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识

列表

农历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日

佛教知识“农历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日”。∵∵  农历四月初四日是文殊菩萨的圣诞日。文殊师利梵名Manjusri,汉译有文殊师利、曼殊师利、妙德、妙吉祥等名。由于他在所有菩萨中,是辅佐释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据《文殊师利般涅盘经》载:文殊菩萨为印度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胁出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语,后诣诸仙人所求之出家法,因酬对者无,故至佛所出家学道,为左胁侍。在所有大菩萨中,他不...

佛教的宇宙观,人类起源

佛教知识“佛教的宇宙观,人类起源”。∵∵    对于人类的起源学者有学者的解释,其他宗教也有各自的记载。但是佛教中对于人类的起源有不同的讲述。在《长阿含经》中释伽牟尼佛讲述了人类的起源:  天地始终。劫尽坏时。众生命终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为食。光明自照。神足飞空。其后此地尽变为水。无不周遍。当于尔时。无复日月星辰。亦无昼夜年月岁数。唯有大冥。其后此水变成大地。光音诸天福尽命终。来生此间。虽来生此。犹以念食。神足飞空。身光自照。...

史上四次灭佛,为何结局是雷同的?(图)

佛教知识“史上四次灭佛,为何结局是雷同的?(图)”。∵∵  中国历史上有五位帝王向佛法发难,四次酿成灾难,史称“三武一宗灭佛”。情节各异,结局却惊人的雷同,对今天正在重蹈覆辙的人们,也是惊人的警醒。  第一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音:涛,鲜卑族)亲率铁骑踏平四国,一统北方。当时佛法广传,很多人出家修行。他438年下诏,令50岁以下僧侣还俗,以解决兵源;444年,又以佛法搞“迷信活动”为由(诏曰:“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

观音菩萨是男是女?

佛教知识“观音菩萨是男是女?”。∵∵    在佛门课诵之中,有一首“观音赞”,其中有这样四句话:“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根据《阿弥陀经》所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十劫的时间,在我们娑婆世界的凡夫众生来说,的确是非常的长久;但在佛菩萨而言,实在微不足道。我们已知道,观世音菩萨将在阿弥陀佛灭度之后,继承佛位。可是我们也知道,阿弥陀佛的寿命无可限量,所以又可译作无量寿佛;要等...

佛陀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佛教知识“佛陀的一天是怎么过的”。∵∵∵∵∵∵∵佛经里常说:“人身难得”;“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如大地土。”人身的宝贵和生命的价值,在佛经里有丰富的论述。佛教重视人间的意义是从它的根本教义出发的。佛教强调只有人才能成佛;其它各类众生虽具足佛性,但只有获得人身才有条件实现成佛的可能性。所以《增一阿含经》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不在天上成佛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报告中说:“佛陀出生在人间,说法度生在人...

大福报是怎样修来的

佛教知识“大福报是怎样修来的”。∵∵  世间上的人都明白冥冥之中有命运的存在,而更多的人认为命运是命神的安排。其实,命运把握在我们自身手里。我们过去生中所做的事,决定我们现前的命运。我们现在所做的事,决定我们未来的命运。由于各自所造善恶业不同,使之各人的命运参差不齐。  人得到豪贵,而且声望很好万人敬仰者。从过去世敬礼诸佛虔奉三宝中来。  人得到巨富,财宝无限富甲天下者。从过去世慷慨布施乐善好施中来。  人得到长寿,身体康强无有...

阿赖耶识轮回不灭的根源

佛教知识“阿赖耶识轮回不灭的根源”。∵∵  「阿赖耶识」是印度的语言,中文的意义就是「我」的意思。人有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七识都有死亡、毁坏的时候,只有第八阿赖耶识的「我」,是吾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随着我们流转五趣六道、轮回天上人间,是永恒而不会消灭的。  阿赖耶识这个「我」的生命,就像念珠的线,把一颗颗的念珠串起来;阿赖耶识把我们一期一期、一阶段一阶段的生命衔接起来。在三世流转的生命里,虽...

最全的烧香图解

佛教知识“最全的烧香图解”。∵∵最全的烧香图解一、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

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世因缘

佛教知识“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世因缘”。∵∵  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世因缘。      有一天,佛祖告诉阿难:‘我看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世因缘。’  阿难见佛跟他说话,于是赶紧前来顶礼佛陀,跪著问佛说:‘是怎么样的因缘呢?这些弟子大家都想知道。请您敷演讲说,以开示度化不知道的人。’  佛就告诉阿难说:‘善哉善哉,乐于听闻的人,要专心听呀。’  佛说:‘人如果培福的话,就像这棵树一样。它的种子只是一粒果核而已,后来渐渐长大,结...

德行是修行成就的根本

佛教知识“德行是修行成就的根本”。∵∵  德行是修行成就的根本-《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1)  前言:  佛法本来没有什么三乘五乘、大乘小乘等许多分别,只为针对众生根基,或深谈或浅说,无非诱导众生同登觉岸,所以最後在法华会上明白宣示:「惟有一乘(佛)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人乘法是五乘的共基,古德说:「人道不全,学佛无益。」由人乘而至佛果,乃由迷至觉的必然过程,觉行圆满,就名之为佛。说大说小,或三乘五乘,总是方便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