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二十论(世亲菩萨造) 唯识“唯识二十论(世亲菩萨造)”。No.∵1590唯识二十论一卷世亲菩萨造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说心意兼心所。唯遮外境不遣相应。内识生时似外境现。如有眩瞖见发蝇等。此中都无少分实义。即于此义有设难言。颂曰若识无实境则处时决定相续不决定作用不应成论曰。此说何义。若离识实有色等外...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1 浏览
唯识学种子理论探析(理证) 唯识“唯识学种子理论探析(理证)”。唯识学种子理论探析∵作者:理∵∵证∵∵∵内容提要:本文从唯识学的角度对种子说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种子理论思想的建立,阐明了宇宙诸法产生的起因,同时说明了种子现行熏生、因果循环不灭的道理。本文从种子名义、体性、种类、产生的诸异说,以及其与现行诸法、阿赖耶识、熏习的关系等方面,多角度地展示出唯识学种子...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1 浏览
唯识三十论颂(世亲菩萨造) 唯识“唯识三十论颂(世亲菩萨造)”。No.∵1586唯识三十论颂世亲菩萨造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初二十四行颂明唯识相。次一行颂明唯识性。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就二十四行颂中。初一行半略辩唯识相。次二十二行半广辩唯识相。谓外问言。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举颂詶答颂曰1由...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0 浏览
试论佛教唯识学与心理健康 唯识“试论佛教唯识学与心理健康”。试论佛教唯识学与心理健康释迦万朗内容提要:佛学蕴含了古老的心理学,而唯识学更是佛教心理学的教科书,它不仅从理论上构建了一套详细的心理学系统——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还提出了诸多实践方法,如破除我执、转识成智及心理技巧的运用等,皆可用来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幸福指数,因此,佛教唯识学堪称为“实证心理学”。...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1 浏览
欧阳竟无唯识学“简别体用”论的研究 唯识“欧阳竟无唯识学“简别体用”论的研究”。欧阳竟无唯识学“简别体用”论的研究方瑾内容提要∵欧阳竟无是上世纪初着名的佛教学者,他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对法相唯识学的研究,他以复兴玄奘、窥基的唐代法相唯识学为己任,用“简别体用”的观点批判中国主要佛教宗派并证伪《起信》《楞严》等重要佛教经典。本文将“简别体用”论与玄奘、窥其的唯识学体用观进行比较,在比...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中国晚清、民国初期哲学与政治思想接受唯识学的基础与动机——以谭嗣同和章炳麟为主 唯识“中国晚清、民国初期哲学与政治思想接受唯识学的基础与动机——以谭嗣同和章炳麟为主”。中国晚清、民国初期哲学与政治思想接受唯识学的基础与动机——以谭嗣同和章炳麟为主谢林德从一个思想史观点来看,清末民初唯识思想的回复是基于多种不同的社会发展的原因。传统的知识制度分别变成现代的学科可说是它主要原因之一。唯识学为东洋哲学这新学科之形成、唯识学名相的区别和分析提供了很有用的基础知识。民国初年...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9 浏览
唯识三十颂研究(一六七) 唯识“唯识三十颂研究(一六七)”。◎修习位──广释行义.三学相摄门《述记》十本谓:修习位菩萨,修习布施等十种胜行,有十三门分别,前十门已略释讫,今说第十一门,曰:「三学相摄门」。即说明菩萨修布施等十种胜行,与佛法总纲戒定慧三学,互相收摄之部门也。大科如左:丑丶定学《梁摄论释》十一云:「菩萨戒与二乘戒,既有差别,戒为定依止,定依戒得成...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3 浏览
唯识三十颂研究(一六九) 唯识“唯识三十颂研究(一六九)”。◎修习位──广释行义.三学相摄门甲寅丶慧学(二)约位明具阙即约唯识五位(资粮位丶加行位丶通达位丶修习位丶究竟位),判别「加行丶根本丶後得」等三慧种丶现之具阙。问:如是三慧,於五位中,若种若现,云何有无?答:《论》九,将「五位」归纳为「四位」说明之。(Ι)「初二位中,种具有三,现唯加行」──如上三慧:...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唯识三十颂研究(一六八) 唯识“唯识三十颂研究(一六八)”。◎修习位──广释行义.三学相摄门寅丶慧学(一)正明三慧学《梁摄论》卷下云:「如此已说,依定学差别;云何应知,依慧学差别?」意即:菩萨定与二乘定,既有差别,定为慧依止,慧依定得成,则菩萨慧与二乘慧,亦应有差别,云何可知?当知:此菩萨慧,系指增上慧──无分别智。何谓无分别智?世亲《摄论释》卷八云:「此(...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1 浏览
佛学问答(八)唯识 唯识“佛学问答(八)唯识”。佛学问答(八)唯∵识∵问:一切众生到死后是否有灵魂?(智印)答:灵魂在佛家名曰神识,乃真如本性不觉所变。一切众生,识来则生,识去则死,八识颂云:去后来先作主公。问:一切众生到死后其业力是否还带灵魂在六道轮回?(智引)答:神识轮转六道,即为业力牵引使然。所谓“万般带不去,惟有业缠身”,又云“引满能招业...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9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