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识

列表

今生做到这四件事,来世就能大富大贵

佛教知识“今生做到这四件事,来世就能大富大贵”。∵∵   应时行施,无轻慢心,欢喜而与,不希果报。  《妙慧童女经》:“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得富贵身。何等为四:一者应时行施,二者无轻慢心,三者欢喜而与,四者不希果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应时行施无轻慢,欢喜授与不希求,能于此业常勤修,所生当获大财位。”  注:“妙慧!若菩萨可以做到四件事,来世能投生于大富大贵之家,亲身享受富贵荣华。是那四件事情?第一,根据外界情况,应当经常实行布施;第二,布施之时...

诸经所载法布施的殊胜功德

佛教知识“诸经所载法布施的殊胜功德”。∵∵  一、《发觉净心经》云:尔时,世尊复告弥勒菩萨言:“善男子,法施有二十功德,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闻,而为说法。何等二十?  (1)得正忆念,∵(2)得胜妙趣,  (3)得好正意,∵(4)得强志力,  (5)得多智慧,∵(6)觉悟出世般若波罗蜜,  (7)当得少欲,∵(8)当灭嗔恚,  (9)当灭愚痴,∵(10)一切诸魔不得其便,  (11)诸佛护念,(12)非人守护,  (13)诸天与力...

因果的四种形式

佛教知识“因果的四种形式”。∵∵  ∵  因果的四种形式,分别是:一、动机善,手段恶;二、动机恶,手段善;三、动机恶,手段恶;四、动机善,手段善。  第一种:动机善,手段恶  举两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比如为了供养三宝而伤害众生,这个行为的动机是供养三宝,而不是为了满足私欲或私利,动机是善,但行为错了,而手段则是恶。再比如父母为了教育孩子而打骂孩子,老师为了教育学生而责骂学生,虽然他们的手段是恶的,但动机是善的。  第二种:动...

佛教入门:如何超度亲人亡灵

佛教知识“佛教入门:如何超度亲人亡灵”。∵∵  亲人亡故之后,我们也还是能够通过佛教的超度方法,帮助亲人的亡灵获得利益甚至往生善道,这对于亡故的亲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世的家人能够做到的。如何超度亲人亡灵,超度亲人亡灵办法有哪些呢?   地藏菩萨  如何超度亲人亡灵  在这个灾难频仍的娑婆世界,总有各种意外会不期而至,如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空难、海难等等,往往在瞬间就夺去许多人的生命,不仅令亲人痛断肝肠,也让亡者魂无所归不能安息。  如...

皈依后不能做什么?

佛教知识“皈依后不能做什么?”。∵∵    三皈誓言中的“皈依佛,终不皈依邪魔外道;皈依法,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终不皈依外道邪众”,便是获得皈依体后应遮止的范畴。  遮止学处中首先要求我们,皈依佛,永不皈依其他宗教或各类民间信仰。同时要认识到,皈依佛之后,也不应再以世间的感情、财物、地位为究竟归宿。  或许有人会问:难道学佛就要排斥生活的一切吗?并非如此。皈依,决非逃避现实,更不是让大家不再工作谋生或成立家庭。只是希望我们...

十二因缘与截断轮回之因

佛教知识“十二因缘与截断轮回之因”。∵∵《妙法莲华经》中讲到六道轮回之因,即十二因缘。什么是十二因缘呢?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十二因缘,讲明了我们入六道轮回的真谛,因一念无明,而有了行为,又引起设、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修行,就是要将无量劫以来的习气,倒着来,以戒为本,修行回归自我妙明觉圆真心...

念阿弥陀佛而往生极乐之十种心

佛教知识“念阿弥陀佛而往生极乐之十种心”。∵∵谓念阿弥陀佛而往生极乐之十种心。据卷九十二发胜志乐会载,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之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十种心,且随所发之一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则此人于命终时,当能往生。(一)无损害心,即念佛之人于众生常起大慈心,不加损害而令得快乐。(二)无逼恼心,念佛之人身心安静,于众生常起大悲心而深加愍伤,令得脱苦。(三)乐守护心,念佛之人于佛所说之正法,当应不惜身命而守护爱惜。(四)无执着心,念佛之人常以智慧观察,...

世界一词最初来源于佛教

佛教知识“世界一词最初来源于佛教”。∵∵我们经常说到的“世界”一词最初来源于佛教。佛法所说的世界,由时间和空间组成。《楞严经》卷四曰:“云何名为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  “世”为迁流义,属于时间的范畴。佛法认为,时间像流水一样,处于不断的迁流延续中,从过去延续到现在,又从现在延续到未来,所以时间的存在形式为三世: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而“界”则是对于方位的界定,...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佛教知识“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应化道场。这四大菩萨随身分别带着不同的法物,这些不同的法物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佛教意义,现就四大菩萨随身法物不同的表法意义作简要介绍:  一、大悲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民间影响最大,最受民众尊崇的一位菩萨。民间常有“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之说。中国唐朝时,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略去“世”字而简称“观音菩萨”,...

出家人为何「结夏安居」

佛教知识“出家人为何「结夏安居」”。∵∵    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结制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称为安居。这是雨季期间草木、虫蚁繁殖最多,恐外出时误蹈,伤害生灵,而遭世人讥嫌,因此禁止外出。  安居一般在夏季举行,也有于十月十六日至次年元月十五日举行者,称为结冬安居。安居的地点不一定,小屋、树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