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严经》的数量、时间和长度之研究
厦门闽南佛学院∵∵启明
内容提要∵∵《华严经》在数量、时间和长度方面有独特表达,极大地丰富了通常的观念与思路,显现了华藏世界在数量上永恒无限、无边无际,在时间上长短伸缩、双向流动,在度量上广阔难测、等同法界,突出了华藏世界庄严无比,难可知量、不可言说的绝待境界。从而彰显经文所要诠释宇宙诸法事相之间相即相入、互为融摄的无尽关系,缩短此岸与彼岸的间距,打消你我对立,破除世间与出世间差别,提炼众生的心境,广发菩提心,以契证华藏世界重重无尽的华严性海和法界实相境界。
关键词∵∵《华严经》∵∵数量∵∵时间∵∵长度
《华严经》号称经中之王,是诸佛之密藏,如来之性海,也是中国华严宗所依根本经典之一,经典对宇宙的描述浩瀚无垠、华丽多姿、神秘莫测、层叠无穷,以此可窥出佛陀最初悟道三七日所揭示的“圆融无碍,重重无尽”宇宙现象,此宇宙万法并由一真心统摄,虽统摄而不碍万法的缘生性起;最终所达到的事事无碍境地,打破了事物间敌对观念,消解你我隔裂,有效地贯穿此岸与彼岸,使得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净秽相融,凡圣无别,迷惑执着便作众生,觉悟放下即是佛;于是,缩短众生修行成佛的距离,即世而出世,居尘而不染尘,不离世而觉悟,立足现实世界而净化人生,庄严国土。此文以实叉难陀所译《华严经》为主要切人点,适当结合其他经论,从数量、时间、长度来探究经典中的变化与特色,以表达经文所要诠释的华藏世界庄严无比,永恒无限,不可思议的绝待境界以及诸法相即相人、和谐圆融的极妙境界。
一、数量上的新概念
《华严经》中大量出现“十”的数字,而且对“十”这个数字进行了创造性运用,将“十”作为一种变数,是表示圆满、完美、和谐的象征。在经的品目上就有“十住”、“十行”、“十五尽藏”、“十回向”、“十地”、“十明”、“十忍”等等,除《人法界品》外,其它各品的内容都通过“十”的分类加以演示,《佛不思议法品》由三十个“十种法”组成;《离世间品》由二百多个“十种法”组成。这种以十个方面加以陈述的方法,突显了圆满与和谐,而非单单是数字学上的十进位制的“十”了。这样,《华严经》强调宇宙万物在无限差别的同时,又具圆满的统一性。
其次,一般佛典经论中以“阿僧只”表示无限多数量,具无数、无央数之义,如《俱舍论》卷十二载:“一十为十,十十为百,十百为千,十千为万,十万为洛叉,十洛叉为度洛叉,十度洛叉为俱胝,十俱胝为末陀,十末陀为阿庾多……十大跋逻搀为阿僧只耶”[1]。据此算知,“洛叉”=105,俱胝=107,阿庾多=俱胝2,那由他=俱胝4,阿僧只:俱胝206。这里以“十”作为递进的数字,已是相当硕大无比了,然《华严经》则认为这个词已不足以表达“无限”,故于《阿僧只品》列举了平方进位的数字单位系列,集中展现出《华严经》在数量概念方面独到的想象能力:“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此又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不可说转”[2];倘若以为这种平方递增的手法来比拟数量之庞大壮阔还不够明显的话,那么,在《人法界品》更以“百千”来补充:“我亦了知菩萨算数之法,所谓百千为一罗叉,百千罗叉为一拘利,百千拘利为一那由他,广说如阿僧只品”[3]。在这组以“百千”数量作为起点,如此次第递进,到最后的“不可说转转”,总共具有122项,这里所表达无限数量概念的“阿僧只”只排在第104项,把“阿僧只”作为通向“不可说转”数列的一个中间数,阿僧只2=1阿僧只转,阿僧只转2=1无量,以此类推,还有“五分齐”、“无周遍”、“无边”、“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转”等都成了无限大于“阿僧只”的计量单位,最后是“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不可说转”。至此,经过不断反复、不厌其烦的十、百千、平方等递增手法,给出了这些庞大数字的想象空间,这是超乎常人思维推理的,如此却将这些庞大数字用以描述事物之间存在的时间或距离空间,其背后目的无外乎为了反映佛教广大的时空观,提示宇宙是无边无垠、无极无限的概念,使众生的心境也能像整个宇宙般地含纳太虚,用以破除众生粘连已久的分别执着,对破敌对双方的隔阂,消解你我矛盾的分歧。
