育界至今仍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我认为,为了迅速充实基层佛协组织和加强寺院管理,保证其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做好在家信众的工作,真正做到弘法利生,普度有情,普通僧伽教育的方向,应是面向基层而不是面向高级佛教院校。因为当前佛教高校,毕竟条件有限,规模格局又偏小,而基层需要人才又迫在眉睫。形势要求一般中级佛教院校要快出人才,多出人才,以适应当前佛教工作的需要。我觉得首先把这个问题肯定下来,有助于佛教教育其他方面问题的讨论。

(二)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由德育、智育、体育三个结构体系所构成。它们是既有区别,又互有联系的。

德育结构,是由爱国主义、***的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佛学思想体系和基本理论教育,道德规范和僧伽制度教育等几个部分所构成。其总体功能是:提倡人间佛教,发扬优良传统,启迪智慧,净化人生。而实现这个功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通过理论、制度和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和管理手段相结合来实现的。德育寓于智育、体育的各项活动中,并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全过程,同各种层次和各种形式的教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教育系统的网状结构,但又是一个独立的教育结构,有它自己的教育特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担负着使学僧树立爱国爱教思想的重任。为了端正学僧的思想品德,减少和避免佛教界某些消极现象出现,首要的一着,就是在吸收新的僧尼以及培养和选拔人才时,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制度,而不应泥沙俱下、滥竽充数。

智育结构,是由基础学科、专业学科和文化知识及外语等部分所构成。其总体功能,是在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计划指导下,对学僧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和智力开发,以实现教书育人,学修并重的培养目标。

智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中心的一环,它主要是由通过课堂讲授、辅导答疑、实践和实习(为参加基层佛协和寺院管理等),向学僧传递知识来实现,而知识的不断传递和转化,是教书育人过程的基本特点。在当前僧伽教育中,这恰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具体表现为师资数量奇缺,水平也很悬殊。

《法音》1990年第二期载《对当前僧教育的一点意见》一文中说:“……我常发现有些自命为老行家的人,以为信手拈来都是妙谛,讲课不备课,在课堂上或高谈阔论,或死咬教本,没有一个中心内容,更没有想到一个什么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学僧常坐飞机,云里来、雾里去……”以致收效甚微。我认为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应该引起佛教教育界的重视。既然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场所,是保证学僧学到系统而又扎实的知识的重要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通过备课、传授、提问、作业讲评等课堂活动,引导、发挥学僧的内在潜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能力。反之,那种不懂得或不讲究教学方法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学僧探索、发现和创造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也不利于书本知识(记问之学)的传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前迫切需要而且能够做到的,就是要严格教师的聘任制度,而不要单纯地照顾资历和声望。戒圆法师在《法音》1989年第九期《当前僧伽教育之管见》一文中说得好:“至于教师来源,不限于现有法师和居士,而应该向正规大学讲师、教授中去寻找。”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是专业人才,他们不可能都德高望重,但他们的劳动却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替代的;反之,也是一样。对此,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者,是深有体会的。

体育结构,关于这个问题,本文将在下面分析教育形式中的课程结构时,合并探讨。

(三)教育形式

教育形式,是由专业结构、水平结构、类型结构和课程结构等几方面构成的。

专业结构,是教育结构中的关键部分。

一个宽窄适度、比例协调的、适应当前佛教工作需要的佛教教育体系结构,必须根据佛教在当代的历史使命和实际工作需要进行组建。我国目前僧伽教育的专业结构,一般地讲,则应由佛教教理、佛教历史、佛教艺艺、佛教管理和佛教师范等门类所构成。这个任务是应由僧伽教育的最高学府去完成的。而目前迫切需要建立的,则应是佛教管理和佛教师范两个门类。

