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敝人性颇好道,而我的朋友,多数是信佛念佛的,他们常常劝我一心念佛,不要学什麽外道,恐怕将来要堕落,敝人疑惑莫定,左右为难,请高明者以教之。

答曰:念佛的居土们,我也不说他们是坏,但可惜他们眼光太浅,竟不识道是何物,所以说出话来,总是小家寒气。我劝他们先用三十年读书穷理的工夫,然后再开口说话,或者不至于大错。何以要三十年的光阴读书呢?因为儒释道三教的书籍,合起来计算,差不多有两万卷,起码要读一半,每日读一卷,须一万日方可读毕一万卷,所以说要三十年。假使他们没有这许多工夫,就以十年的光阴,专读佛教大藏经亦可。将佛教的叁藏读完,虽然不认识道的全体,也可以认识一部份,并且可以晓得印度的外道,与中国的道学,绝对不同。又可以晓得道这样东西,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没有界限的。儒释道三教,不过是道中的一部份,耶稣、天主、回回,也是道中间的一部份,字宙万物以及我们人类,也不过是道中间的一部份。他们果能到这个程度,自然就不敢开口,晓得一开口就错了。他们若不能到这样的程度,最好是自己念念佛拉倒,犯不着管别人的闲事,免得说错了话,种错了因,自己将来不免堕落,那里顾得及别人堕落不堕落。

问二:设若敝人听朋友的劝诫,弃道学佛,先生以为如何?赞成乎?反对乎?

答曰:这句话的意思很难解,《中庸》上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天地人物,生於道中,灭於道中,何尝一时一刻离开此道,道既不可离,如何能弃?究竟阁下所指的"道"∵是什麽东西?我不明白,赞成反对如何说起?

问三:设若敝人专心学佛,当从何入手?念佛好?还是参禅好?诵经好?还是持咒好?

答曰:这些问题,都是枝叶,不是根本。佛教根本要义,在于先发菩提心,你若不肯发菩提心,学道学佛,皆无著落。你若真发菩提心,学佛亦可,学道亦可,听凭自由。至于念佛、参禅、诵经、持咒,更不成问题,随缘可也。若问佛教所说的"菩提心",如何解释?这个名字,是印度的梵音,中国无适合的译语。只有拿儒教中仁、义、礼、智、信五字,并忠、恕二字,一总去解释,大约相差不远。盖道之极者,称曰菩提,华语不能翻译,若定要翻译,只有一个"道"字可用,所以前代诸师,皆称菩提为大道。虽然,以体而言,菩提心即是道心,以用而言,菩提心又可说是大慈悲心。《华严经》云:"发菩提心者,所谓发大悲心,普救一切众生故。发大慈心,等佑一切世间。"若问已发"菩提心"之后,又作麽生?那就要你自已去参学,我那里说得尽呢!总而言之,气量要放大一点,不可入主出奴,不可是此非彼,不可妄发议论,不可执着门庭,请观《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天上人间,何处不到?神仙外道,何法不求?结果是"百城烟水,弹指开弥勒之楼,行愿无边,一毫现普贤之海"。岂目下钝根凡夫所可思议耶?

问四:扬善刊标明宗旨,是儒释道三教平等一贯,先生独要提倡道教,岂不与宗旨相冲突乎?

答曰:并无冲突,请看我本期答复上海王君第四问,就明白了。况且我所提倡的,是道学,不是道教。请细看扬善刊上面所登的,《道学小丛书》,以及《女子道学小丛书》编辑大意,内中是否有宗教的气味?阁下看书,须要细心才好。

问五:现在世界潮流,似乎是趋同佛教一方面,所以佛教居土林上头亦冠以世界二字。中央***,现在也提倡佛教,先生独要提倡道教,岂不违反现代之潮流乎?岂不虞佛教徒群起而攻之乎?

答曰:我提倡道学的意思,是一种补偏救弊的作用,就是你们佛教中所说的行菩萨道,现在运我的悲心毅力,逆潮流而向前进,将来自然有一种结果。他们顺潮流而行的,难免附带几分投机的性质,我不愿做这种人。民国二三年间,月霞法师在上海哈同花园,办华严大学,他所作的《维摩经讲义》,都是我一手替他抄写,关於义理上事,像我这种外道,当然不能赞一辞。关於文字上事,区区未尝不稍效微劳,又如高鹤年居上之《名山游访记》,黎端甫居上之《法性宗明纲论》,中间也许有一二句属於我外道的手笔,因为大家天天见面,不能不互相参酌也。哈同印行的一部《佛教大藏经》,我虽然没有在上面用过苦功,却是从头至尾翻了一遍。月霞法师,以禅门之宗匠,阐贤首之玄风,在当代法师中间,总算是第一流角色,我在他面前,自认为外道,而法师亦未当轻视我,明眼人毕竟不同。现在若想弄几部佛家的着作,取材既易,销路又广,岂不大妙,何故不为其易,而为其难,定要逆世界潮流行事,难道是个傻子麽?我原来是拼着牺牲的,那麽管得到别人攻我不攻我这许多顾忌。越是学问大的人,越晓得自己的欠缺,越不敢轻发议论,所有胡乱批评人者,都是一知半解之徒,又何必计较,听之而已。∵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