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一乘十玄门探玄
杜顺和尚说
大唐终南太一山至相寺释智俨撰
释智谕敬撰探玄
总释大羲
【明一乘缘起自体法界义者。不同大乘二乘缘起。但能离执常断诸过等。
此宗不尔。一即一切无过不离。无法不同也。】
一乘即是一心,一心生万法,万法归一心,故曰一乘。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万法生灭,觉心不动。犹一水起万重浪,万重浪是一水,浪∵有起伏,水性不动,既知水性不动,浪何尝动?
一乘缘起,即性起也。性起者,起而无起,无起而起,犹浪起伏宛然,水性不∵动湛然,浪即是水,水即是浪。故知浪为水,则起而无起。知水为浪,则无起而起∵。
既是一乘,故起止皆是自体。一切法无非缘起。故一切法各各界别不同,所以∵称法界。缘起则无性,无性则无界,故法界无界,无界法界,分别而无分别,无分∵别而分别,此是自体法界义。
大乘二乘缘起,即三乘缘起。三乘缘起与一乘缘起不同,三乘缘起,缘来则聚∵p-4∵,缘去则散。一乘缘起不然,缘来不聚,缘去不散。何以故?一性常泯,万相俱寂∵故。所以三乘缘起,聚则离于断过,散则离于常过。故曰但能离执常断诸过。
此宗一乘缘起不尔,一即一切,无过不离,无法不同。犹一水即万重浪,一起∵一切起,一伏一切伏,故无过不离,无法不同。
【今且就此华严一部经宗。通明法界缘起。不过自体因之与果。所言因者
。谓方便缘修体穷位满。即普贤是也。所言果者。谓自体究竟寂灭圆果
。十佛境界一即一切。谓十佛世界海及离世间品。明十佛义是也。】
今且就此华严一部经宗,通明法界缘起不过自体因之与果。法界无界,故法界∵缘起即一乘缘起。缘起虽有差别,然缘起无性,分别即无分别,故因亦自体,果亦∵自体,故曰法界缘起,不过自体因之与果。
所谓因即方便随缘而起修,方便缘修体证既穷,行位既满,即普贤是也。普贤∵是法界因,十佛是法界果,因与果,同是法界自体。所以果者,即法界自体究竟寂∵灭圆果。
十佛境界,亦是法界自体,犹水之与浪,故曰一即一切。十佛者:一、正觉佛∵p-5∵,二、愿佛,三、业报佛,四、住持佛,五、化佛,六、法界佛,七、心佛,八、∵三昧佛,九、性佛,十、如意佛。(见六十华严卷三七离世间品第三三)
【问文殊亦是因。人何故但言普贤是其因人耶。答虽复始起发于妙慧。圆
满在于称周。是故隐于文殊。独言普贤也。】
问:文殊普贤同是因人,何故独言普贤为因人呢?答:文殊表智,普贤表行。∵虽然始起发于妙智能,然智能圆满,在于称周之普贤行。是故隐于文殊,独称普贤∵。
云何称周?以普贤行称理,故曰称。一一行周遍法界,故曰周。
【亦可。文殊普贤据其始终。通明缘起也。】
亦可文殊普贤据其始终,发乎于始,而成乎于终。然始终如一,通明一乘缘起∵。无始则无终,无终亦无始,犹路是一条,而有两端,虽有两端,而路原是一条。
【今辨此因果二门者。圆果绝于说相。所以不可以言说而辨。因即明其方
便缘修。是故略辨也。】
今辨此因果二门者,文殊普贤为其圆满因,十佛境界为其圆满果也。然十佛境∵p-6∵界之圆果,绝于言说,不可以言语文字相而辨也。所谓因者,不过明其方便缘修,∵是故略辨普贤耳,不可执相而求也。
【问不思议法品等亦明果德。何故得于因门说耶。答此等虽是果德。对缘
以辨果。非是究竟圆寂之果。是故与因同一会说也。】
不思议法品,是六十卷及八十卷华严之入法界品,及唐般若译之四十卷华严之∵不思议佛境界品。该品亦明果德,何故于因门说普贤耶?答:不思议佛境界品,虽∵明果德,但系对缘辨果,非究竟圆寂之果,所以该品与因同一会说。今明究竟圆寂∵之果,所以普贤说为因人。
【今约教就自体相。辨缘起者于中有二。一者举譬辨成于法。二者辨法会
通于理。】
今约教法就法界缘起,皆自体因之与果而辨缘起,于中有二,一、举譬辨成于∵法,二、辨法会通于理。举譬辨成于法,明其相也。辨法会通于理,明其性也。
【所言举譬辨者。如夜摩天会菩萨云集品说云。譬如数十法增一。至无量
。皆悉是本数智能故差别也。】p-7
举譬辨成于法者,如夜摩天会菩萨云集品云,譬如数十法,增一至无量,皆悉∵是本数,智能故差别。
此品即八十华严升夜摩天宫品。偈为精进林菩萨所说,原偈为「譬如算数法,∵增一至无量,数法无体性,智能故差别。」
