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唯识宗的教育哲学

唯识“唯识宗的教育哲学”。唯识宗的教育哲学文珠法师第一章:导言第二章:唯识哲学的大意第一节:唯识哲学的历史观一、印度唯识哲学的成立二、中国唯识宗的传弘第二节:唯识与唯识教育哲学的定义一、∵∵唯识的意义二、∵∵唯识教育哲学的含义第三节:唯识教育的范围第四节:唯识教育哲学的研究法第三章:唯识宗的教育本质论第一节:种子的定义第二节...

真妄二维的简择:唯识学与西方哲学会通新探

唯识“真妄二维的简择:唯识学与西方哲学会通新探”。真妄二维的简择:唯识学与西方哲学会通新探袁经文唯识学与西方哲学,在对真实和虚妄的认识和界定上有诸多会通之处。唯识学的成立,有赖于对现象界虚幻性的认识和论证,这向来被视为是唯识学的难点。在西方哲学中,柏拉图、康德和胡塞尔等人也曾涉及和论证过物理世界的虚幻,并提出真实维度的世界的存在;有些理论可与唯识学...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

唯识“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天亲菩萨造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分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

从“十重唯识观”论华严宗与法相宗的交涉

唯识“从“十重唯识观”论华严宗与法相宗的交涉”。从“十重唯识观”论华严宗与法相宗的交涉郭朝顺∵华梵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一、问题的关键︰唯心与唯识之争的复杂意义在华严宗之大成者法藏(643-712)的思想中,一般认为,有两项学说明显是参考法相宗之窥基(632-682)的学说而建立。一是判教论中的十宗说,一是十重唯识观。前者是参考窥基在《法华玄赞》中所...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1)

唯识“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1)”。内容提要:唯识学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是由“识”变现出来的,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是所变,识是能变。这个能变的识共有八识三类,第八阿赖耶识的能变叫做“异熟能变”;第七末那识的能变叫做“思量能变”;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能变叫做“了别境能变”。在三种能变当中,第八阿赖耶识是本...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2)

唯识“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2)”。(3)、八个大随烦恼心所随烦恼(upasklesa)是随从根本烦恼而起的烦恼,其体性与根本烦恼相同。随烦恼由于发生作用宽狭的不同而分而三种:忿、恨、覆、恼、嫉、悭、诳、陷、害、骄十种,发生作用的面最小,只能同类相生,个别生起,故称“小随烦恼”;无惭和无愧发生作用的面稍宽,遍不善心,故称“中随烦恼”;...

法苑义林章唯识章注叙

唯识“法苑义林章唯识章注叙”。言说系事。事法系义。诸佛语言。三藏十二部。九事所摄。摄无量义。菩萨摩诃萨毗钵舍那。知法知义。草木畅茂。禽兽所都。上苑上林。教蕴亦尔。是故正法积集曰法苑。妙义丛聚曰义林。有是法苑而非义林者。西域则诸经要集出曜法句之类。此方则经律异相法苑珠林之类。有亦法相而亦义林者。西域则地论智论之类。此方则基师法苑义...

如来藏唯识体系

唯识“如来藏唯识体系”。如来藏唯识体系所谓“如来藏唯识体系”,就是以唯识法相阐述“如来藏”思想的唯识学体系。∵《楞伽经》阐述如来藏思想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今略述如下:1、如来藏唯识思想的主旨唯识观就是佛教“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宇宙观,就是《楞伽经》中,∵∵“一切佛语心”的思想主旨(一切诸法佛说皆唯心所造)。《楞伽经》认...

关于玄奘大师《唯识三十颂》翻译问题之辨析

唯识“关于玄奘大师《唯识三十颂》翻译问题之辨析”。关于玄奘大师《唯识三十颂》翻译问题之辨析慧仁近年来有人对玄奘大师《唯识三十颂》的翻译提出质疑,认为大师在几处重要概念的翻译上不符梵文原义,由此造成整个文本在唯识基本原理上有违原义。由于此论在玄奘唯识学中极其重要,故似有对整个玄奘唯识思想产生怀疑之架势。目前这种意见声势日盛,笔者认为极有必要对这一问题...

对唯识学中作意与触二心所生起次第之初探

唯识“对唯识学中作意与触二心所生起次第之初探”。对唯识学中作意与触二心所生起次第之初探∵作者:崇智内容提要:关于唯识学中的作意与触二心所之生起次第,在众多学习和讲授唯识佛法的学者中一直都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说法。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有人就此作意与触二心所的生起次第专门作文加以厘清。今笔者不揣才疏见浅,就试着写了此文。认为此二心所的生起次第在几种不同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