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唯识学与现象学中的“自身意识”与“自我意识”问题
唯识“唯识学与现象学中的“自身意识”与“自我意识”问题”。一、引论:唯识学与现象学唯识学说,初起于印度。虽然其基本原理最终可溯回到佛陀释迦牟尼的言教,但它的理论体系则主要是由公元四世纪出世的弥勒、无著和世亲等人所构建和充实,以后又得到护法等十大论师的补充和发展以及陈那、戒贤等人的加工与传播。其谨严与缜密、细致与深邃、博大与周全,使得它能够被后人看作是印度大...
《俱舍论》〈定品与《瑜伽师地论》〈三摩呬多地之比较
唯识“《俱舍论》〈定品与《瑜伽师地论》〈三摩呬多地之比较”。《俱舍论》〈定品>与《瑜伽师地论》〈三摩呬多地>之比较释惠空圆光佛学学报创刊号1993.12∵出版页307-327--------------------------------------------------------------------------------.页307目次壹、绪论贰、...
熊十力哲学体用关系探究—以《新唯识论》为例
唯识“熊十力哲学体用关系探究—以《新唯识论》为例”。熊十力哲学体用关系探究—以《新唯识论》为例朱敬武大汉技术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华梵大学∵第六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02.07∵)∵页253-272华梵大学哲学系,∵∵[***∵台北]-----------------------------------------------...
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
唯识“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陈∵一∵标华严专宗学院副院长提要唯识思想传入中国,先后成立地论宗、摄论宗与法相宗,形成新旧译唯识之争,向来皆以玄奘新译唯识为正宗,斥真谛旧译有增益、误谬。印顺导师抛开宗派成见,从多方面论述真谛译唯识的形成有其历史背景,具融合如来藏与唯识思想之倾向。本文从经论特色与思...
唯识观行略探─以《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为主
唯识“唯识观行略探─以《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为主”。唯识观行略探─以《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为主释会乙大纲一、前言二、唯识观行之意义三、《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观行之比较四、唯识观之修行次第(一)所观唯识(五重唯识观)1、遣虚存实观2、舍滥留纯观3、摄末归本观4、隐劣显胜观5、遣相证性观(二)能观唯识五、结论【参考书目】一、∵前言观行,对修持佛法...
熊十力《新唯识论》中体用哲学的思考支点
唯识“熊十力《新唯识论》中体用哲学的思考支点”。熊十力《新唯识论》中体用哲学的思考支点林安梧国际佛学研究年刊第二期1992.12出版页380-398--------------------------------------------------------------------------------页380一、问题的提出与方法的厘清∵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