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识
列表
佛说人生在世的二十大难,你知道吗?
佛教知识“佛说人生在世的二十大难,你知道吗?”。∵∵ 佛说人生在世的二十大难,你知道吗? ∵《四十二章经》:“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离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注:“天下有二十个难处:贫寒穷苦之人,让他布施很难;豪强富贵之人,发心学道很难...
三界万法的种子:禅心
佛教知识“三界万法的种子:禅心”。∵∵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佛教中出现极为频繁的语句,那么这句话到底该如何理解呢?今天我们就说一下因这句话而衍生出的,桂琛禅师和玄沙禅师之间的一个公案。 桂琛禅师去参访玄沙禅师,玄沙指着一张竹椅问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这把椅子而言你怎么理解?” 桂琛禅师答道:“说到唯识唯心,那就从唯识唯心的角度理解好了。” “从道理上讲好象这样,”∵玄沙禅师不以为然,“但有时却无法真正认识宇宙万物...
三种清净明诲和三种增进修行渐次
佛教知识“三种清净明诲和三种增进修行渐次”。∵∵ 世尊在《楞严经》中讲道:“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那么怎么摄心呢?当永断杀、盗、淫。 释迦牟尼佛谆谆教导我们:“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生死相续。汝修三昧(也成为三摩提),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
佛经将宇宙众生的死亡分为四大种类
佛教知识“佛经将宇宙众生的死亡分为四大种类”。∵∵ 死亡情况千差万别,经上归成四大种类。 佛经上说,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好比乌龟背着躯壳,转化了有形的身命。有些人临死的时候,苦苦恋栈世间的七情六欲,放不下子孙家产,不想死、不肯死,好比乌龟脱壳之被撕裂、被锉刮一样痛苦。佛教不是这样,在佛教里,人死亡之后,脱离了千钧万担的躯壳,感到无比的轻松,就像“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一般飘然,悠游逍遥。 无论智愚、贤不肖,死是人人...
心是什么,真心与妄心体性的辨认
佛教知识“心是什么,真心与妄心体性的辨认”。∵∵ 心,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阿难反复地提出七点见解,经过佛的分析论辩,都被佛所否定。觉得平生所学,尽是虚妄,就非常惶惑,请求佛的指示,要求说明心性自体本来寂静的真理。 佛说:“一切含有知觉灵性的众生,自无始时期以来,(时间无始无终,故名无始。)种种错误颠倒,都受自然的业力所支配,犹如连串的果实,从一个根本发生,愈长愈多。甚至一般学习佛法追求真理的人,虽然努力修行,亦往往走入歧途,不能得成无...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佛教知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他在鹿野苑第一次说法时,以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比喻,讲述如何修道才能解脱烦恼永离苦海的真理。他所讲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四谛;②八正道;③缘起论;④三法印。这些是佛教的根本教义,是释迦牟尼证悟以后所形成的自己独特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观念。 四谛,也称四圣谛。“谛”是实在和真理的意思。四谛即苦、集、灭、道。 苦谛,是讲世间存在的...
农历四月初八浴佛的意义与功德
佛教知识“农历四月初八浴佛的意义与功德”。∵∵ 浴佛的意义净化个人的身口意,我们手持净水向悉达多太子象沐浴时,内心应当诚恳祝祷,愿袪除贪欲、瞋恨、愚痴的污垢,让自行身行、语言、心意都能保持洁净,希望社会清净安宁,没有暴力、诈欺、邪恶等事件,环境能够优美清净,并且借着浴佛的功德,净化自己的烦恼尘垢,美化我们的社会国土,转五浊恶世为清净的净土,导邪曲人心为善良菩提,这就是浴佛的真正意义。∵浴佛的功德成就浴佛可成就十五种殊盛功德 一者、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