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世主妙严品》浅释〈一〉

贤度法师

前言∵

先从《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经题跟大家做一个介绍,从《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七个字的定义来解释,这里面用十门来解释:(一)通显得名、(二)对辨开合、(三)具彰义类、(四)别释得名、(五)展演无穷、(六)卷摄相尽、(七)展卷无碍、(八)以义圆收、(九)摄归一心、(十)泯同平等。现在先讲他得名的原因有哪几种方式。一部经的出现,往往是以人为名,所以它这里面说今初,诸经得名,有其多种或以人为目,或以法为名,这也就是说有的经是用人的名字来命名的,或者是用法来命名。“人”有请说这一部经的人名或者是说经的人名的不同,就法来说有二种,一个是单就法来讲,门的定义来说,一个是用譬喻的方式来解释,或者是就它的体或者是就它的用,或者是就果,或者是就因,这几种不同的方式都有可能拿来当作一部经的经名。

如果我们今天讲到用体来作名的话,体者如《般若经》,用者如《神足经》,果者如《涅盘经》等,因者就是《十住经》。体是在《般若经》里面讲一切诸法的本体,其实都是缘起性空的,这是用体来做主导的经名,神足通等等,讲到修行的果位最终一定都是涅盘佛果的涅盘圣境,讲到修行的因位在阶位来说可以单提十住阶位的这一品经来做解释。

如果提到经里面有兼具法或者是譬喻,这样二种形式的最具体的就是《妙法莲华经》,这里面很多都是法喻双举的情况,我们今天《华严经》的经名从过去翻译的经名当中有所谓的法,也有譬喻,经名此经为《杂华经》,过去翻译的意思直接翻译的梵文就是《杂华经》,杂华就是非常多的花、杂类的花。花代表的是因,而且是在果位修行之前,是以菩萨万行交杂缘起集成而成就佛果,所以它是以杂华为譬喻,如果从法来表示,就好像《智度论》里面说这部经叫做《不思议解脱经》,经由这个普贤万行的修行能够进入最后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一部经就法来称他的名字应该叫他《不思议解脱经》。

依今梵本云﹁摩诃毗佛略勃陀健拏骠诃修多罗﹂,这是依照梵文原文来翻译,这个意思叫做《大方广佛杂华严饰经》,里面后面有解释摩诃,摩诃就是大,毗佛略就是方广,勃陀就是觉者也就是佛的意思,那就是大方广佛。再下面说健拏也就是杂华,骠诃就是严饰,修多罗就是经的意思,也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其中的经题一共有七个字,他用比对的方式有对开,有十件事情有五对,里面有就这个大字,大方广佛华严这六个字来诠释它的意义,下面他说有所谓的教义相对,就是这部经的一个字,它能够表达能够诠释所有的教法,也就是大字下面六个字所要表显的意义,就义中也就是法喻一对,大等是法,华严是喻,有法有喻,华就是花,用华代表因,用因华来庄严佛果,所以它这是譬喻,就人法一对来比喻的话,就是说大方广是所证的无障碍的法,是谁来证得这个法?也就是人,指的就是佛,另外就法当中有拣持一对,拣实就是拣大异小、拣实异权,既然有大就有小,在这里面表现出大,就是要来区别跟小之间的差异,要表显实,就是要区别权,同时有因果之间的差异,还有体用之间的差异,大方是他的体,大方为什么要用这二个字?就是无隅,隅字就是边的意思,也就是没有边,没有边际,所以这个法的体到底有多大?没有办法去测量、衡量,无法去限制它,所以叫做无隅,它的体从大方这两个字,也就是它的法,法体是无隅的。就它的用来说,是用广字来形容。华字就是比喻成因,佛就是代表果,在还没有成佛以前,因就是菩萨的阶位,菩萨修行的所有内容就用这个因,五十二个阶位的因来代表,因所修的内容就是普贤万行的因华。

后面他把大方广佛华严每一个字都用十个定义来叙述,有具彰义类者谓大等七字,义皆无量,并略以十义释之,初明大十义:第一种体大,说它的体非常的大,若相若用,皆同真性而常故即是大字,不管它的相有多大,它的用有多广,都是真性的展现时常没有间断,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限制,所以我们用一个大字来形容它,这是形容它的体性的广博无量犹如虚空(待续)。

