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明妙行菩萨,什么是真念佛人? 佛教知识“觉明妙行菩萨,什么是真念佛人?”。∵∵故念佛人。先须具大手段。割绝牵缠。打开尘网。直下即念是佛。即佛是心。乃至离即离非。顿入如来大光明藏。如是乃名正念念佛。得名为念佛人也。汝应善解此义。(摘自《西方确指》) ...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7 浏览
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佛教知识“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共同赞叹,功德威力无与伦比,是所有法会佛事中都一定会持诵的神咒。 《大悲咒》出自“伽梵达摩”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咒》全文84句。 《大悲咒》在汉传佛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唐代翻译《大悲心陀罗尼经》之后,《大悲咒》即广为弘传,并被纳入汉地丛林功...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
十法界之:阿修罗 佛教知识“十法界之:阿修罗”。∵∵ 【阿修罗】 梵名Asura∵。略称修罗。为六道之一,八部众之一,十界之一。又作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罗、阿素洛、阿须伦、阿须轮。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旧译不酒、不饮酒,或系误译。阿修罗为印度最古诸神之一,系属于战斗一类之鬼神,经常被视为恶神,而与帝释天(因陀罗神)争斗不休,以致出现了修罗场、修罗战等名词。 据增一阿含经卷三阿须伦品载,其身形广长八万四千由旬,口纵广千由旬...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0 浏览
什么是比丘,比丘的真实含义 佛教知识“什么是比丘,比丘的真实含义”。∵∵ 出家沙门又称比丘,比丘是梵语,具有乞士、怖魔、破恶三种意义: (1)乞士,就是要托钵。在我们中国因国情、风俗、环境的差异而不出去托钵,人家是送到常住来,这也是受人家的供养。要知因中乞食,果上才能感得受天人之供养。 (2)怖魔,在受戒的时候,三番羯摩:“人间有某某出家了。”天上的魔宫就震动,魔王就会害怕,因出家就是要出离三界,有人出家,他的魔子魔孙就会少了,所以魔王就会感到恐怖。 (3...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阿难七梦,狮子虫食狮子肉 佛教知识“阿难七梦,狮子虫食狮子肉”。∵∵ 阿难七梦经载,阿难在舍卫国做七梦,来问佛,佛一一回答,谓皆预兆未来佛法之事: 1、梦陂池火焰,表未来比丘恶逆炽盛; 2、梦日月星辰没,兆佛涅盘后诸圣人亦随之涅盘,众生眼 灭; 3、梦比丘在不净坑中,白衣登头,兆出家比丘死入地狱, 在家白衣多生天上; 4、梦群猪来牴突旃檀林,兆将来白衣入塔寺诽谤众僧,破 塔害僧; 5、梦头戴须弥山不以为重,兆佛灭后阿难将为出经师,诵 出佛说...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0 浏览
人死后有三种力量决定他的去向 佛教知识“人死后有三种力量决定他的去向”。∵∵ 人当在出生的时候,就已决定了死亡的命运。所以,生的情景未必可喜,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 以佛法来说,若不出离生死,都是可怜悯者! 因此,信佛学佛的人,平日所做的佛事,在临命终时最能得力。 平日修行有素,命终之后,必可出离生死的凡界,往生佛国的净土。 人死之后的去向,有三种力量来决定他的上升或下降: 1、随重,随着各自所造的善恶诸业中的最重大者,先去受报。 2、随习,随着各自平日...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9 浏览
你生命中的冤亲债主是怎么来的? 佛教知识“你生命中的冤亲债主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会有怨亲债主?1.盛怒结冤,言语伤人 谚语常说:「暴怒伤人伤己。」我们在盛怒之下发脾气,伤害别人,往往言语的伤害结下的怨仇,生生世世都不能够消灭,对方必然等待机会来报复。他报复的时候,我们又会逞怨恨心,我们不会甘心,于是就造成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这个非常可怕,非常恐怖。 世出世间圣人都教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要跟人结怨仇,跟人结怨仇是决定的错误,这个苦难有得受了,...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8 浏览
八关斋戒与修行 佛教知识“八关斋戒与修行”。∵∵不杀生,即凡是有生命的都不能杀害;《楞严经》有言: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不偷盗,即凡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别人没有送给我时,我就不能占有,也不能产生占有的念头。须知,钱财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业随身。《楞严经》有言: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8 浏览
不要自我放弃 佛教知识“不要自我放弃”。∵∵ 完全仰仗他人,是对自我的努力和信心的放弃。 佛教是人文主义的宗教,以公正、和平、平等为宗旨。而仰仗他力救赎自己,是一种消极的行为,仰仗自己是积极的。仰仗他力等于是放弃对自我的努力和信心。 只有透过自我的努力,才能获得自我人性的提升。人性的改善必须求助于知识和自己的努力,我不是仰仗「天」。人类不应该成为自然界外力的奴隶,即使人类臣服于自然界的力量,他仍然能以自己超越的德性来了解或超越它。...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9 浏览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佛教知识“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毁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退转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云何得殊胜身语意业,云何得清净身语意业,云何得无染身语意业,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云何得生处具足,种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无畏具足,觉悟具足。云何得胜慧,第...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9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