水平结构,也叫层次结构或程度结构,即指学僧不同文化程度的构成情况。我国目前僧伽教育的水平结构,可分为培训班教育、一般佛学院教育和北京中国佛学院教育三个层次。

培训班又分初级和中级两个层次;在学制上,初级和中级分别规定为三年制和两年制。培养目标:初级是使学僧初步了解佛教情况,为决心做一个爱国爱教的佛教徒树立坚定的信念,学习为僧的基本律仪和宗教仪式。培养热爱劳动和朴素整洁的美德,并初步懂得一点寺院管理的经验,以及宗教政策、统战政策和法律知识等。中级的是引导学僧明确佛教的现代使命和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一般佛学院,学制可定为三年;主要目标是把常见的一些经律论传授给学僧,使其充分掌握佛学知识,深入三藏,博通法门,为进一步专精修学,走入教理行果和法界圆融的广阔天地。中国佛学院,是僧伽教育的最高学府。它历史悠久,办学经验比较丰富,其目标应该是通过教学改革,迅速形成为一个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专业学科体系,担负起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的神圣任务,培养出一批合格的高层次的弘法人才。

类型结构,也叫型(形)式结构,是指传统的普通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之间的比例关系。目前我国僧伽教育的办学形式,主要是单一的全日制,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数量不足,又品种不全,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很难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从类型结构角度分析,它应该既有长年制,也有短期制;有全日制,也有半日制或业余制;有普通教育,也有函授、刊授和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的教育。

课程结构,是指传授给学僧的学科种类和知识范围。教学质量的优劣高低,取决于是否有一个与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适应的课程结构和教材安排,因为它是培养人才的最佳智能结构的源泉。僧伽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安排,要与受教育者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和培养目标相协调,使确立的课程结构先进而又可行,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我基本上同意文杰《对当前僧教育的一点意见》一文关于课程设置和教材安排的初步设想。现在以他的《意见》为蓝本,结合我个人的想法,对培训班和一般佛学院,不惮其烦地再做如下表述。

语文课:主要是通过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办法加强古汉语基础训练,重点解决繁体字、古今学、通假、转注、主谓颠倒、宾语前置等问题,达到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古诗文和一些常见的佛学经律论的目的。其教材安排,初级培训班,以善因法师编写的中学佛教课本为主,并在国家教委颁布的初中语文课本的古诗文中,选其有代表性的进行讲授或作为阅读课文。中级培训班,以选用现代高僧大德思想性强的著作为主,并在国家教委颁布的高中语文第一、第二、第三册课本古诗文中选讲选阅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一般佛学院,继续选用一些高僧的著作和《维摩诘经》、《法华经》、《楞严经》、《百喻经》中的部分篇章,并在国家教委颁布的高中语文课本第四、第五、第六册的古诗文中选讲选阅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要加强写作训练,重点是中国古诗文和佛学经律论的今译。

佛学课,以传授佛学基础知识为主,认真教学好佛学概论,弄清佛学中的一些常见术语、基本概念和问题,引导学僧进入法海,为探精究微打下基础。并做到学以致用,能为信众解除心中疑惑,弘扬佛法教理,使其对佛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教材安排:初级培训班,以《佛学基本常识》、《十善业道经》、《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劝发菩提心文》、《普贤菩萨行愿品》、《心经》、《金刚经》、《沙弥律仪要略》、《毗尼日用切要》等作教材。其中以《佛学基本常识》为主。中级培训班,以《印度哲学》、天台《童蒙止观》、《大乘起信论》、《五蕴论》、《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二十唯识颂》、《三十唯识颂》、《杂集论》、《入中论》、《戒律学》等为教材。一般佛学院,以《中国哲学》、《古德语录》、《辨中边论》、《摄大乘论》、《俱舍论》、《成实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现观庄严论》、《成唯识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四《阿含经》、《解深密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大般若经》、《四分律》、《五分律》等作教材。

佛协组织和寺院管理课:要以培养充实基层佛协组织和加强寺院管理人才为目的。要强调学功课、唱、念、戒律、威仪、丛林制度等,使学僧通过戒定慧三学和闻思修三慧的大道,具足僧人的威仪和修养,担当起弘法、利生、度众的使命。其教材安排,初级培训班,以《汉传佛教寺庙管理试行办法》、《百丈清规》、《丛林清规》、《瑜伽菩萨戒本》等为教材。中级培训班,以实用律典及弘一律师对戒律方面的研究著作为教材。一般佛学院,除联系实际,吃透以上教材外,还应旁涉教育、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利于融通借鉴。