前言∵

先从《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经题跟大家做一个介绍,从《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七个字的定义来解释,这里面用十门来解释:(一)通显得名、(二)对辨开合、(三)具彰义类、(四)别释得名、(五)展演无穷、(六)卷摄相尽、(七)展卷无碍、(八)以义圆收、(九)摄归一心、(十)泯同平等。现在先讲他得名的原因有哪几种方式。一部经的出现,往往是以人为名,所以它这里面说今初,诸经得名,有其多种或以人为目,或以法为名,这也就是说有的经是用人的名字来命名的,或者是用法来命名。“人”有请说这一部经的人名或者是说经的人名的不同,就法来说有二种,一个是单就法来讲,门的定义来说,一个是用譬喻的方式来解释,或者是就它的体或者是就它的用,或者是就果,或者是就因,这几种不同的方式都有可能拿来当作一部经的经名。

如果我们今天讲到用体来作名的话,体者如《般若经》,用者如《神足经》,果者如《涅盘经》等,因者就是《十住经》。体是在《般若经》里面讲一切诸法的本体,其实都是缘起性空的,这是用体来做主导的经名,神足通等等,讲到修行的果位最终一定都是涅盘佛果的涅盘圣境,讲到修行的因位在阶位来说可以单提十住阶位的这一品经来做解释。

如果提到经里面有兼具法或者是譬喻,这样二种形式的最具体的就是《妙法莲华经》,这里面很多都是法喻双举的情况,我们今天《华严经》的经名从过去翻译的经名当中有所谓的法,也有譬喻,经名此经为《杂华经》,过去翻译的意思直接翻译的梵文就是《杂华经》,杂华就是非常多的花、杂类的花。花代表的是因,而且是在果位修行之前,是以菩萨万行交杂缘起集成而成就佛果,所以它是以杂华为譬喻,如果从法来表示,就好像《智度论》里面说这部经叫做《不思议解脱经》,经由这个普贤万行的修行能够进入最后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一部经就法来称他的名字应该叫他《不思议解脱经》。

依今梵本云﹁摩诃毗佛略勃陀健拏骠诃修多罗﹂,这是依照梵文原文来翻译,这个意思叫做《大方广佛杂华严饰经》,里面后面有解释摩诃,摩诃就是大,毗佛略就是方广,勃陀就是觉者也就是佛的意思,那就是大方广佛。再下面说健拏也就是杂华,骠诃就是严饰,修多罗就是经的意思,也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其中的经题一共有七个字,他用比对的方式有对开,有十件事情有五对,里面有就这个大字,大方广佛华严这六个字来诠释它的意义,下面他说有所谓的教义相对,就是这部经的一个字,它能够表达能够诠释所有的教法,也就是大字下面六个字所要表显的意义,就义中也就是法喻一对,大等是法,华严是喻,有法有喻,华就是花,用华代表因,用因华来庄严佛果,所以它这是譬喻,就人法一对来比喻的话,就是说大方广是所证的无障碍的法,是谁来证得这个法?也就是人,指的就是佛,另外就法当中有拣持一对,拣实就是拣大异小、拣实异权,既然有大就有小,在这里面表现出大,就是要来区别跟小之间的差异,要表显实,就是要区别权,同时有因果之间的差异,还有体用之间的差异,大方是他的体,大方为什么要用这二个字?就是无隅,隅字就是边的意思,也就是没有边,没有边际,所以这个法的体到底有多大?没有办法去测量、衡量,无法去限制它,所以叫做无隅,它的体从大方这两个字,也就是它的法,法体是无隅的。就它的用来说,是用广字来形容。华字就是比喻成因,佛就是代表果,在还没有成佛以前,因就是菩萨的阶位,菩萨修行的所有内容就用这个因,五十二个阶位的因来代表,因所修的内容就是普贤万行的因华。

后面他把大方广佛华严每一个字都用十个定义来叙述,有具彰义类者谓大等七字,义皆无量,并略以十义释之,初明大十义:第一种体大,说它的体非常的大,若相若用,皆同真性而常故即是大字,不管它的相有多大,它的用有多广,都是真性的展现时常没有间断,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限制,所以我们用一个大字来形容它,这是形容它的体性的广博无量犹如虚空(待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