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电脑

妙年居士

一、问题的提起

1980年本人作为访问学者在法国工作期间,有些外国朋友劝我信教。我在这种情况下,总会反问对方一个问题,即世界上有各种宗教,你凭什么认为你信的宗教比其他宗教更为优越。有些外国朋友回答我说,在教堂里他们亲眼见到过一些神奇的事情;另一些外国朋友回答我说,圣经里有许多预言一件一件都在成为现实;还有一位外国朋友回答我说,上帝只有一位,基督耶稣、佛祖释迦牟尼、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都是上帝的弟子,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方式在传播上帝的意志。

有两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第一个事实是,任何一个宗教里面都有许多神奇的故事,否则不成宗教,不可能传承几千年。第二个事实是,绝大部分信教者,是跨进佛教的寺院呢,还是跨进基督教的教堂,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和盲目性。

本人于1990年皈依佛教。现将本人对佛教及其他宗教的理解阐述于下。请诸位指教。

二、佛教在讲什么

色相皆妄,离妄见性。所以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随说随扫。

最近报纸报道,上海一位41岁的男子因为电脑网络游戏里的虚拟财产被盗而用真刀扎死了现实世界里抢走他虚拟财产的人。天津一位13岁的男孩因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最后从24层的高楼上飞身而下,去追寻他在电脑网络游戏里的那些虚拟朋友。现在许多青少年成天泡在网吧里,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以至于分不清虚拟和现实。上述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佛教在讲什么?佛教讲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虚拟游戏中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中的「我」并不是「真我」,而仅是「真我」在这个虚拟游戏中扮演的一个虚拟角色,所以佛教讲「无我」。「真我」就是我们的魂,佛教称识,或者称为自性。

佛教讲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痴迷在虚拟游戏中不可自拔。佛教的宗旨首先就是要让大家懂得这个道理,开悟。

正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虚拟游戏中的虚拟世界,所以金刚经的最后四句偈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心经里才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仅是「真我」在虚拟游戏里扮演的一个虚拟角色,所以心经里又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佛教又讲,为什么我们的「真我」会到这个虚拟游戏中去扮演一个虚拟角色,首先就是因为我们的心不清净。就如同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里的青少年一样,在虚拟游戏中玩出了瘾,这一局(这一辈子)玩完了以后,又想玩下一局(下一辈子),泡在网吧里不肯回家。

这个虚拟游戏有一个规则,就是根据每一个人在上一局的得分情况(做好事加分,做坏事减分),决定其在下一局里所扮演的虚拟角色(确切地说是三世因果)。这辈子扮演的虚拟角色是一位学者,下辈子扮演的虚拟角色可能是一位百万富翁,也可能是一位神仙,也可能是一头牛、一匹马或一头猪。这就叫六道轮回,苦海无边。

佛教的宗旨不仅要让大家懂得这个道理,更重要的是在懂得这个道理后,进而修戒定慧,灭贪(欲望贪而无厌)瞋(妬嫉心、仇恨心)痴(执迷不悟)。目的在于这一局虚拟游戏结束后,让这颗心如如不动,自觉地洗手不干,自觉地离开网吧回家,求得解脱。这就是涅盘、成佛。

般若波罗蜜多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意为:「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家都到彼岸去吧,完成生命的觉醒。」用本文形象的话讲,就是让大家自觉地离开网吧回家。

2004年11月27日,「参考消息」上有一篇文章,题为「着名科学家发问——人生只是一场梦?」谈及国外一些着名科学家现在认为:宇宙万物可能只不过是比人类高级一点的文明利用一台超级电脑所作的模拟。这个思想与佛教思想相吻合。按照佛教教义,这个模拟程序遵循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你的心一动这个模拟程序就对你启动;你的心如如不动,这个模拟程序就自动对你关闭。第二个原则是,根据好有好报、坏有坏报的原则动态修改阿赖耶识(技术术语叫数据库)中的数据。本来根据阿赖耶识中的数据就可以决定此人的现状和未来,但佛教不是决定论,因为根据你的所作所为,模拟程序在不断动态修改你阿赖耶识中的数据。如果做了好事,命运就向好的方向转化;反之,如果做了坏事,命运就向坏的方向转化。佛教相应地强调两颗心:一是出离心,二是大悲心。