意谓十数,由一累进而成,无一则无十,无十亦无一,如是累进,可至无量。∵是知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各无体性,无有差别。但以智能分别故,乃有一与十之∵差别。此即是说,法界缘起,本无体性,本无差别。以智能分别故,乃见其差别相∵也。
【今举此十数为譬者。复有二门。一异体门。二同体门。】
十数为一,一成十数,复有二门,一、异体门,二、同体门。
【就异体门中复有三。一者一中多多中一。如经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
一。展转生非实。智者无所谓。此约相说也。二者一即多多即一。如第
七住经云。一即是多多即一。义味寂灭悉平等。远离一异颠倒相。是名
菩萨不退住。此即约理说也。】
异体门中复有三,「三」似为「二」之误。p-8
一、一中多,多中一。并引经为证,经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展转生∵非实,智者无所畏。此是约相而言。
二、一即多,多即一。引第七住经文为证,经云,一即是多多即一,义味寂灭∵悉平等,远离一异颠倒相,是名菩萨不退住。此是约理而言。
【今约十数明一中多多中一者。若顺数从一至十向上去。若逆数从十至一
向下来。】
约十数明一中多,多中一。若顺数从一至十向上去,若逆数从十至一向下来。∵从一至十,乃一的因缘成十,如是则十无自性。从十至一,乃十的因缘成一,如是∵则一无自性。一与十皆缘起法,无有自性,故展转生非实。
【如一者一缘成故。一中即有十。所以一成故。若无十一即不成。无性缘
成故。一中即有十。所以一成故。二三四等一切皆成也。若一住自性十
即不成。十若不成一亦不成也。】
其实所谓一者,乃十中之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所缘成也,所以一中即有十,若∵无有十,一则不成。何以故?一无自性,由缘成故。据理可知,既一数无性缘成,∵由于一成,则二三四等,亦皆无性缘成。由一向上去,乃有二三四乃至十也。若一∵p-9∵有自性住于自性,则不能成十,故十即不成。十若不成,则一亦不成。以一与十,∵皆无性缘成故。
【问既其各各无性何得成其一多耶。答此由法界实德缘起力用普贤境界相
应。所以一多常成不增不减也。如维摩经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又论
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也。】
问曰:既然各各无性,何得成一成多呢?
答:法尔如是,此由法界实德缘起力用,一切法本来无性即缘成,缘成即无性∵所致。普贤境界相应者,自体因果,本来如此也。由于法界缘起,无性随缘,随缘∵无性,自体因果故,所以一多常成而不增减也。
引经论为证。维摩诘经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即无自性也。中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空则无自性,以不住自性故,一切缘起法得成。
【问此门摄法界。为尽为不尽耶。答亦有尽义。亦无尽义。何者十中一即
是尽。一中十具说即无尽也。又复知。一中等皆具尽不尽义也。】
问:此一中十,十中一法门,摄法界为尽,为不尽呢?答此摄法界,亦有尽义∵p-10∵,亦无尽义。何以故?十中一则有尽,一中十具足说即无尽。
何故如此?因为十中一,一为本数,是故有尽。一中十若具足说,则十百千万∵……十十无尽。
再者,既然一中有十,十中有一,如是则一中,及二三四等中,皆有尽不尽义∵。
【次明一即多多即一者。还同前门中向上去向下来也。如似一即十缘成故
。若一非十十不成也。从上向下来亦如是。十即一缘成故。若十非一一
不成也。】
以上明一中十,十中一,次明一即多,多即一。此还同前门,一而十即向上去∵,十而一即向下来。
若向上去,则一便是十的成就因缘,所以一即十。若一非十,则十便不得成就∵。从上向下来,亦复如是。十而一,则十是一的成就因缘。若十非一,一亦不得成∵就。
