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命运观浅析
王大伟
人类自从有思考能力起就开始关注自己为何来,从何来等问题,这些问题汇集到一起,也就成了人类关注自己命运的问题。在许多对宗教有所认识和思索的人看来,宗教关注的或者说宗教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的解脱与如何在先世生活和死后的归宿等问题。而这些归根结蒂就是人的命运的问题。的确,世界上各主要宗教无不涉及这些方面的内勤,本文就从佛教的角度来讨论一下命运问题。∵
据许慎《说文解字》记"命......故曰命者天之令也","运......释诂迁。运,徙也。"则命运合起来即是天命的流动与迁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对命运的认识有两个方面,一是"头上有天",二是运要变迁。这说明我国古人的命运观是变化与流动的。正如《周易·坤·文言》记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那样,善思的中国人已经将命运与某种事务练习起来,当这种思想扩大化,渐渐地形成了中国文化特质的命运观。
佛教传入中国后,其独特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命运观上,佛教以其严密的逻辑和极具说服力的神学观(或者说是天堂抵御观)给中国固有的命运观加上了因果、因缘、轮回等观念,并渐渐地形成了现在融合后的命运观。
在我看来,佛教的命运观是因果说与十二因缘说和轮回说的结合,同时利用其更给这些观念又加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神学上的证据,也就是佛教对净土的美好描绘和对地狱的恐怖叙述。从而完善了佛教独特的命运观。所以,我们在讨论佛教的命运观时,就得从这几个方面的角度来考察。
一、因果观念
按《新编佛教词典》的解释:"因谓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谓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这个灌南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由此产生了"因果报应"说,也即"佛教因缘与业报的基本思想,谓业因必然生起相应的果报,这被视为法界本有的客观规律,称"因果率"。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佛教对人类的命运是极重视前因的,也即前世种下了来生的种子。正如一个有名的佛教偈语所说"前事生做的是,晋升受的是,晋升做的是,来生受的是"这种因果观衍化出的命运观无疑会极大地触及人类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进而产生晋升之报由前生之因所导的观念。所以方立天先生认为"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饮果报应是最早从国外输入,并产生广泛而巨大反向的宗教人生理论"。将命运纳入一个运动的体系,这种观念使现世的人始终处于充满希望的状态中,而不是悲观消极的情绪中,这也是佛教命运观的成熟之处。同时我们考察一下佛教史还可以看出,这也是原始佛教时期传法者的特点,也是当佛教发展到大乘后形成以普渡众生为目的和途径同时最终修成佛到这种观念的一个原因,我认为这也是佛教系化其命运观的滥觞。
二、十二因缘说
在我看来,由因果两者循环不息的细化就会产生佛教的因缘学说,而这也是佛教对人类思想领域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据《印度佛学源流略讲》:"释迦常说,懂得了缘起说,也就懂得了法。可见缘起说是他的学说的最高原理。"把这个思想运用于人类命运的考察上,我们发现它以严密的思辩逻辑概括了生命的环节,并分析了产生种种果的原因,据《新编佛教词典》:"因缘......指现象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和条件,因指起根本作用,内在作用的条件,缘指起辅助作、外在作用的条件"因缘说的提出解决了因果说了一些问题,也即,因果观从某种意义上或狭义的理解是一种俗名观,但这与佛教的根本思想是不符的,而因缘说则将内因、外缘结合起来,使佛教的命运观重新流动起来,不仅肯定牵引,还肯定当因,这使佛教的命运说渐趋完善,同时也破除了俗名论。正如陈并先生在《生与死》中所叙"从缘起法则看,俗作因论的错误,在于把晋升一切果报之因机械地、片面地全部归诸俗业,违背了因果年年相续,因而必念念有新因能生果报的规律,违背了果依众缘、报通三世,非一切果皆由俗因、尚有现因生现果的定律。"因缘学说基本上阐释了佛教的命运观,它将命运放在一个循环运动的系统或过程中,在动态中考察命运。佛教认定生命是一个循环的体系,而不是直线式的、有去无回的路程。这是佛教的一个特点,也是佛教区别于其他主要宗教的鲜明的最大不同。
三、轮回说
由因果观念和因缘观念,我们就不难理解佛教的轮回说,准备地说,轮回应算是生命过程的范畴而不是命运的范畴,但之所以我们要考察轮回说是因为佛教从来都是从一个大的系统或者说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同时佛教是圆教,它认为生命不是单程和直线的,而是要不断走入轮回的。所谓"轮回"是指众生由惑业之因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转,恰如车轮之回转,永无止尽。所谓的六道其实也亿就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趋向,是由一个生命形式进入令一个生命形式,正是对这个"趣"向问题的思考使佛教产生了轮回的理论。以人的轮回为利,既然我们是由因缘和合而成,那么我们就必须接受轮回,这时死后的人的趋向也成为整体人生的一部分,而死后的人在轮回的过程中自然也成了人的命运的一部分,这就直接导致了当世的人不得不考虑他"百年"后的趋向问题,所以或着的人对死后的安排自然被纳入到活着时思考的范畴。这样,佛教将轮回观念纳入自己的命运观是很必要的,而轮回说也为轮回过程中的生命形式的存在空间创造了理论支撑。
四、天堂地狱说
若将所有的宗教都比喻成果实,那么这些宗教的天堂地狱观念则是这些果实的表皮了。佛教也不例外,当轮回说产生后,人的趋向问题又成为佛教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与其他的宗教一样,佛教也有天堂地狱说,这主要表现为净土信仰和地狱种类繁多上。自东晋时产生旺盛净土思想至今,中国的净土观已有千年的历史,对于美好净土的憧憬成为许多人生千死后的梦想,而佛经中对净土的描绘也表明净土确是美好的所在。于之相对的则是地狱说。佛教以美好的净土与恐怖的地狱相对比,激发了大众趋向净土之心。使人产生了若不行善积德便要堕除地狱的心理,也让信众同内心中深信冥冥中业力不减,善恶有报。这种天堂地狱观也成了佛教命运观的最后组成部分,也即在理论内河的外面加上一层神圣的(或神奇的)外壳,使这种命运观即具有思辩性,又具有神性。
佛教的命运观如它的教义一样,是讲究远期与变迁的,这就让我们看到佛教的命运观也是一个循环的系统,表现在这个系统从最初的因果到进入轮回的具体空间(天堂地狱),从走出这个空间后又经历因果,使得佛教的命运观表现出了极其严密和辩证的特点。这种命运观来到中国后,充实了也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命运观、使之更具有思辩性。同时,中国的命运观的特点也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其鲜明的特征与佛教思想相交融。佛教的命运观即具有神学的性质又具有哲学的性质,更具有宗教所独有的导化众生的魅力,它的思想在世界各宗教对命运问题的思考中也独树一帜,特点鲜明,具有深刻的普世宗教的色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