历史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今天和展望未来。不论层次结构中哪一级的历史教学,都要求学僧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懂得社会发展规律,逐步培养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爱国爱教的高尚情操。教材安排:初级培训班主要讲授《中国历史》和《中国佛教史》,而以国家教委颁布的初中历史课本第一、第二、第三册和《中国佛教史略》为教材。中级培训班、继续教学《中国佛教史》,而以《中国佛教各宗派》、《佛教与中国文化》和《中外佛教关系史略》为教材重点。一般佛学院,以国家教委颁布的初中历史课本第四册和《印度佛教史》为教材,重点是《印度佛教史》。

地理课:初级培训班,以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国地理》上下册为教材,结合了解佛教胜迹和学习一点旅游知识。中级培训班,以国家教委颁布的《世界地理》上下册为教材,结合阅读法显的《佛国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和王玄策的《中天竺国行记》。一般佛学院,以国家教委颁布的高中地理课本上下册为教材,给予学僧有关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从而对如何合理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时事政策课:不论初、中级培训班,还是一般佛学院,都应开设宗教政策、统战政策、法律知识和国情形势教育课,以利学僧理解和熟悉政策,知法守法,认清形势,了解国情,坚定不移地走爱国爱教的道路。

体育、卫生保健、劳动课:它们都属于体育结构的范畴,其总体功能,是培养与锻炼学僧的体力、智力和毅力,保证其具有健康的体魄。在僧尼中不少人年老、体弱、多病,又缺乏锻炼,严重影响了弘法活动的开展,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记得1948年上学期我在白云寺龙山佛学院任教时,这里不仅开设了体育课,而且还有劳作课,对保证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我建议各级培训班和佛学院,都重视体育卫生保健劳动课的设置,培养学僧注重锻炼,讲究卫生和热爱劳动的美德。

书法、美术课:隋唐以来,我国不少高僧不仅是佛学家,而且又是书法家、绘画家或诗人、词人。书法、绘画、写诗、填词,是中国佛教界的固有传统,我们应该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以达到启迪智慧、怡养情操、净化身心的目的。

(四)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是由教育经济、组织管理和队伍结构三大单元所构成。

教育经济结构,主要由教育投资、物资供应、财务管理、校舍建筑等部分所构成。其总体功能在于提供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确保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僧伽教育投资的目的是进行智力开发,其教育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把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用于教学和实际训练上,培养数量多、质量高的人才。

组织管理结构,它贯穿于整个教育系统的全过程。其纵的关系是校外和校内的多级结构;其横的关系是由计划管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师资管理、学僧管理、图书资料管理、财务管理和后勤管理等部分所构成。其总体功能在于提高教育工作效率,保证教育工作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当前僧伽教育中,应把校内多级结构管理、师资管理和图书资料管理,作为组织管理的重点抓起来。

队伍结构,它是由教师队伍、学僧队伍和后勤管理队伍等部分按一定比例关系所构成。其总体功能,是保证德智体三育的全面发展和院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不断地提高教学、学术和管理水平。在当前僧伽教育中,应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组建。从长远看,无疑应该是通过两级佛学院培养和选拔师资,但佛教高校毕业的专科僧、本科僧和研究僧数量有限,而两级培训班和一般佛学院需要教师又迫在眉睫,面对现实,要缓解这一矛盾,有效的办法,如前所述,就是对外开放,引进人才。即从国家普通大学、中学离退休教师中,采取严格的笔试、面试等系统地考聘方法;其待遇从优。记得1984∵年上学期在白云寺龙山佛学院时,历史、地理、时事政治、数学、体育、劳作等课程,是由我和一位姓张的教师分别担任的。这不仅突破了佛学院历史上只开语文和佛学两门课程的单调局面,大大开拓了学僧的视野和知识面,而且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上,也带来了新的生机,提高了教学质量。我认为这一办学试验,是值得重视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见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德育是方向,智育是目标,体育卫生保健劳动是基础,教育经济是条件,教育管理是手段,课程结构是核心,教学队伍是关键。它们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独立的职能,只有相互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教育系统总体功能的效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