显然,这种极大数字单位到最后都是强调“不可说”,有“众生虚妄不可说”、“佛刹成败不可说”、“成就三昧不可说”、“般若波罗蜜不可说”等三四百项。这些数量的不可说和数字的壮阔性,正好表达了华藏世界的永恒无限性,佛法的无边无量、修行的浩翰无际和佛力的广博难测,达到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无可企及的境界。然而,无可表达的华藏世界中,就整体上分析,又是秩序宛然,互不杂乱,取部分上观察,也是不受束缚,各自所表。像《卢舍那佛晶》中有“法界不可坏,莲华世界海,离垢广庄严,安住于虚空。此世界海中,刹性难思议,善住不杂乱,各各悉自在”[4]。无论是整体还是部分,抑或宏观还是微观,都由卢舍那佛法身统一起来,事实上,华藏世界就是清净法身卢舍那佛的全然显现,虽具无限差别,又相互含摄统一,虽是整齐划一,却又各自纷繁四现。∵∵,
另一方面,在比喻无限多的观念以及数字、数量新单位的创用方面,《华严经》相对普通经典以“恒河沙”譬喻“无限多”概念有别的是,采用了“须弥山微尘数”、“佛世界微尘数”等概念来譬喻,如:“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堕恶道者永离其苦,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住邪定者A.t定聚,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随其所乐生于天上……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安住诸力诸愿,海中以无尽智而为方便净诸佛国,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皆得安住毗卢遮那广大愿海,生如来家”[5];另外,“佛世界微尘数”也极大篇幅出现:“十佛世界微生数菩萨摩诃萨所共围……有十佛世界微尘数,此诸菩萨,往昔皆与毗卢遮那如来共集善根、修菩萨行……复有佛世界微尘数执金刚神……有佛世界微尘数,皆于往昔无量劫中,恒发大愿,愿常亲近供养诸佛……复有佛世界微尘数道场神……复有佛世界微尘数主地神”[6]。其中的“须弥山”又称妙高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高有八万四千由旬,阔有八万四千由旬,诸山不能与之相比,为诸山之王,也是一小世界的中心所在。而将这磨成微尘的数量又会如何呢?是否已经难以揣测了?不仅如此,须弥山仅是一小世界的中央,而“佛世界”就是“一佛刹”,一佛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干世界范围,一千个一世界称“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干世界”,合小千、中干、大干总称“三千大干世界”,显然,将三千大干世界碎为微尘的数量是其他任何以往所用诸如恒河沙数要多得庞大无比和难以计数了,理所当然,也比“须弥山微尘数”要强大得无法计算和思量了。由此看来,《华严经》所表达的计量方式,大大丰富了通常数量观念,以此说明宇宙世界在时间上的无限性和在空间上的广阔性,从而反映华藏世界不仅博大精深与圆融无碍,而且也是无与伦比和魅力四射的。
二、时间上的新思路
佛经通常在表达时间方面有长、短之别。短时间上用“刹那”、“一弹指顷”来叙述,据《俱舍论颂释》云:“对法诸师,作如是说:由如壮士一度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如是为一刹那量……刹那界中,时间会相对地变慢,在《十定品》就有:“人此三昧,或刹那人,或须臾人,或相续人,或日初分寸入……或百千那由他亿年人……或不可思劫人,或不可量劫人,或不可说劫人,或不可说不可说劫人”[7];这里涉及众生心念的差异问题,心念的纯净与否至关重要,起先是可感知的时间,接着就加大到难可觉知的“百千那由他亿年”、“无数劫”、“无量劫”、“无边劫”等时间,随着心念的变化,最后达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的境界,时间会因此而变得可长可短,可伸可缩,具有双向性倾向,从而也彰显了华藏世界难可知量、难可测知、无限永恒的观念。
三、长度上的崭新运用
佛经通常以“极微”和“由旬”(蝓缮那)来表示长度单位。如《俱舍论》就有:“极微微金水,兔羊牛隙尘,虮虱麦指节,后后增七倍,二十四指肘,四肘为弓量,五百俱庐舍,此八蝓缮那”[8]。这里从“极微”起,依次以七倍增加而成“微”、“金尘”、“水尘”、“兔毛尘”、“羊毛尘”、“牛毛尘”、“隙尘”、“虮”、“虱”、“犷麦”、“指节”的长度。“指”=3指节,“肘”=24横排指,“弓”=4肘,“俱庐舍”=500弓,“蝓缮那”=8俱庐舍(蝓缮那=由旬窝33.3华里[9])。如果假设一指节=2.5cm,指宽:5/3cm,便可推算长度单位是:极微=0.05A(埃);俱庐舍二800公尺;蝓缮那=6.4公里;地球半径=1000蝓缮那;极微=原子大小[10]。
