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心念的把握非是强压也,否则即如按皮球入水终究会浮出来。对于淫念若以此制往往觉得越压越猛,就算把它敛伏住了也会乘空从梦里爆发出来,从而耐之不得。
所迸发之念头,若对其采取硬碰亦或是逃避的手段,往往一者力竭无果一者任其鱼肉。就好像把自己的影子作为敌人,且问伤得了避得开么?方法在于“知非即舍”四字,知道不可取则必不为。关于“明明知道不应该就是做不到”这类情况,不是真心欲为而侥幸自欺者不论,若真想自救而屡遭失败,一类是方法用错:譬如淫欲动而难耐之时,明知不可取且下决心不随它去,久之则淫火自息。但人往往不能当下截断淫流,也就是自己不去管它而它却还是源源不绝地来压迫身心。若这时头上安头,一着上去欲与它去做对则往往反被牵去(前∵知非即舍,后∵舍而又取,故言方法用差了),事后懊恼不已。盖往昔业习重不能念起则断,此时唯有忍过去。若忍之不过为其所覆就成了另一类情况。二者差别在于前者先舍又取(又理会上去与其犟上了)后者舍而未成其结果。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最终非靠自己挨过去不可,没有丝毫可投机取巧之处。不过于其中亦有殊胜之妙法:就是仰仗阿弥陀佛的大威德加持力。在实际情况中,若真能不相续于淫念,而淫流犹逼迫身心难以忍受,需提弥陀圣号。弥陀妙力清圣之流自可将淫欲化之。不过真将天宝用于末边矣。弥陀圣号乃出生死成佛果之大妙因,今反用之于对治妄想。盖信愿受持弥陀圣号彼岸可至,若以此单治妄想,纵治乎妄想而后犹需大力或可立出世之正因,两者何啻天渊。若单论对治淫习妄想又舍此圣号而何?
欲问为何不能一念反转而顿断淫流,且细究后句:“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何却被生死之所流转”。文殊菩萨答:“其力未充”。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此言真为大妙药也。非是对妄念或压或避扭捏自弄直如演若达多怖头狂走一般,而是取其正念。正念如何取哉?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之时,怵惕恻隐之心且如何发哉。
关于演若达多之事且细鉴此段: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若于上段得其环中,则拙论除关于弥陀圣号的浅言和菩萨圣贤的言句引用外真余末矣,望诸仁者自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