【问何但一不成十亦不成。答如柱若非舍尔时则无舍。若有舍亦有柱。即
以柱即舍故有舍复有柱。】p-11
问:为何一不成十亦不成?答:譬如有柱支持,方有舍的存在,无柱的支持,∵舍便不能存在,所以若无柱,尔时则无舍。同时若有舍,必是柱的支持。故柱即舍∵,舍即柱也。
【一即十十即一故。成一复成十也。】
既然柱即舍舍即柱,成柱复成舍。是故一即十,十即一,成一复成十也。
【问若一即十此乃无有十。那得言一之与十。乃言以即故得成耶。答一即
十即非一者。非是情谓一。所谓缘成一。缘成一者非是情谓一故。故经
云。一亦不为一为欲破诸数。浅智者着诸法。见一以为一也。】
问:若一即十,应是有一而无十(似应为:若一即十,应是无一而有十)。怎∵得言一之与十?复言以一与十相即,故得成一复成十呢?答:所谓一即十则非一,∵十即一则非十。非一非十者,非是情谓之一、十也,是缘成之一、十,缘成无性,∵故非一非十,而一而十,是以言一即十,十即一,成一复成十。
经云:「一亦不为一,为欲破诸数,浅智着诸法,见一以为一。」p-12
一亦不为一,缘起无性故。为欲破诸数,一切数论法有相有为法,皆以缘起无∵性破也。浅智之人取相着法,是以见一执为定一也。
【问前明一中十。此明一即十。有何别耶。答前明一中十者。离一无有十
而十非是一。若此明一即十者。离一无有十。而十即是一缘成故。】
问:一中十与一即十,有何差别?答:一中十者,离一无十,而十与一有别,∵即是无分别而分别。换句话说,一与十无分别,而不坏一十历然。所谓一即十者,∵离一无十,而十即是一。何以故?一与十互相缘成故。依一而成十,依十而成一,∵全一即十,全十即一。故离一无有十,而十即是一也。
【问若一多要待缘成者。为是同时为是先后耶。答缘成故常同时而先后。
所以然者一即十十即一故常同时。而向上去向下来故有前后也。】
问:一与十要待缘成,为是同时,为是先后呢?答:若依缘成,依一而有十,∵依十而有一,便是常同时而有先后。何以故?虽常同时,而向上去由一至十,向下∵来从十至一,故有先后也。
【问既有明先后去来。即是有增减。何名不动本相耶。答虽先后去来而常
不动故。经云。不来相而来也。如一即多而不动一相。如此一相亦非情p-13
谓一。多亦如是。虽多即一而不坏多相。亦非情谓多。】
问:既有先后去来,应有一至十为增,十至一为减,不应言不动一、十之本相∵。答:虽有先后去来,皆是随凡情假相而说,非依理性说也。于理常不动,于事相∵常去来。以理约事,则常去来常不动。以事约理,则常不动常去来。例如经云,不∵来相而来,即以事约理也。例如虚空不动,而有东方虚空,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乃有去来相,故常不动常去来。
故一即多而不动一相,以一相者,缘成无性,故不动也。但此一相,非是凡情∵所谓的一相。多即一而不坏多相,亦非凡情所谓的多相。因为一多互相依缘而立,∵动一则动多,坏多即坏一。所谓一成一切成,一坏一切坏也。
【问此之一多既是缘成不同情谓者。为是本来有此一多。为是始有耶。答
今本有不有者。为欲就智辨本有。为自就一多体辨耶。若自就一多体辨
不论智者。体即息诸论道。同于究竟圆果离说相故。今若辨一多者约智
说也。如经云智能差别故。又云智者无所畏。故约智说一多也。】
问:一多既是缘成,不同凡情见者,为是本有一多?为是始有一多呢?答曰:∵当知一多,本有不有,何以故?诸法缘成无性故。p-14
汝欲就智能辨本有?为欲就自体性之一多辨本有呢?若就自体性之一多辨本有∵,而不论智能。则体性一道清净无有分别,便息诸言论之道。因为自性究竟圆满果∵德,离言说相故。今辨一多相者,是约智能分别而说也。
经云,智能差别故。以智能差别,所以分别一多也。经又云,智者无所畏。智∵者于无分别中,分别一切法,虽分别一切法,而实无分别。故约智分别说,乃有一∵多也。
【问若约智故其本有者。以智照故本有。答如室中空。开门见时此空即是
本有。如涅盘经见佛性已即非三世摄。】
问:若约智故「辨」其本有者(文中似漏一辨字),应是以智故,辨本有也。∵既以智照故本有,应是有本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