在《华严经》则把这些表示长度的单位取之而作为体现华藏世界的浩瀚无际,或具体事相的精微难知或恢弘难测。在表述微细难知方面,譬如《世界成就品》有:“世界海……或以极微细宝为体,或以一切宝焰为体”[11];《十回向品》:“愿一切众生得清净光,照见世间极微细色”;《入法界品》:“摩喉罗伽王以不思议极微细衣,于虚空中周回布设,心生欢喜以为供养”[12];在表述恢弘难测方面,就有《十定品》:“作瑠璃色一一河口,广一由旬……周围广大五十由旬,众宝妙沙,遍布其底,,[13];《人法界品》也有:“彼诸如来,于种种众会……或处一由旬量道场,或处十由旬量道场,或处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由旬量道场”[14];这里就加入了“不可说佛刹微尘数”的定语,显得难以度量其广大壮阔;在《人法界品》更有:“善男子,我以此菩萨算法,算无量由旬广大沙聚,悉知其内颗粒多少,亦能算知东方所有一切世界种种差别,次第安住……我唯知此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能知一切诸众生数、能知一切诸法品类数、能知一切诸法差别数、能知一切三世数、能知一切众生名数、能知一切诸法名数、能知一切诸如来数、能知一切诸佛名数、能知一切诸菩萨数、能知一切菩萨名数”[15]。这样就显示出华藏世界的庄严无比,以及诸佛刹无可测度和诸佛神通的无量无边,也映衬出菩萨算法精深微妙,连无量由旬沙聚都能悉知其颗粒的多少,简直令人望而兴叹,在惊叹之余,无疑更突显诸大菩萨所知法界一切诸法的莫大能力,从而也引发众生广大希求之信心。
另外《华严经》中还用肘、俱卢舍和由旬等作为佛身的度量单位,以表达诸佛的差别和难可度量,如《十定品》中:“或见佛身其量七肘……一千肘量,或见佛身一俱卢舍量,或见佛身半由旬量……或见佛身阎浮提量,或见佛身四天下量……或见佛身大干界量……或见佛身无边大干世界量,或见佛身无等大干世界量……或见佛身不可说不可说大干世界量……见诸如来无量色相、无量形状、无量示现、无量光明、无量光明网,其光分量等于法界,于法界中无所不照”[16];这里先是从可度量的长度开始,然后逐渐演化成无穷大,到“百千亿那由他大干世界量”,这样就够让人瞠目结舌的,接着又是“无数”、“无量”、“无边”、“无等”,最后达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的境界,这充分表白了诸佛的无量色相、形状和光明等,而这些又等同于法界,突出了华藏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且不可言说的绝待境界。
四、结∵∵语
《华严经》中利用数量、时间、长度等方面来描述诸佛所证的宇宙人生境界,既有宏观也有微观的成分驾驭,宏观上无限广阔,乃至宇宙万物完全被包融含摄,无所不容纳;微观上细密五分,无可言表,以此打破色心间区分,物质与精神互为融通,最后契人不可称量、无所可得之境地。
这种境地可认识为重重无尽、圆融无碍的华藏世界,也是毗卢遮那佛因地修菩萨行而召感的宇宙世界,或其所居和教化的整个世界,数量上无限难测,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际,度量上等同法界,在无限差别中又蕴含完整的统一性,且包罗万象,秩序井然,无所不有。这种包摄一切、圆融无碍思想在建构和谐完美的社会环境以及消除事相间差别,此岸与彼岸、生死及涅盘、轮回和解脱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并在调和矛盾双方对立方面具一定理论价值和兼容色彩。
华藏世界的存在形式千差万别,时空上无边无际的观念,导致诸佛国土及六趣的时间间距也是相对的,长短伸缩无有定数,都是理体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的作用与全体展现。譬如经中“芥子纳须弥”、因陀罗网“影相摄人”等境界以及所表达的“圆融无碍,重重无尽”思想,根本上也是理体真心的固有作用或映现罢了!
[1]∵∵世亲颂、圆晖述:《俱舍论颂疏》,第302页,***佛陀教育基金会2004年8月版。
[2]∵∵《大正藏》卷10,第351页,台北新文丰有限公司印行。
[3]∵∵《大正藏》卷9,第704页。
[4]∵∵《大正藏》卷9,第415页。
[5]∵∵《大正藏》卷10,第26页。
[6]∵∵《大正藏》卷10,第l页。
[7]∵∵《大正藏》卷10,第215页。
[8]∵∵世亲颂、圆晖述:《俱舍论颂疏》,第298页。
[9]∵∵广化述:《四分律比丘戒本讲义·持羊毛过限戒条》,第230页,福建莆田广化寺印。
[10]∵∵梁乃崇等着:《佛教与科学论文集》,第67-68页。
[11]∵∵《大正藏》卷10,第36页。
[12]∵∵《大正藏》卷10,第336页。
[13]∵∵《大正藏》卷10,第222页。
[14]∵∵《大正藏》卷10,第339页。
[15]∵∵《大正藏》卷10,第351页。
[16]∵∵《大正藏》卷10,第217页。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