佛教的哲理比较深奥,上述是本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最后想要强调一下,本文对佛教思想的阐述符合三法印,即无常、无我、涅盘。也就是说,应当符合佛法。

三、净土宗与基督教

凡是论及「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就是宗教,从这个定义出发,佛教和基督教都是宗教。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佛教的哲理固然深奥,能听懂的人不多,能接受佛教思想且能身体力行的人就更少了。于是佛祖释迦牟尼开示念佛法门。专念阿弥陀佛佛号,求生西方净土。阿弥陀在梵文中意为不生不灭,佛即觉悟了的众生,我们念阿弥陀佛的佛号,事实上就是在不断呼唤我们那个不生不灭的自性。以一念代万念,最后达到一念导无念的目的。

耶稣在佛祖释迦牟尼后五百年诞生。金刚经里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佛教不承认在自己身外有一位万能的主宰;而基督教则相反,认为在身外有一位万能的上帝。从这一点看,佛教和基督教是两个不相容的宗教。但事实上,一个人一心一意想着死后去天堂见上帝和一个人一心一意想着死后去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本没有太大的分别。如果把基督教里的天堂理解为佛教的西方净土,把基督教说的地狱理解为佛教所说六道的总称,那么基督教和净土宗的区别就更是微不足道了。

耶稣说,一个人打了你一记耳光后,你就有福了。这句话讲的就是因果报应。这个人今天打了你,他就欠了你,迟早他会报答你。

耶稣说,一个人夜里做梦做坏事,跟实际上做了这个坏事一样。这句话就是佛教里讲的心不能动,心一动就造成业。

耶稣说,上帝永远与你同在。这句话事实上是说你自己就是上帝。

佛教讲,心、佛、众生三位一体。这颗心觉悟了就是佛,没有觉悟就是芸芸众生。耶稣讲,圣灵、圣父、圣子三位一体。但因为耶稣创造了上帝这个概念,哪一位牧师都把这个三位一体解释不清楚了。

概括地说,佛教里的禅宗、净土宗及基督教是三位一体。净土宗避开了佛教中深奥的哲理,在中国佛教界成了第一大法门。基督教是在净土宗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简化,教义更简单,更易传播,包括天主教在内成了当今世界第一大教。基督教和净土宗一样都是方便法门。

四、关于佛教传播工作的三点建议

六十年前,我在上海进的小学是一所教会学校,每到周末做礼拜的时候,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是用一个布袋从第一排的第一位小同学传起,一排排依次传到最后一排的最后一位小同学。小同学们依次将自己省下来的零用钱丢进小布袋,做慈善事业。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基督教会在全世界做的慈善事业要比佛教寺院做的多得多。虽然传播佛教的教义比做人世间的慈善事业会带来更大的功德,但事实上只有多做人世间的慈善事业才能更好地传播佛教。这是我提的第一个建议。

1979年我第一次出国,途经巴基斯坦卡拉奇,在候机大厅里挤满了穆斯林,令我惊讶的是他们既不是站着也不是坐着,而是所有人都匍匐在地虔诚地做祷告。我这才感到宗教具有多大的力量。接着我到了法国去参观巴黎圣母院,我发现情况一样,信徒们都在圣母像前虔诚地做忏悔、做祷告。再看看我们国内的佛教寺院,大部分信徒都是在求菩萨保佑平安,保佑升官发财,很少有信徒在佛像前虔诚地做忏悔的。这是对国内佛教传播工作的严厉批评。我的第二个建议就是应当认真采取措施去改变这种状况。

我的第三个建议就是应当加强对知识份子的工作。知识份子认理,不轻信。但是佛教的哲理比较深奥,如果不点破而全要靠他们自己去悟的话,能够开悟的人恐怕就很少了。如果一个人多多少少相信鬼神、相信命运,又多多少少有一点哲学思维能力的话,在听懂了佛教的哲理后,此人接受佛教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人生第一大事莫过于求解脱。最后,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虔诚地默念般若波罗蜜多咒: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作者俗名:李大年(北京)∵∵∵∵∵∵∵∵∵∵∵∵∵∵∵∵∵∵∵∵∵∵∵∵∵∵∵∵∵∵∵∵∵∵∵∵∵∵∵∵∵∵∵∵∵∵∵∵∵∵∵∵∵∵∵∵∵∵∵∵∵∵∵∵∵∵∵∵∵∵∵∵∵∵∵∵∵∵∵∵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